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高中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者】 张伟
【机构】 山东郯城第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言文直接承载了中华文化,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是全面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需要,也是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自身素养。因此,对于高中生而言,学好文言文、提高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具有长远意义。?然而,现实中高中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普遍存在兴趣不高的问题。为了有效推进文言文教学,提高高中生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去处理:
一、巧妙设计导语
精彩的导语就是点燃火把的火种。好的导语设计,让学生先入为主,为学生阅读课文创造了一个前提条件,驱动和控制了学生的心理,使之更易接受知识和技能,给人以启迪,催人奋进。精彩、新颖、扣人心弦的导语,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引人入胜。
高一开学的第一节语文课,我是如此导入的:“大家说,语文是什么?”(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学生说,语文是攀登知识山峰的阶梯,语文是到达幸福彼岸的船桨,语文是指引人生方向的指南针;有的学生说,语文,一个世外桃源;语文,一杯淡香贵茗;语文,一曲优雅舞曲,令人魂牵梦萦;有的学生说,语文是冰凉可口的泉水,让人清甜解渴;语文是芳香浓郁的咖啡,让人温馨浪漫;语文是新鲜美味的果汁,让人怡爽回甘。
?我接着说:“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陶渊明的田园风光,是苏轼的壮丽山河;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名垂青史的《四库全书》。从今天起,我们就一起来亲密接触祖国文字、文学的精魂。” 我声情并茂的讲这段话时,注意到学生眼中跳动的光亮,更读到了他们对悠久文化的憧憬。
?对于像庄子的《逍遥游》这样比较难懂的文章,可以由庄子的寓言故事入手,化深奥的道理为有趣的思考和讨论。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
?二、强化参与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我们要放手让学生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他们自己去发现教材不理解的地方,这是学生对知识真正发生兴趣,活跃的思想受到激发的征兆。让学生查找和课文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小组合作质疑,学生会有思维的火花,并且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我们也可以采取让学生讲,让学生问的形式。让学生讲,可以提前分配任务,让主讲的同学充分备课,其他同学除了充分预习做好配合以外,还要准备质疑的问题。这样,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可以更直接更热烈,也更易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让学生问,可以在预习课后,小组互问互答,老师补充;也可以每节课留10分钟的质疑时间。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探索精神,达到学生养成自学意识和独立学习能力的最高境界;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求知欲。
三、加强古今联系
学生不喜欢文言文,最主要的原因是对文言字词的畏惧,如果我们能让学生学会用已知的知识去扫清字词障碍,问题就解决了大半。而我们最熟悉的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那么,现代汉语完全可以作为我们领会古汉语精髓的桥梁。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巧借成语积累义项,如“是”字在唯利是图(助,提宾,无义)、混淆是非(正确的)、是古非今(认为……正确)、一身是胆(判断动词?是)等成语中意思各不相同,积累了这些不同的词义,就有助于在以后的文言文学习中迁移理解。这样的训练会缩短学生与古文的距离,让学生认识到文言知识不是遥不可及,只要有心它是无处不在的。
?四、以“诵读”为突破口,培养学生文言语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文章的要旨。大声朗读,口熟而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古人之所以采用“吟唱”的方式来诵读诗文,就是因为这样做有助于对内容的理解。
?首先,要让学生读准字音,重点掌握疑难字词的读音。接着,划出停顿,读出节奏感,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朗读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彩:范读、带读、自由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表演读。一些难句、长句一时领会不透,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就会逐步弄清其义,而且效果远比教师指点好。学生反复练读,既培养了文言语感,又初步了解了内容如《过秦论》、《兰亭集序》、《谏太宗十思疏》等,这些文章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感情充沛,读起来令人回肠荡气,都是非常好的朗诵材料。对于这样好的朗诵材料不能简单地布置学生干背,时间一久便容易枯燥,也不能让学生很好地享受古文的音乐美。相反的是,我们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诵表演,让简单的读背变得有吸引力,更好地展示文言文的韵律美、音乐美。学生通过诵读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作品的意境、提高语言感悟能力。
?五、 以“授渔”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课内文言文学习,让学生打下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适当地进行拓展阅读,既能巩固学生已有文言知识,又能初尝成功之乐,对文言文学习更加充满信心。引导学生积极阅读课外文言文,认认真真地阅读,扎扎实实地积累。我指导学生做文言文阅读摘记,读一篇,记一篇,努力做到“颗粒归仓”,并且持之以恒,不断充实他们的文言词库,提高自身的文言修养。一旦养成好的习惯,知识积累就会逐渐丰富,进行文言文阅读就会感到轻松自如,真正体会到乐在其中的感觉。
另外,可以举办形式多样的学习文言文主题活动,让学生走进文言文,消除陌生感。?以学习文言文为主题的各种活动的开展,还可以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从而形成一种崇尚传统文化、学习文言文的热潮。例如在庆国庆期间,组织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古诗文朗诵比赛,让学生在课内外搜集相关内容,然后认真学习,仔细体会,积极参与,以与文言文学习相适应的形式进行。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又让学生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并且让他们学习的兴趣得到了增强,可谓是一举多得。
