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电教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 王洪月
【机构】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碾子峪镇中心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既提高课堂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一、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利用电化教学的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了鲜明、生动、清晰的视觉形象,使学生感兴趣、产生爱学、乐学的情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师生之间的共鸣,以达到预期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电教媒体具有声、光、像等多种功能,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先从电教媒体课件呈现“一把斧头”、“山清水秀的小村庄”、“黄土坡”等画面,同时再给予配上砍伐树木的声音,问:你们听到了什么?想不想看看这村庄变化的过程?我从电教媒体播放有关小村庄变化的画面,并根据画面直观、生动的情境讲述这个故事,这样一来,使学生从枯燥地朗读课文了解内容,走向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来,让学生提出想了解的问题,集体讨论,共同解疑,这无疑也是一种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方式。同学们通过画面内容认识到小村庄从繁华到毁灭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导致的结果。“一把斧头”贯串文章的始末,人们可以利用“斧头”给予生活带来了方便,与此同时,人们也可以利用“斧头”破坏环境,最终自食其果——整个小村庄被洪水卷走了。这时,我再让同学们看看“原来的村庄”的画面和“洪水卷走后的情景”将两者进行比较,问:你们说该怎样去修复这片河坡呢?同学们热烈地讨论起来,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植树、有的说筑梯田、有的说建房子等等,大家通过认真思考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有利于同学们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以课文学习为生长点,大胆向网络资料延伸和拓展,促使学生把求知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时空,亲自经历获取知识。如古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多媒体课件的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教师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多媒体动画,画面上:草木葱笼,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峰峦叠嶂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多媒体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享受。学生很快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升”字仅仅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便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缭绕之中。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将学生带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感受美,领悟美,达到提高欣赏能力的目的。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谈情境,诱发兴趣
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象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迷人的张家界》是一篇文字非常优美的文章,如果单凭说教式教学,张家界的奇山秀水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很难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难忘的印象。教学本课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将张家界的著名景点金鞭岩、黄狮寨、金鞭溪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迷人的景色,再配上舒缓的音乐和精彩的解说词,将课文内容输入学生大脑,让学生面对如此美丽动人的神奇景色,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张家界真是太迷人,太神奇了,真乃人间仙境!”“有机会我一定要去张家界痛痛快快玩一玩!”学生对张家界的向往,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轻松愉快以及美的享受中学习并掌握了课文内容。
五、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电教为我们提供了快捷的、丰富的信息资源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搜集、查找某些自己感兴趣或自己关心的信息资源,可以不断地训练学生使用信息的能力,拓展学生的阅读面,丰富学生的知识。如教《可爱的草塘》这一课时,我先把草塘美丽的景色,小河奇特的景色制成课件播放出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对草塘的美有身临其境之感。然后自己从各网站将有关北大荒的所有资料输入自己制作的课件中,在教学中设置“查一查,上网查阅有关北大荒的资料。”这一环节,因学生对北大荒不够熟悉,不够了解,这一环节的设置大大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他们纷纷上台查阅有关资料,对北大荒的位置,过去和现在的状况以改变经过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学到了许多课文没有提及的内容,如了解到北大荒气候寒冷,过去交通不便,人烟稀少,因而丰富的土地资源长期未得到开发利用。解放后,国家对北大荒进行了有计划的开垦,已建立了密山、会江、黑河等垦区。到1956年北大荒的开发已初具规模。从1958年起,北大荒进入大规模开发时期。荒芜人烟的北大荒,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劳动,如今已变成了米粮仓等等。这时学生个个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显而已满足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教科书编得再好,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适当引进相关的课程资源,如课前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增加对作者、背景、主人公的了解;课中插入相关资料,增加对课文的理解;课后推荐读物,以拓展学习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电教可以直接为学生提供想象的情景,进行现场操作,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如教《赵州桥》一课,学生学完课文后,布置他们从网上找到北京的卢沟桥、武汉的长江大桥、南京的长江大桥、上海的浦东大桥,甚至悉尼大桥等影视资料欣赏,了解桥的发展过程。鼓励学生根据课外新的发现,再加上自己的奇思妙想,创造设计一座神奇的桥梁。让学生自由说、自由画,鼓励学生勤观察、多思考,进行创造发明。这样个个学生的创造才华得到了培养,一座一座神奇、古怪、多功能的桥梁出现在了老师的面前。再例如:学习《小小的船》一课时,多媒体出示画面并配上音乐,蓝天上有星星,有月亮。现在让我们随着音乐轻轻摆动,慢慢地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想着,想着,你是不是坐在月亮上了?是不是飞上蓝天了?看,蓝蓝的天上有许许多多的星星一闪一闪,在向我们眨眼。让我们飞吧,飞吧!飞上蓝天,坐到月亮上。
