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之探究

【作者】 邵剑

【机构】 山东省临沂市洗砚池小学

【摘要】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教育因素。美术课的目的不是把所有的学生培养成艺术家、创作家,而是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发展创造性思维,陶冶其情操起着积极的作用。它对呼唤真正人格方面有着独特的优越功能,“美术”之美,在于它结合了真、善、美,对人格教育的功能是全面的、整体的,对促进儿童的和谐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美术课堂 教学活动 教师学生
【正文】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国家大力提倡和推行素质教育,要求普遍提高人才的综合能力。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已提到了很高的地位,同时也给我们美术工作者赋予新的任务,由原来的写写画画,上升到能力培养的目标性。在素质培养中,艺术教育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在少儿阶段,正是孩子充满幻想,充满渴求,充满创造的时机,在这个时期对我们的孩子进行美育,能使他们想象力得到发展,脑和手得到锻炼,在幼小的心田里播撒美的种子,让孩子发现美,创造美并享受美带来的快乐,使知识的原野更加丰沛,使心灵的田地不再贫瘠。根据科学研究,人脑的左半球分管抽象思维,右半球分管形象思维,许多复杂的精神活动是由大脑两半球协调完成的,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一般多用左脑思维,而美术课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美术课的任务正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能力。
  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方面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为前提,采取多种手段,努力探究多种方法,有效地实施教学,构建丰富多彩的美术课堂尤为重要。 
  在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做到以下几点方面的探究:
  一、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活动探究
  在美术教学中,由于教学环境的特殊性,我们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提取素材,使他们能够观察、表现、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从而对美术产生亲近感,以此进一步拉近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激发起学生的创作欲望。如《各种各样的鞋》一课,我先让学生在周围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鞋,然后到商场里欣赏并挑选出自己最中意的鞋,把它的样子记下来,在上课时一一描述出来,这样学生在学习设计以前,就对鞋有了直观的概括和提炼,上课时他们就能想象和描绘鞋的美,说出色彩搭配的美,图案设计的美。接着再认真观察自己脚上的鞋,理解鞋的构造及材料的运用,我再课件展示不同年代,不同异域风情的鞋,了解鞋的历史,欣赏了各种最新创意的鞋的造型,并当堂为自己设计了一只好看的鞋子,小组讨论怎样用现有的材料为自己或喜欢的人设计一双漂亮的鞋。通过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们创作的欲望,他们纷纷投入到设计当中,设计的作品琳琅满目,样式新颖有创意,色彩搭配美观好看。例如:在《身边的设计艺术》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设计出有创意的作品,我特意安排学生们把自己最喜欢的生活用品带到教室里来,组织一个商品博览会,以便学生相互展览,相互欣赏,同学们有的带来了好看的水壶,有的带来了造型新颖的闹钟,手表等,各种充满创意的色彩图案和造型设计,激发了学生们的创作热情,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他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看到学生们设计的作品时,有的突出奇特的创意,图案设计漂亮,美术字精美,有的色彩搭配和谐、统一,效果很是理想。可见,如果将丰富的生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并加以合理的引导,学生的创作潜力就会被激发出来,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就情感意切,感人至深。   
  二、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结合的活动探究
  新课标要求我们:艺术学科必须与其它学科联系起来。因为学科之间的许多知识是可以融会贯通、相互渗透的。把学科间的知识整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而且能增强他们所掌握的各学科知识间的联系。