文言文学习难,但只要我们能找到问题的症结,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激发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养成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掌握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方法,相信一定会改变文言文教与学困难的现状,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巧妙设计导语
精彩的导语就是点燃火把的火种。好的导语设计,让学生先入为主,为学生阅读课文创造了一个前提条件,驱动和控制了学生的心理,使之更易接受知识和技能,给人以启迪,催人奋进。精彩、新颖、扣人心弦的导语,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引人入胜。
高一开学的第一节语文课,我是如此导入的:“大家说,语文是什么?”(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学生说,语文是攀登知识山峰的阶梯,语文是到达幸福彼岸的船桨,语文是指引人生方向的指南针;有的学生说,语文,一个世外桃源;语文,一杯淡香贵茗;语文,一曲优雅舞曲,令人魂牵梦萦;有的学生说,语文是冰凉可口的泉水,让人清甜解渴;语文是芳香浓郁的咖啡,让人温馨浪漫;语文是新鲜美味的果汁,让人怡爽回甘。
?我接着说:“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陶渊明的田园风光,是苏轼的壮丽山河;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名垂青史的《四库全书》。从今天起,我们就一起来亲密接触祖国文字、文学的精魂。” 我声情并茂的讲这段话时,注意到学生眼中跳动的光亮,更读到了他们对悠久文化的憧憬。
?对于像庄子的《逍遥游》这样比较难懂的文章,可以由庄子的寓言故事入手,化深奥的道理为有趣的思考和讨论。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
?二、强化参与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我们要放手让学生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他们自己去发现教材不理解的地方,这是学生对知识真正发生兴趣,活跃的思想受到激发的征兆。让学生查找和课文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小组合作质疑,学生会有思维的火花,并且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我们也可以采取让学生讲,让学生问的形式。让学生讲,可以提前分配任务,让主讲的同学充分备课,其他同学除了充分预习做好配合以外,还要准备质疑的问题。这样,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可以更直接更热烈,也更易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让学生问,可以在预习课后,小组互问互答,老师补充;也可以每节课留10分钟的质疑时间。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探索精神,达到学生养成自学意识和独立学习能力的最高境界;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求知欲。
三、加强古今联系
学生不喜欢文言文,最主要的原因是对文言字词的畏惧,如果我们能让学生学会用已知的知识去扫清字词障碍,问题就解决了大半。而我们最熟悉的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那么,现代汉语完全可以作为我们领会古汉语精髓的桥梁。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巧借成语积累义项,如“是”字在唯利是图(助,提宾,无义)、混淆是非(正确的)、是古非今(认为……正确)、一身是胆(判断动词?是)等成语中意思各不相同,积累了这些不同的词义,就有助于在以后的文言文学习中迁移理解。这样的训练会缩短学生与古文的距离,让学生认识到文言知识不是遥不可及,只要有心它是无处不在的。
?四、以“诵读”为突破口,培养学生文言语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文章的要旨。大声朗读,口熟而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古人之所以采用“吟唱”的方式来诵读诗文,就是因为这样做有助于对内容的理解。
?首先,要让学生读准字音,重点掌握疑难字词的读音。接着,划出停顿,读出节奏感,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朗读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彩:范读、带读、自由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表演读。一些难句、长句一时领会不透,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就会逐步弄清其义,而且效果远比教师指点好。学生反复练读,既培养了文言语感,又初步了解了内容如《过秦论》、《兰亭集序》、《谏太宗十思疏》等,这些文章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感情充沛,读起来令人回肠荡气,都是非常好的朗诵材料。对于这样好的朗诵材料不能简单地布置学生干背,时间一久便容易枯燥,也不能让学生很好地享受古文的音乐美。相反的是,我们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诵表演,让简单的读背变得有吸引力,更好地展示文言文的韵律美、音乐美。学生通过诵读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作品的意境、提高语言感悟能力。
?五、 以“授渔”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课内文言文学习,让学生打下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适当地进行拓展阅读,既能巩固学生已有文言知识,又能初尝成功之乐,对文言文学习更加充满信心。引导学生积极阅读课外文言文,认认真真地阅读,扎扎实实地积累。我指导学生做文言文阅读摘记,读一篇,记一篇,努力做到“颗粒归仓”,并且持之以恒,不断充实他们的文言词库,提高自身的文言修养。一旦养成好的习惯,知识积累就会逐渐丰富,进行文言文阅读就会感到轻松自如,真正体会到乐在其中的感觉。
另外,可以举办形式多样的学习文言文主题活动,让学生走进文言文,消除陌生感。?以学习文言文为主题的各种活动的开展,还可以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从而形成一种崇尚传统文化、学习文言文的热潮。例如在庆国庆期间,组织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古诗文朗诵比赛,让学生在课内外搜集相关内容,然后认真学习,仔细体会,积极参与,以与文言文学习相适应的形式进行。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又让学生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并且让他们学习的兴趣得到了增强,可谓是一举多得。
文言文学习难,但只要我们能找到问题的症结,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激发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养成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掌握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方法,相信一定会改变文言文教与学困难的现状,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