总之,电化教学生动形象、音形兼备,具有独特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它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能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打破传统教学只需“粉笔和黑板”,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运用多媒体不断探索、不断更新,让它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利用电化教学的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了鲜明、生动、清晰的视觉形象,使学生感兴趣、产生爱学、乐学的情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师生之间的共鸣,以达到预期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电教媒体具有声、光、像等多种功能,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先从电教媒体课件呈现“一把斧头”、“山清水秀的小村庄”、“黄土坡”等画面,同时再给予配上砍伐树木的声音,问:你们听到了什么?想不想看看这村庄变化的过程?我从电教媒体播放有关小村庄变化的画面,并根据画面直观、生动的情境讲述这个故事,这样一来,使学生从枯燥地朗读课文了解内容,走向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来,让学生提出想了解的问题,集体讨论,共同解疑,这无疑也是一种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方式。同学们通过画面内容认识到小村庄从繁华到毁灭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导致的结果。“一把斧头”贯串文章的始末,人们可以利用“斧头”给予生活带来了方便,与此同时,人们也可以利用“斧头”破坏环境,最终自食其果——整个小村庄被洪水卷走了。这时,我再让同学们看看“原来的村庄”的画面和“洪水卷走后的情景”将两者进行比较,问:你们说该怎样去修复这片河坡呢?同学们热烈地讨论起来,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植树、有的说筑梯田、有的说建房子等等,大家通过认真思考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有利于同学们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以课文学习为生长点,大胆向网络资料延伸和拓展,促使学生把求知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时空,亲自经历获取知识。如古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多媒体课件的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教师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多媒体动画,画面上:草木葱笼,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峰峦叠嶂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多媒体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享受。学生很快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升”字仅仅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便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缭绕之中。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将学生带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感受美,领悟美,达到提高欣赏能力的目的。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谈情境,诱发兴趣
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象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迷人的张家界》是一篇文字非常优美的文章,如果单凭说教式教学,张家界的奇山秀水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很难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难忘的印象。教学本课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将张家界的著名景点金鞭岩、黄狮寨、金鞭溪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迷人的景色,再配上舒缓的音乐和精彩的解说词,将课文内容输入学生大脑,让学生面对如此美丽动人的神奇景色,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张家界真是太迷人,太神奇了,真乃人间仙境!”“有机会我一定要去张家界痛痛快快玩一玩!”学生对张家界的向往,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轻松愉快以及美的享受中学习并掌握了课文内容。
五、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电教为我们提供了快捷的、丰富的信息资源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搜集、查找某些自己感兴趣或自己关心的信息资源,可以不断地训练学生使用信息的能力,拓展学生的阅读面,丰富学生的知识。如教《可爱的草塘》这一课时,我先把草塘美丽的景色,小河奇特的景色制成课件播放出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对草塘的美有身临其境之感。然后自己从各网站将有关北大荒的所有资料输入自己制作的课件中,在教学中设置“查一查,上网查阅有关北大荒的资料。”这一环节,因学生对北大荒不够熟悉,不够了解,这一环节的设置大大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他们纷纷上台查阅有关资料,对北大荒的位置,过去和现在的状况以改变经过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学到了许多课文没有提及的内容,如了解到北大荒气候寒冷,过去交通不便,人烟稀少,因而丰富的土地资源长期未得到开发利用。解放后,国家对北大荒进行了有计划的开垦,已建立了密山、会江、黑河等垦区。到1956年北大荒的开发已初具规模。从1958年起,北大荒进入大规模开发时期。荒芜人烟的北大荒,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劳动,如今已变成了米粮仓等等。这时学生个个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显而已满足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教科书编得再好,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适当引进相关的课程资源,如课前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增加对作者、背景、主人公的了解;课中插入相关资料,增加对课文的理解;课后推荐读物,以拓展学习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电教可以直接为学生提供想象的情景,进行现场操作,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如教《赵州桥》一课,学生学完课文后,布置他们从网上找到北京的卢沟桥、武汉的长江大桥、南京的长江大桥、上海的浦东大桥,甚至悉尼大桥等影视资料欣赏,了解桥的发展过程。鼓励学生根据课外新的发现,再加上自己的奇思妙想,创造设计一座神奇的桥梁。让学生自由说、自由画,鼓励学生勤观察、多思考,进行创造发明。这样个个学生的创造才华得到了培养,一座一座神奇、古怪、多功能的桥梁出现在了老师的面前。再例如:学习《小小的船》一课时,多媒体出示画面并配上音乐,蓝天上有星星,有月亮。现在让我们随着音乐轻轻摆动,慢慢地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想着,想着,你是不是坐在月亮上了?是不是飞上蓝天了?看,蓝蓝的天上有许许多多的星星一闪一闪,在向我们眨眼。让我们飞吧,飞吧!飞上蓝天,坐到月亮上。
总之,电化教学生动形象、音形兼备,具有独特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它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能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打破传统教学只需“粉笔和黑板”,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运用多媒体不断探索、不断更新,让它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