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探索
【作者】 宋君武
【机构】 江西省龙南中学
【摘要】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目前地理教学工作者们急待解决的问题,然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素质教育入手,先让地理课堂"活"起来,才能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培养其创新素质.【关键词】地理教学 创新 素质教育
【正文】高中地理教育以其知识量大,难度深著称,因此,如何在高中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一直是一个难题,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推行素质教育,并在课堂教学中让课堂"活"起来,逐步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并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尽可能的提高,也逐渐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素质.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认为在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先从理论上了解当今的教育理论,并认清地理学科的重要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教育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的精神.在地理学科的教学中也是如此,因此一名教学工作者在地理课教学中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心理素质,注重个性化教学,让学生在共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发挥自己的潜力.
地理学科的内容包罗万象,是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而目前地理教材更注重与实际结合,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家乡,认识祖国,认识世界,认识自然,在此基础上培养自己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在实际生活中体现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意识,同时地理课教学中会渗透一些市场经济的意识,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把所学知识合理分析,活学活用,培养新型人才. 这样一个学科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无论德育,教育各方面都有其优势,因此,在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中也会发挥其巨大的魅力.
第二方面,在理论基础上改良自己的教学方法,认真思考,在教案中有所体现.目前的地理知识可以大致分成两类,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但在理解时可以分为抽象知识和形象知识两类,这两类知识各有特点,因此在教案编写中要注重分类讲授,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分析.
抽象知识,很多内容不能通过身边实例进行讲解,因此在讲授时要注重教具的应用,让学生尽可能自己动手,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地球运动知识讲授中,让学生自己观察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自己尝试演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过程,通过教师提示,总结,归纳其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理解空间事物的能力.
形象知识,易于理解而且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某个知识点.例如,环境保护这一部分,可以让学生例举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例子,进行分析,分析其利弊,并思考如何解决此类问题,从而引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使学生对此知识点的学习形成一个连贯的思维模式.还有些知识,虽然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但学生很少接触,不完全清楚其内容,可以在教学环节中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让知识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并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让学生活学活用.
针对以上问题,教案改革,教学方法更新已经成为教学的一个必要改进方面了,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努力思考,想出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
第三方面,具体落实到实践中去,把先进的教学理论应用在实际教学当中,在课堂上普及素质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地理课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在这门学科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地理课"活"起来,让学生接受起来不枯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入多种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培养创新素质的目的.而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在课堂中得以展示,因此,课堂的教学环节一定要紧紧相扣,随时引起学识的注意,让其劳逸结合,达到预想的效果.在课堂环节的设计方面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精彩引导,吸引学生. 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导入一定要精彩,最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不时带给学生惊喜,让其提高学习的热情.例如,常规的教学是教师说教引入,可以用一些有趣的例子,但多媒体引入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用学生熟悉的电影,动画等新颖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这种引入方式的效果更为显著,学生证堂课的学习热情更高.也增加了一些现代气息.
思潮起伏,环环相扣. 如何做到一节课下来学生都能紧跟,理解呢?一定要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下功夫,在讲授过程中,注重各知识点的关联性,多方联系,建立思维线索,起到环环相扣的作用,目的是使思路顺畅,易于理解.同时好的知识也要通过各种启发,引导手段让学生吸收理解.因此,让学生思潮起伏是一个维持其兴趣,保持其学习热情,培养学习积极性的一个方法.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常见的天气系统》一文中,冷锋,暖锋的形成可以用多媒体分步演示,让学生脱离书本,归纳总结其形成过程,课件中注重色彩,声音的变化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代表不同事物的图像,颜色要有明确的区别,以便于学生认真观察.采用直感直观方法让学生掌握,理解该知识点,并留下深刻印象.
能够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有很多,如:讲授法,启发法,直观法,逻辑法,复习法,考核法等,重要的是如何灵活,准确地加以运用以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如此学到的知识在其创新素质培养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灵活多变,活学活用. 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拘于某一种定式,要灵活多变,可以在教学中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在课堂上尽可能解决学生的一些合理要求,并对不合理意见做以纠正.例如,可以根据学生争论的话题,随堂设置一些小型议论,让其各抒己见,探索结果等,但不要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这种灵活多变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培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热情,努力把知识转变为自身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素质.
