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高中美术课程生态化教学初探

【作者】 程玉玺

【机构】 山东省邹平县长山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稳步发展,高中美术课程生态化教学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高中美术课程生态化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构建生态化的学习视角,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氛围下形成动态化学习,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策略探讨。面对当前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要求,探索高中美术课程生态化教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中美术课程生态化教学探究意义
  高中美术课程教学十分重要,生态化教学研讨关系到教师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美术素养、知识体系的发展,对于学生美术生态化学习和推进美术教育的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一)利于提高高中美术教学效率
  高中美术课程的生态化教学主要通过多种学科的知识整合推进学生美术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让美术课程由原来的单一课程节奏变为多样的美术生活,让学生将对于美术作品的赏析、谈论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逐渐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和学科品质,更好的发挥高中美术课程的素质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积极健康成长。
  (二)利于提高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高中美术课程的生态化教学研究中,通常利用直观、体验、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合作探究,不断发现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通过四维、视觉、探究活动等训练,无形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将美术课程教学不再拘泥于课内的作品欣赏,而是延伸到中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利于提高高中教师的业务水平
  由于多年的教学经验,高中美术教师具有了较强的素质及教学水平,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对新时期教学教师必须不断创新,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而生态化教学就为教师提高业务水平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开放式的知识体系,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给教师提高了专业发展的舞台,搭建了专业化成长的桥梁,在这样一个生态环境之下,为美术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二、高中美术课程生态化教学实践探索
  生态化教学不仅意味着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理念的更新,更意味着美术教学呈现一个动态化、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状态,其中既包括教师的动态化教学,又包括学生的动态化成长,与《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建立一种全新的课程追求形成一致性的发展目标。
  (一)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课堂教学的生态化发展
  传统的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对艺术作品的赏析常常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的思想理论和鉴赏能力受到教师水平的限制和影响,而生态化教学的探索可以从根本渠道上改变这种状况,在原有的课程教学基础上,搭建自由、平等的对话平台,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审美的前提下促进学生个性化体验的产生,让学生头脑中的审美概念、审美模式不再单纯受到教师的影响,而是形成鲜活的审美课题,实现生态化发展。例如:《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一课鉴赏过程中,从鉴赏的目标来看,同学学生的亲身感受理解作品内涵,从是实现情感和认识的提升,传统的教学中通常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而生态化的教学过程则是可以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与希望古典园林艺术进行对比,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发现就建筑、绘画、文学、音乐等多个方面,对两者进行横比,从而增强自身的学习感受,提高作品的审美能力。
  (二)开展研究性学习模式,搭建活动实践的生态化发展
  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对研究性学习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在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兴趣的前提下,从社会、自然与生活多个角度挖掘研究专题,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提高知识获得的一种能力。在高中美术课程的生态化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的有两点,即发现问题和提出课题,只有在教师的引导学生,学生能够确立目标并为了目标去积极研究探索,对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不可估计的作用。例如:在《中国民间美术》研究性学习中,为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教师可以设置教学情境:新年马上要到了,在我国每到新年的时候,到处都是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从腊月23开始家家户户开始打扫屋子,开始筹备贴年画,贴对联,还有热闹的庙会,尤其是孩子们呈现出异常欢乐的节日气氛。看到这样的情景,你能尝试提出一个探究主题吗?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于我国传统节日春节的了解,可以就民间艺术探索提出相应的研究问题。
  (三)实施模块化美术教学,实现学生能力的生态化发展
  模块式美术教学,即将高中美术课程中具有相似或者属于同一大板块的内容集中到一个时间段进行学习,从而普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面向全体学生美术素质的发展,可以对课程结构进行有效调整,设计合理的教学任务,从而让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如在《篆刻》模块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课本中不同教材板块进行整合,可以打乱教学顺序,从而设计成合理而具有层次感的教学内容,利于学生的深入学习,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另外,对于美术课程评价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力求评价形式多样化,如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写成小论文,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等,通过多种教学评价促进生态化教学的健康发展。
  总之,高中美术课程生态化教学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探索的实施具有可行性依据,需要美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并总结经验,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生态化教学的科学开展,为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可持续化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