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习作质量

【作者】 段奎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龙女镇高妙小学

【摘要】作文能力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反复练习。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方法,多措并举,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逐步提高习作质量。
【关键词】小学作文 创新方法 提高 习作质量
【正文】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谈文色变”、“望文生畏”与它联系了起来,特别是学生有着如此强烈感受。导致学生“怕写”、不想作文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但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我们传统教学方法的确存有问题,我们要改变学生怕作文的现状,我们就必须创新作文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作文兴趣,使其在“我要写”的积极欲望中提高自身习作质量。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如何培养学生作文能力。

一、降低要求,重在兴趣培养

虽然新课标对写作提出了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但这是义务教育阶段作文教学的整个目标,分解到小学那就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而且这个目标还在五、六年级去实现。所以,我们教师不能拔高条件,以成人语感和作文方法去要求,迫使学生去实现力所不及的“文从字顺、重点突出、内容具体、结构合理”等目标是不科学的。这些要求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打击学生作文积极性,伤了习作兴趣,使之没有作文成功感。所以,我们应降低要求去开展作文,到底降到哪种程度,我认为应由你班实际作文水平而定,不是按年级,也不是按教材,更不是按课标,因为只有适合学情的教法才是科学的。古人就有一种很好的写作理念,认为写作应该从写“放胆文”起步,逐步过渡到写“小心文”,即在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不必强调种种规矩,应让孩子放胆去写,就像初学走路的婴幼儿,首先是让他有迈开步子自己走路、不要人扶的勇气,这时候走路的规矩和技巧对他来说毫无用处。因此,在低年级不必过于强调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差异,应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有强烈的写作兴趣,敢“我口表我心,我手写我心”,自然流露。

二、强化引导,重在素材积累

素材是作文的基石。很多学生作文时感到“无米可炊”,其原因就是没找到“米”的来源。教学中,我们要强化分导,让学生在观察中“掘米”,在表达中“掘米”在摘录中“掘米”,加强素材收集。

(一)在观察中感受。鲁迅说得好:“如要创作,第一需要就是观察。”观察是认识事物、获得感受的第一步,也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最有效方式。在实际教学中,除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或展示图片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去观察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去感受快乐无限的童年时光。如冬天里的一场雪,春天里的雨中花,自由的小鸽子、放飞的风筝等,都是我们可以摄取的活动镜头,都是我们作文的好事件,都会给我们带来积极感受,而把这一切写入文中,就是好作文。

(二)在说中积累。说和写都是语言文字运用的两种有效方式,都作为输出端,“说”还可以为“写”奠基“话语基础”。从实践我们知道,让小学生作文,先说后写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说”作为前提,可以组织“事件”,把要写的事先按一定顺序串连起来,以便为后来书面写作解决“思路”问题。

(三)在摘抄中积累。杜甫说的极是,“读书破万卷”方能“下笔如有神”。多读是写好的前提,没有多读,就没有摘抄。因为不知从何摘抄,不知道哪儿好哪儿精妙。只有摘抄,才能为写作积累更多更优美的词汇,句子,以及透过句子的写作手法,遣词造句方法等。但也需要注意,我们不能要求学生单独摘抄,要结合阅读、背诵、运用进行,做到“厚积”,为后续作文“薄发”。

三、创新方式,重在平时练习

传统作文,只有在作文课上才作文,这是不符合写作能力培养规律的。我们必须创新方式,注重过程,加强平时练习。

(一)补白。即把文章中跳跃的空白处补上,使文章的内容更具体完整。如《矛与盾》的两幅插图既描绘了卖矛盾者瞠目结舌的表情,也形象生动的描绘出围观者的表情神态。教学中,可以结合插图,请学生根据插图对文章没有描写的内容,写几句自己的感受。通过补白,我们不难发现,在学生把画变成话的同时,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仿写。即随文连笔。如学完老舍先生的《猫》后,请学生仿照作家独特的视角与句式表达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其他小动物。仿写可以对全篇课文进行,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片段的练习。包括对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方面的描写。

(三)续写。即对“词已尽而意未绝”的文章进行续写,进一步深化主题。学完《凡卡》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爷爷收到信后将可能发生的故事写下来,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拓展了学生的思路。

(四)写童话。童话是想象作文的一种,既符合儿童认知习惯,又能给小学生带来无限乐趣,是学生乐意之作。在学了《丑小鸭》后,我让学生写《丑小鸭的童年趣事》。通过这种童话描写,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同时,也达到让学生认识自我的目的。

四、多元评改,重在激励引领

传统作文批改,教师命题、学生写、教师批阅、学生改。这看似完整的评改模式却是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从始到终都是以教师的意志为中心的,没有发挥学生在作文评改中的主体作用,甚至剥夺了学生作文自我修改权。所以,在实施新课标的今天,我们必须实施多元评改,让学生成为评改主体,可采取学生自评、学生间互改以及师生共评结合的方式。这种类似讨论、研究性的评改活动,学生在互相交流之中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可以增强其鉴赏、判断的能力。学生从一点一滴的修正到逐步完善自己的或同伴的作文过程,便是真正获得作文能力的过程。虽然学生是评改主体,但不能忽视教师在评改的引导激励作用,既要给予学生评改的方法,又要给予学生评改动力,因为评改是非常耗时费力劳神的活动。而这种动力最好就是学生自主体验到作文快乐或自能修改的快乐。有了这种快乐,学生才能有兴趣、有动力,克服写中、修改中的困难。

总之,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不是一蹴而就之事,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加强平时练习,特别是创新方法,降低要求,从兴趣入手,能抓住每一个教学平台,让学生时时都有写作的机会。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王裕珍,小学高段作文批改有效策略的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2011年17期。

【3】陈兴茜,作文批发方法浅议[J].语文学刊,2009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