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刍议

【作者】 井启红

【机构】 青海省化隆县查甫中心学校

【摘要】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是多种有效行为的结果,需要教师精心备课,能创设寓教于乐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兴趣,授予学生化学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自觉学习。
【关键词】初中化学 有效教学 提高
【正文】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学生认识自然的一扇窗。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走进社会的启蒙,为学生将来发展起着重要奠基作用,我们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化学素养。但由于初中化学教学课时少、任务重、概念多、实验多,学生又处于开始学习阶段,兴趣淡然。在这样背景下,如何破解这些阻碍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瓶颈问题,是我们化学教学人一直努力探索的课题。在近几年的化学教学中,我带着这样的探索、反思和努力,不断去克难攻坚,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下面,我倾情献出,与你共勉。
   一、有效课堂来源于课前充分准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费。”课堂教学是有组织、有准备的活动,离开了充分的准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了空中楼阁。化学教学更是如此,化学中复杂的概念、较多的实验、与生活的联系,都需要教师课前精心准备;课中如何实施、教学如何安排、练习如何设计、作业如何拓展都需要教师“苦费心机”,而这些任务的完成,都必须在课前进行。又特别是《新课标》践行后,对教师课前准备提出了更高要求。备课要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三个方面,备教材不光是教材内容的简单诠释,备教法不光是教学过程的简单安排,备学生不光是了解学生作业怎样,它还要求教师掌握较新的教育理念、研究教材、研究学生、采取可行的教学策略,融会贯通的实施到教学组织中。只有这样,教师上课才能如鱼得水,教学过程才能如行云流水。
   二、有效课堂有赖于学生浓厚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刚升上初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化学学科是一门既陌生、又新鲜的课程,而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特别对新生事物感兴趣。所以,我们教学要取得成功,促使学生产生积极愉快学习兴趣是首始。为了达到这一情感目标,我充分注重新课的激趣导入和课中的情境创设,如“化学趣味实验”、“化学谜语”、“化学魔术”、“化学游戏”、“化学与社会生活”“化学史”等,又经常开展“化学讲座”、“化学知识竞赛”、“化学园地”等活动,让学生讲讲“空气与水污染的危害、原因及防护”、“温室效应的原因”、“酸雨的形成”、“当代军事与化学”、“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不仅能培养兴趣,还能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还可以讲伟人故事,如拉瓦锡、居里夫人、诺贝尔等著名化学家的成才之路,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端正学习态度。再如让学生把所学过的化学知识编成各种节目,如相声、小品、魔术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进一步巩固教材知识。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把化学知识按基本知识、难点、疑点分门别类编成不同类型的题目,举行化学竞赛,通过这些活动设置,学生兴趣大增,学习积极性陡然突升,能自觉自学,进行预习和练习。
   三、有效课堂需要教师进行学法指导
   “教是为了不教”。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指出“我以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二是教学生学。”所以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留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因为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化。说到这一点,我是深有感受,对于学习方法不好的学生而言,他们是学得苦不堪言,我们则教的累得没法形容。所以,每教一级学生,我的第一节课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外,就是交流学法,先让学生谈谈自己以前如何学习物理,因为物理与化学性质相近,都属自然学科、都重理论与实践、离不开实验与生活,其学习方法应相同。在畅谈物理学习方法后,我采取摈弃加选择,保留一些好的作法。同时,我们也谈自己、以及名人的学法,通过这样来授予学生学法。总之,我一直坚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好的方法,往往会对我们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有了好的学法,就能自行学习,课堂教学就只为学生解疑提能了,这样教学有效性显然得到了提高。
   四、有效课堂需要创设活跃气氛
   课堂活跃是新课改追求师生互动的体现,是师生物理位置的变化,更是师生思维的灵撞。要创设活跃气氛,就需要师生动起来,而学生上课动起来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初三学生久经“应试”压治和“师讲我听”的学法惯性。那怎样调动学生的参与激情呢?一是需要教师多开展赏识教育,多激励、多表扬,让学生扬起信心,体验学习成功。二是呈现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师生融洽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就算教师的教学水平很高,知识渊博,语言诙谐,但是脱离学生响应,不能很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情绪,课堂就会死气沉沉,枯燥无味。三是要创设趣味情境。寓教于乐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最好理念,教师的“独门讲”是脱离学生的专横做法,取代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扼杀了学生的学习激情,我们要创设一些有趣味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才有意义。例如,今年六月一个下午,由于在体育课进行了长跑练习,学生回来上课就无精打采,那天正好教学《硫酸》这节内容时,我做了一个《魔棒点灯》的趣味实验。就是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上滴两、三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着了。学生对实验结果感到很好奇,于是产生了兴趣,积极参与到硫酸学习中来了。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更需要我们去探索与实践。只要我们心怀一切为了学生,心思学生发展,从夯实学生化学素养出发,打造化学教学每一个细节,多注重教学创新,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就一定能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宋立爽,谈新课标下化学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07.6
   【2】李海荣,谈《新课标》下的化学实验教学[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8.1。
   【3】于明主编《课堂教学方法与艺术》,国际文化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