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高中数学创新思维意识的培养
【作者】 黄海英
【机构】 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科技改变世界,科技创造幸福生活。科技的基础是教育,教育的目的是科技。要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首先必须从兴办创新型教育开始。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新课改的目标,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所谓的创新思维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发现新规律、新事物、新理论、新学说、新概念、新设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和主动探索精神,是一切发明和创造的源泉。数学虽然是一门工具课,但它是为解决现实问题而产生的。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把数学变成了单纯的数字游戏,严重脱离生活实践,其结果是学生做的题量越来越多,作业负担越来越重,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不见提高,这就是中外教育存在明显差距的原因。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始。根据本人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培养问题意识
在课堂上常常听老师问学生这样的话:“有问题的请举手!”、“还有没有问题了?”、“没有问题了就好!”等等,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教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要最终解决问题,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心安理得地去休息或睡觉了。而西方教育学家则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发现更多的问题,提出更多的问题,引申出更多的问题。从人类社会发展和进化的历程来看,也应该是这样的。古代的人类之所以比原始人更先进、更发达,是因为他们面临的情况更复杂,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现代的人类之所以比古代的人类更先进、更发达,是因为现代人比古代人类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情况,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加广博、复杂与精细。古代的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对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简单;现代人类所面对的世界,大到浩瀚的宇宙,小到电子、原子,中子、质子水平;未来的人类所面对的问题将更为博大、复杂和深刻,这是不言而喻的。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要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始。要让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敢于幻想。只有能问得住老师的学生,才有可能超越老师,才能发现老师所不能发现的问题,才能解决老师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必须掌握的知识,同时还要给学生预留一些问题,让他们去思考和探究。教师要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在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时给予支持和鼓励,在学生发表错误意见时不要打击学生,还要引导学生在别人发表意见时认真聆听、不要嘲笑讽刺他人的错误,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分析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发表意见,敢于发表意见,才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
二、注重概念教学
数学是揭示客观事物数量关系与空间关系的学问,它是为现实的生产与生活服务的。古代数学产生于“二牛抬杠”和“马拉车”的时代,是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情况下诞生的,那时的人们能够精确的计算出圆周率就很了不起了。近现代科技工业化高度发达,为了解决变速运动问题,出现函数、微积分等变量数学;为了解决复杂的系统管理与控制问题,出现了概率论、系统论、控制论;为了客观地描述物质变化形态与运动极限问题,出现了定义域的概念。数学教师要注重概念教学,要在数学知识与物理、化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中让学生很好地认识原理、理解概念,不要匆匆忙忙地把定义与公式拿出来,不要企图通过演算例题和让学生做大量的试题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在学生还没有搞懂概念与原理的情况下,就展示大量的定义与公式,让学生做大量的习题,是无法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水平的。
数学教学中要特别重视概念解释与推证过程,只要学生搞清弄懂了概念与原理,就有了正确的思路和解题方法。其实,定理、公式的推证过程本身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要注重思维过程的表述,要让学生发现和发掘蕴含在定理与公式中的内在规律,悟出其中的本质与机理。只有这样,才能明晰思路,做到准确审题,提高解题速度。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思维灵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三、在“说数学”中明晰解题思路
数学不但是“做”的,而且也是“说”的。数学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做数学”,而且要引导学生“说数学”。所谓的“说数学”,就是让学生在解题之前谈概念、谈原理、谈思路,看一看这道题属于哪个领域的问题、适合于哪个原理、要应用哪个定理或公理来进行分析、或用哪个公式来计算才正确。在“说数学”的过程中,要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尤其是要运用矛盾对立统一原理来认识和领会客观物质世界的本质特征,比如积与商、正与负、正比例与反比例、平方与开平方、指数与对数、函数与反函数、微分与积分等,都反映着客观事物之间的矛盾统一性,领悟和掌握这种关系有利于学生辩证地看待和分析事物,能够煅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审题的准确性和解题速度。
《新课程标准》在阐述“图形与空间”的内容时,大量使用“探索……性质”这样的句型,这反映了《新课程标准》的“过程性”目标。培养学生“说数学”的能力,不但是为了明晰解题思路,而且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能力。训练学生说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性,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示范。训练学生说算理,能够培养思维的条理性,让学生有序思维,让学生学会计算的基本技能,让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转化为数学语言,学会用数学化的思想学习数学,表达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将“做数学”与“说数学”有机结合,是学好数学的一个有效途径。
四、开放性的作业批改方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不是消极的容器,要使学生把人类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财富和技能,必须自己学会学习,学会评价。”作业批改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作业批改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放在首要的地位。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形式,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批改作业不但可以让学生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训练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可以帮助教师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从而进一步指导学生的学习。
数学作业的批改要讲求时效性,要进行开放性批改。要用学生自我批改法、随堂批改法、小组批改法、师生共批法、鼓励式批改法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参与作业批改过程,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作业批改要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状况,要有利于鼓励优生、鞭策中等生、包容差生,要让差生也感到有成就感,有学习的信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