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数学构建有效课堂之我见

【作者】 周仁明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胜利镇桥亭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要提高教学有效性,构建有效课堂,我们要精心预设、抓好课堂、关爱学生,从激趣入手,注重细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课堂 构建
【正文】加强有效课堂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众多教育人孜孜不倦探索的重要课题。小学数学在这课改的大好背景下也获得了实践理论的润泽,得到了大批教师的青睐与积极参与。应该说,小学数学在构建高效课堂方面取得了很好成绩,但在教研活动中的观察使我多了些感悟,怎样创建有效课堂,“效”在何方,一个严肃性课题让我在反思中不停追问。
  一、教学设计要优化
  古人云:“几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数学教学作为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更应该做到预先准备和精心设计。要创建有效课堂,我们必须运用新课改理念,落实新课标精神,从细研教材着手,充分考虑学情特点,抓准重点难点、灵活选择教学手段,尽量把“三维目标”情境化、媒体化,科学预见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只有这样优化了的教学设计,才能为有效课堂创建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堂教学重实效
  精心预设只为有效课堂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而创建有效课堂主阵地还是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每一个设置情境、知识点传授都是有效性组成中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只有抓好细节,注重落实,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一)教学环节要清晰。教学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效性体现的重要载体。每个环节都承担着一个知识点教学的任务,我们要让学生知道不同时段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的基本结构清晰。我们现在虽然反对“灌输式”的教学环节,但根据小学生的认识规律特点,每节课也应该有相应模式。例如,开课引趣、悬念设问、创设情境、讨论研究、实践应用、内化新知。二是学习中知识点清晰,要让学生知道这节课究竟学习了哪些知识。我们时常在教学中看到这样一种情景,在课要结束时,老师向学生提问:“你们都学会了吗?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能举手回答的人很少,要么丢三落四,要么只能说出其中一、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完整。
  (二)知识要点要全面。学习某一知识时,首先要关注这个知识所包含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学生正确理解并掌握概念和法则的零部件。无论哪个零部件有了问题,都会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完整掌握和应用。如教材中“认识几分之一”,必须了解以下几个知识点:平均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分数的读写、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把握住了知识点,我们还要弄清谁是重点、难点,怎样突破重点、化解难点,在教学中用的时间是多少等的问题,每一节课都必须认真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积小成多,积沙成塔。
  (三)教学方法要适当。方法直接影响着效果。巴班斯基曾经说到:“选择对某节课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问题之一。”要提高教学有效性,我们必须要在教学方法选择上做文章。我们常用的方法有讲解法、说明法等,但这些方法教师活动较多,而学生活动较少,就不如采用问答、研讨、探究、引导发现等方法。后几种方法,学生的活动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增加,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但是也不能排斥使用讲解、说明等方法。例如,在较高年级教学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时就可以使用。现代教学论认为,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要根据不同内容、不同年级、不同条件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不要生搬硬套。”即使是同一个教学内容,由于班级学生情况不同,教学方法也不一定完全一样。例如,在学生独立活动能力较强的班上,可以更多地放手让学生去探究;而在学生独立活动能力较差的班上,就需要教师多给以启发、引导。有时在一节课内还可以把几种教学方法配合起来,以弥补单一的教学方法的不足。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可以通过操作,采用引导发现法,然后再辅以教师的概要的讲解等。总之一句话,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我认为应是适当加灵活加组合。
  (四)启发思维有层次。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既要考虑到基础一般的学生,也要考虑到学有余力的学生。每节课,教师应该不断地为学生创造各种认知冲突,让一部分学生跳起来摘“桃”,让另一部分学生也享受“桃”的滋味。不能让所有的学生的思维停留在一个平台上,要多给他们一些有层次的情境和问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自己的起点上获取知识,取得进步。
  三、关爱学生重激励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不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为提高学生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我们知道,学生富有灵性的学习状态,来源于教师的亲和力,来源于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源于教师的无限关爱,来源于教师的点头赞许和热情鼓励。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即使学生说错了、做错了,教师要加以鼓励,点拨,引导他们运用新的学习方法进行解答,走向成功。当他们有了一点成绩,教师要“夸大其词”地欣赏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愉悦和成功体验,为激发其更大学习兴趣作准备。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我们常常看到,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有的没有条理,但教师却不给予指导,只是关注学生对问题结果的回答是否正确。尤其是在低年级,教师一定要从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千万不能让学生仅用“是”、“对”、“错”来回答问题。
  总之,要创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我们要多想办法,从激趣入手,抓住细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积极作用,使其在良好的教法、恰当的学法指引下向着高效课堂迈进。
  参考文献:
  [1]邬云德,《走向开放式教学的教学设计》,数学教学研究,2002.6。
  [2]贺祖英,《创设问题情境与学生思维》,中国教育学会,2001.9。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