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抓住主线 以读促悟—人教版(一下)《月亮的心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作者】 张名彪
【机构】 湖北建始官店熊母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教材分析:
本文以月亮的内心变化为线索,借助小女孩珍珍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放弃郊游的事,赞扬了珍珍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美好品质。本文既有童趣,又极富人情味,寓教育于生动感人的故事之中。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这是低年级的阅读要求。遵循这一要求,本课设计试图以“月亮的内心变化”贯穿全文,以读为主旋律,让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自读自悟,从中感悟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与此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谈自己是怎样照顾父母、照顾家人的,进而进一步深化主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14个生字,会写“女、太”等8个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父母生病或有困难时,有体贴照顾父母的愿望和行动。
重点难点:
1、 重点:认字、写字,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2、 难点:理解月亮的心愿是什么?
材料准备:生字卡片、插图
教学方法:自己朗读与分角色朗读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 板书:“心愿”,理解“心愿”,说说你有什么心愿?
2、 你知道月亮有什么心愿吗?
出示插图1: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出示插图2:这幅图上有画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地说,初步感知课文)
3、 师总结:老师有一发现,两幅图上,月亮的表情不一样,看了这两个女孩的家,月亮会怎么想呢?今天我们就学习8、《月亮的心愿》。(齐读)月亮的心愿
二:感知性阅读,学习生字词
1、 自由朗读课文,用“=”画出本课的生字。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读拼音、问同桌、查字表、猜一猜等)
3、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 课件出示生字词(带拼音),自由读、男女生分读
(2) 去掉拼音,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3) 哪些字你以前就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哪个字你有好办法记住它?
(4) 小组合作读课文,在读中巩固生字,注意多音字“得”
三:读后悟,读后思
1、 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问的?
四:拓展升化
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受到什么启发?你的心愿是什么?回家告诉父母,写出来告诉老师好吗?
板书设计:
8、月亮的心愿
晴天-——郊游
雨天——照顾妈妈
教学反思:
在课文开头,我板书“心愿”,采用提问型的方式,先问他们“心愿”的意思,再让他们具体说说自己的心愿有哪些?这种结合实际的问题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愿意去思考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实际中这种引导方式还可以使用。之后,我贯穿新课标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和观察能力。在观察之前,我告诉他们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学生忽然就觉得特别的惊奇,他们会忙着问我发现了什么,我就顺势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最后我让他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比较熟练,能够理解课文。学习课文后,学生懂得如何关心老人,愿意帮老人做事情。
本文以月亮的内心变化为线索,借助小女孩珍珍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放弃郊游的事,赞扬了珍珍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美好品质。本文既有童趣,又极富人情味,寓教育于生动感人的故事之中。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这是低年级的阅读要求。遵循这一要求,本课设计试图以“月亮的内心变化”贯穿全文,以读为主旋律,让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自读自悟,从中感悟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与此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谈自己是怎样照顾父母、照顾家人的,进而进一步深化主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14个生字,会写“女、太”等8个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父母生病或有困难时,有体贴照顾父母的愿望和行动。
重点难点:
1、 重点:认字、写字,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2、 难点:理解月亮的心愿是什么?
材料准备:生字卡片、插图
教学方法:自己朗读与分角色朗读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 板书:“心愿”,理解“心愿”,说说你有什么心愿?
2、 你知道月亮有什么心愿吗?
出示插图1: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出示插图2:这幅图上有画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地说,初步感知课文)
3、 师总结:老师有一发现,两幅图上,月亮的表情不一样,看了这两个女孩的家,月亮会怎么想呢?今天我们就学习8、《月亮的心愿》。(齐读)月亮的心愿
二:感知性阅读,学习生字词
1、 自由朗读课文,用“=”画出本课的生字。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读拼音、问同桌、查字表、猜一猜等)
3、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 课件出示生字词(带拼音),自由读、男女生分读
(2) 去掉拼音,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3) 哪些字你以前就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哪个字你有好办法记住它?
(4) 小组合作读课文,在读中巩固生字,注意多音字“得”
三:读后悟,读后思
1、 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问的?
四:拓展升化
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受到什么启发?你的心愿是什么?回家告诉父母,写出来告诉老师好吗?
板书设计:
8、月亮的心愿
晴天-——郊游
雨天——照顾妈妈
教学反思:
在课文开头,我板书“心愿”,采用提问型的方式,先问他们“心愿”的意思,再让他们具体说说自己的心愿有哪些?这种结合实际的问题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愿意去思考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实际中这种引导方式还可以使用。之后,我贯穿新课标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和观察能力。在观察之前,我告诉他们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学生忽然就觉得特别的惊奇,他们会忙着问我发现了什么,我就顺势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最后我让他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比较熟练,能够理解课文。学习课文后,学生懂得如何关心老人,愿意帮老人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