  例如《美丽的天空》这一课,如果采用抽象的谈话导人,学生是很难展开想象的,我采用了音乐教学《弯弯的月亮》,让学生想象夜晚星空的遥远深邃,启发学生选取背景颜色可用深蓝和黑色,接着又用语文中《牛郎织女》的故事,展开一幅优美的天空画卷,通过仙女、天宫、五彩云霞、银河、鹊桥等描述与想象,使学生打破原来的固有思维—蓝天、白云、太阳等,增强了想象力。我又运用自然知识让学生了解了雷电、雪花的形成原理,并播放了科普图片飞机、降落伞等各种飞行器,使学生对天空有了更深的认识,从而对完成作业有了充分的信心。最后在歌曲《小星星》中结束,一节美术课运用了音乐、语文、自然、科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加强了各个学科的纵横联系。
  又如《穿串链》这一课,我运用了数学知识,来学习规律的应用,我用男女同学作为实物,让学生学会:男女男女男女,男男女男男女男男女等各种排列方法,通过学生自己排、参与排增强了实践能力与辨别能力了。最后再用自己喜欢的彩珠把自己探究的规律排列出来,并穿成各种好看的串珠,结果作品琳琅满目,异彩纷呈。
三、课堂教学与社会时事相结合的活动探究
  教育以德为首。随着时代的进步,美术教学与现代社会发展相结合的程度也越来越深,因此,在日常教学中,结合一些重大的时事,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艺术对社会所产生影响的认识,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所以,在美术教学实践中,老师应力求充分挖掘生活中一些思想教育素材,引导学生用画笔把所见所闻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例如:《我们的社区》这是一节写生课,我带领学生到我们学校周围的小区去,让他们通过观察、感受、了解小区风貌,感受我们新社会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康,对比过去的茅草屋,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党。《献出你的爱心》一课教学中,我结合汶川大地震、失学儿童、留守儿童等现实情况,呼吁学生参与“希望工程”,献出爱心,伸出援助之手,唤醒孩子爱的意识,并把它反映在美术作品中,这样教学使学生将艺术与社会联系起来,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了高尚情操。在教学中我还运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关注时事,了解新闻,并要求学生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将其表现出来。新闻里的动人情节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激情,孩子们的作品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
  四、课堂教学与社会资源相结合的活动探究
  教育文件指出,要“充分挖掘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校内外艺术活动”。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身边的可利用资源,做到“人尽其材,物尽其用”,使社会上的资源能够更好的为美术教学服务。
  我们所在地区有着丰富的社会资源,这里文化底蕴丰厚,学术与艺术深受人们的推崇喜爱,又有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文化的影响,浓浓的的书香氛围为我们发展美育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我们学校的“书法教学”就是贯彻推行了《新课标》中开发、利用本土文化资源的例证。由于洗砚池小学与王羲之故居只有一墙之隔,为充分利用了校外资源提供了条件,我们带领学生到羲之故居观摩学习,又邀请老前辈进行专家讲座,增进了书法艺术的修养和品赏能力。在羲之书法的影响下,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们学校的学生发奋习书,在一点一捺中,培养了学生的耐久力、观察力和良好的习惯,陶冶了性情,锻炼了意志。有的学生平常学习没有耐心、浮躁,注意力不集中,遇到难题不能静心思考,而书法教学中的反复练习,其中的“慢、静、沉着、气息”等书写要领的习惯养成,克服了少年儿童的浮躁情绪。点划结构的追根逐源,章法的严谨法度,布局的合理巧妙,更好地训练了学生的“做人、求学”的端正、执着的品格修养,使书法教学不只是一门艺术,而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手段,陶冶了孩子的性灵,构筑了美好情操,为成长为优秀的公民打下了基础,为全民的素质提高和文化修养提供了保障,也为传承我地区宝贵的文化遗产培养了继承人,使我们看到羲之文化后进有人。
  校园环境及校园文化也是重要的美术课程资源。美术课中的透视、写生教学,表现对象涉及室外景色、花草树木等,都可以利用校园中的现成资源达成教学目标。我们开展了手抄报比赛、海报宣传设计等实践类课程。这些活动本着“重在参与”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在美术教学中,通过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各种资源进行了实践探究,目的是利用身边的可利用资源,把美术教材的内容,贯彻到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作业中,使学生不仅乐学、好学,而且能学到丰富的美育知识,陶冶情操、增强动手、动脑能力,使学生的专注力、持久力、创造力得到提高,进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