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作者】 王坤勇
【机构】 新疆巴州蒙古族高级中学
【摘要】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德育教育,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技术很过硬,但却缺乏良好的道德品质,为此,我以从教多年的经验,总结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与同仁们共勉,希望通过更多人的努力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信息技术人才。【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学科整合
以“素质教育为中心”是当前各级教育部门工作的重点,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品质,所以,在教育中,不但要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而且更重视渗透德育教育。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人们的信息活动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影响。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一、在日常行为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应爱护计算机设备,培养正确规范的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机房上课的管理一直是令计算机教师头疼的问题,而这正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生课前、课中、课后都要明确的要求,如下课后要督促学生做好整理工作,关好门窗、用电设备。总之,无论如何,我们要在下节课的学生来时看到的是一个整洁的机房,看到的是电脑完好,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当然,我们也应带领学生营造一个整洁的环境,应及时地把卫生问题、不按程序关机等问题交给学生去讨论,教育并引导他们自律自理。
二、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发挥服务德育教学的优势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在于它重在操作,理论讲解的内容相对较少,教学中更多的是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就应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对于德育教学的渗透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口头传授,可以借助于过程性设计、协作学习、让学生参与对不良道德行为的评论等途径实现。
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是相对开放的,体现在教学资源的开放性、创造性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学场所的灵活性。比如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讲授完毕关于信息获取的理论知识后,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捕获真实的自然信息,陶冶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利用网络论坛开展人生观、价值观、理想和信念的教育。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道德,当务之急是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网站和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健康的聊天室,及早教给他们上网的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有效上网。举例给他们说如网上诈骗、网上跟踪骚扰、无聊的“聊天”等方面的事例无时不在发生,在上课时适时的给他们讲一些典型实例既充实了课堂,又起到了警惕的作用。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与免疫力是很有帮助的。
如上课时,发现有些学生同时打开过多的浏览窗口而造成网络不畅的现象时,就要及时指出虚拟的网络与现实世界一样也存在着资源浪费问题。例如,申请过多的电子信箱、下载毫无用处的软件直到塞满自己的硬盘后才将它们全都删除等等,这都是对有限的网络资源的浪费。要使他们懂得网络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社会,也需要注意资源的节约,也强调规则和美德。
四、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科学态度教育是计算机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最根本也是重要的就是使他们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如在计算机实验中,必须消除实验中的主观性。要求学生对程序运行结果要实事求是地报告,坚决反对为了达到“通过”程序而去“造”结果数据等弄虚作假的行为。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态度,要从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计算机理论的学习态度入手。这就要纠正学生中存在的两种不正确的学习偏向。一种只重视计算机基础理论的学习,忽视计算机实验的重要作用;另一种则相反,他们仅仅对计算机实验感兴趣,而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的学习不够重视。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使之逐步树立起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并用以指导整个学习实践活动。
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何况,与人协作的精神会产生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环境,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这种精神。比如,在教学中对于某个问题或任务可采取交流、讨论的形式来解决,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如,部分作品的完成要求是以组为单位进行,这可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培养了他们集体荣誉感、信息素养、锻炼了多种能力,还让学生学会评价、鼓励和欣赏他人的成果,从而体会到与人合作的快乐,获取成功的喜悦。
六、在竞赛活动中加强道德的教育
除上完信息技术课外,我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竞赛活动,涉及信息技术课程的竞赛活动有很多,如有: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智能机器人竞赛活动,程序设计比赛活动,现场打字比赛活动、现场贺卡比赛活动,等等。这些活动,也在无形中在激励学生,在信息技术内容上学无止境,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只有自己不断地努力学习,才能让自己的水平得以提高。在选拔赛和竞赛中,或多或少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在创作作品时,有的学生觉得自己的作品很一般,看到比自己的更美观更漂亮,于是起了“窃作品”的现象;机器人竞赛活动中,看到别人设计的程序比自己要好要完善,于是便放弃自己的开发理念,直接采用别人的方案;打字比赛中故意干扰对手或裁判,或者低讽对方,等等。所以,在竞赛活动及实践中,更要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教他们学会尊重他人成果,学会尊重对手,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特长,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内涵和搜集德育素材,加强自身的修养,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教育,才能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宋旭辉;在孩子心灵里播下文明道德的种子[J];江西教育;1982年06期
2、张龙光;;德育系统工程的探索[J];青年研究;1982年07期
3、朱仲南;;广东教育学会举行德育问题讨论会[J];学术研究;1982年01期
4、苏渭昌;马克思教育学说研究中的一个问题[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