课前课后,连贯教学. 在教学中可以布置一些课前,课后作业,让学生动手解决课堂将要出现,或没有解决的问题,但不要留太多作业,以免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教学从课前到课后连贯起来. 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是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实践,才能实现的一个目标.相信,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行的中国,学生的创新素质会不断提高,会为祖国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1.《中学地理教材教法》 王树声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地理教学论》 陈澄 上海教育出版社
3.《地理教育学》 褚亚平等 上海教育出版社
第一方面,先从理论上了解当今的教育理论,并认清地理学科的重要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教育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的精神.在地理学科的教学中也是如此,因此一名教学工作者在地理课教学中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心理素质,注重个性化教学,让学生在共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发挥自己的潜力.
地理学科的内容包罗万象,是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而目前地理教材更注重与实际结合,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家乡,认识祖国,认识世界,认识自然,在此基础上培养自己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在实际生活中体现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意识,同时地理课教学中会渗透一些市场经济的意识,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把所学知识合理分析,活学活用,培养新型人才. 这样一个学科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无论德育,教育各方面都有其优势,因此,在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中也会发挥其巨大的魅力.
第二方面,在理论基础上改良自己的教学方法,认真思考,在教案中有所体现.目前的地理知识可以大致分成两类,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但在理解时可以分为抽象知识和形象知识两类,这两类知识各有特点,因此在教案编写中要注重分类讲授,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分析.
抽象知识,很多内容不能通过身边实例进行讲解,因此在讲授时要注重教具的应用,让学生尽可能自己动手,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地球运动知识讲授中,让学生自己观察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自己尝试演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过程,通过教师提示,总结,归纳其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理解空间事物的能力.
形象知识,易于理解而且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某个知识点.例如,环境保护这一部分,可以让学生例举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例子,进行分析,分析其利弊,并思考如何解决此类问题,从而引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使学生对此知识点的学习形成一个连贯的思维模式.还有些知识,虽然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但学生很少接触,不完全清楚其内容,可以在教学环节中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让知识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并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让学生活学活用.
针对以上问题,教案改革,教学方法更新已经成为教学的一个必要改进方面了,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努力思考,想出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
第三方面,具体落实到实践中去,把先进的教学理论应用在实际教学当中,在课堂上普及素质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地理课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在这门学科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地理课"活"起来,让学生接受起来不枯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入多种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培养创新素质的目的.而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在课堂中得以展示,因此,课堂的教学环节一定要紧紧相扣,随时引起学识的注意,让其劳逸结合,达到预想的效果.在课堂环节的设计方面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精彩引导,吸引学生. 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导入一定要精彩,最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不时带给学生惊喜,让其提高学习的热情.例如,常规的教学是教师说教引入,可以用一些有趣的例子,但多媒体引入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用学生熟悉的电影,动画等新颖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这种引入方式的效果更为显著,学生证堂课的学习热情更高.也增加了一些现代气息.
思潮起伏,环环相扣. 如何做到一节课下来学生都能紧跟,理解呢?一定要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下功夫,在讲授过程中,注重各知识点的关联性,多方联系,建立思维线索,起到环环相扣的作用,目的是使思路顺畅,易于理解.同时好的知识也要通过各种启发,引导手段让学生吸收理解.因此,让学生思潮起伏是一个维持其兴趣,保持其学习热情,培养学习积极性的一个方法.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常见的天气系统》一文中,冷锋,暖锋的形成可以用多媒体分步演示,让学生脱离书本,归纳总结其形成过程,课件中注重色彩,声音的变化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代表不同事物的图像,颜色要有明确的区别,以便于学生认真观察.采用直感直观方法让学生掌握,理解该知识点,并留下深刻印象.
能够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有很多,如:讲授法,启发法,直观法,逻辑法,复习法,考核法等,重要的是如何灵活,准确地加以运用以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如此学到的知识在其创新素质培养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灵活多变,活学活用. 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拘于某一种定式,要灵活多变,可以在教学中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在课堂上尽可能解决学生的一些合理要求,并对不合理意见做以纠正.例如,可以根据学生争论的话题,随堂设置一些小型议论,让其各抒己见,探索结果等,但不要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这种灵活多变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培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热情,努力把知识转变为自身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素质.
课前课后,连贯教学. 在教学中可以布置一些课前,课后作业,让学生动手解决课堂将要出现,或没有解决的问题,但不要留太多作业,以免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教学从课前到课后连贯起来. 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是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实践,才能实现的一个目标.相信,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行的中国,学生的创新素质会不断提高,会为祖国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1.《中学地理教材教法》 王树声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地理教学论》 陈澄 上海教育出版社
3.《地理教育学》 褚亚平等 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