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关于提高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论“教学观摩音乐会定期举行制”
【作者】 梁宝忠
【机构】 东莞理工学院 师范学院
【摘要】 “教学观摩音乐会定期举行制”的长期实施使得东莞理工学院音乐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获得了长足的进步,音乐专业的办学水平也获得了明显的提高。实践证明,“教学观摩音乐会定期举行制”具有“寓教于乐”的趣味性和新颖性、“多盈互利”的创造性和实用性,值得在广大高校中的进行推广。【关键词】综合实践能力;教学观摩音乐会;教学观摩音乐会定期举行制;专业水平;教学成果
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包括学生的专业水平以及学生的唱奏、表演、创作、音乐活动组织和社会竞争等多方面的能力。能否有效的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是体现各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办学成败的一个标杆。东莞理工学院音乐专业教学改革小组对此做出了成功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学观摩音乐会定期举行制”(下文简称“观摩制”)就是其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个创意性的构想。
一、教学改革的新构想——“定期制”
东莞理工学院音乐专业设立伊始,无论从硬件设施还是从软件的构成来说,音乐专业的发展都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当时,师资短缺,教学设备与资料严重不足,学生的专业基础条件不够好;再加上学院艺术氛围也足淡薄,使得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不能良好地进行,教学效果不很理想,学生的学习风气也不够浓厚。这对音乐专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在一次音乐专业教师的例会上,全体教师获得了一致的见解,决定实行教学改革,而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观摩制”就是这次教学改革活动的一种创新意识的体现。“观摩制”包括以下内容:
(一)定期定时:教学观摩音乐会从每学期开学后的第6周开始,以后每隔一周进行一次,直到第16周结束,时间定为每双周周四晚上7点半。以后若无极端特殊原因,不得改动和停止。
(二)专人负责:教学观摩音乐会的具体工作由专人负责,安排音乐会的海报张贴、打印节目单、召集教师和学生、节目成绩分析评议等项事务。
(三)筛选节目:教学观摩音乐会的节目采取学生自愿申报和指导教师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对报名者适当进行筛选。
(四)节目定量:每次教学观摩音乐会的节目原则上不超过30个,而且每个学生一学期至少上演两个节目。对于节目的成绩记为该生本学期该专业课的平时成绩,并以每个节目0.5分的成绩计入该生本学科的专业成绩之中(完成者加分,缺欠者扣分)。
(五)严格考勤:教学观摩音乐会属于正常教学的一个环节,要执行严格的考勤制度。每个教师和学生不得无故缺席,有事者必须履行有效的请假手续。教师出席教学观摩音乐会的次数将和课酬发放与纪律约束相挂钩。
(六)大力宣传:对于教学观摩音乐会的节目海报要提前一天在学院海报专栏张贴。本专业学生要尽力做好宣传工作,邀请更多的外系师生前来观看。
(七)规范着装:教学观摩音乐会既是一个正常教学环节,又是正规的舞台表演,演出学生的服装必须规范。一般要求男学生留短发,白衬衣打黑领结,穿深蓝裤子黑皮鞋;女学生穿演出专用的连衣长裙;表演民族风格的舞蹈或表演唱等节目的,尽可能穿着配套的民族服装;切忌随意着装;并要求适当化妆,以期更佳的舞台效果。
(八)点评研讨:对于教学观摩音乐会的每个节目,教师都应给出客观的成绩并当场予以点评。音乐会后三天之内由负责人做出平均成绩并予以张榜公布,并在三天之内组织师生进行研讨,共议其中的优缺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强化伴奏:对于教学观摩音乐会上的钢琴伴奏应尽力让学生担任,并且每一个学生一学期中至少有一次为其他同学担任钢琴伴奏。
(十)严守制度:该规定自颁布之日执行,全系师生均须严格遵守。
二、对“观摩制”的科学分析
2002年11月,东莞理工学院音乐专业的教学观摩音乐会在学院小音乐厅如期举行。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次音乐会立即在学院引起强烈的反响。音乐专业马上成为了全院关注的焦点,音乐专业的教学观摩音乐会也顿时成了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直到现在,教学观摩音乐会已坚持举办了十余年的时间。具体分析起来,“观摩制”具有如下的特点和优点:
(一)创造性
1、从教学观念上来说,具有创造性。传统的基本技能课教学是老师让学生学会唱歌的方法,掌握器乐演奏的技术,习得跳舞的基本功和动作;而教学观摩音乐会却要求学生学会如何利用这些技术并结合自己的乐感和体会进行舞台表演;无论从境界还是从要求上来说,都上了一个台阶,更能体现出基本技能课的本质和特点,从而发展了传统的教学观念。
2、从教学理论上来说,具有创造性。许多艺术院校在不同时期都举办音乐会,音乐会形式也成为高校艺术教学和高校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但教学观摩音乐会与传统音乐会有着明显的不同:一是教学观摩音乐会的舞台节目为几个星期以来的课堂教学内容,而传统音乐会的节目则是为了音乐会目的而专门排练的,很显然,传统的音乐会与课堂教学结合的紧密程度没有教学观摩音乐会那样紧密,不能像教学观摩音乐会那样更及时准确的检查学生的专业水平,展示教学成果,而且师生也更能及时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二是教学观摩音乐会举办的次数较为频繁,两星期就有一次,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也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强制性的学习压力,还给艺术氛围本来就不够浓厚的普通高校增添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形式,为普通高校的素质教育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总之,“定期制”丰富和发展了正处于探索阶段中的普通高校的艺术教学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
3、从教学方法上来说,具有创造性。传统的基本技能课教学,主要是教师示范讲解,学生领会、模仿和练习;而教学观摩音乐会却在此基础上,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获取更多学生信息的平台,使教师可以比较不同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差异,以便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而且学生不仅可以向自己的专业老师学习,还可以向优秀的学生进行学习,有利于同学们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尽快地提高专业水平。所以说,“定期制”对于传统的基本技能课的教学方法做出了进一步的创造、丰富和发展。
4、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具有创造性。传统的音乐表演课教学,是一个教师对一个学生或者几个学生,久而久之由于彼此之间过于熟悉,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出现心理懈怠,即使有优秀之处,不会感觉到欣慰,有缺点也不会感觉到惭愧,这对学生的专业进步有着明显的负面作用;而教学观摩音乐会则抓住了许多人爱面子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的专业状况面向众多的观众,这样学生会尽力保持自己的优点,而改正自己的缺点,苦心钻研和琢磨专业技术,而教师也同样会为自己的学生在专业上的优缺点而感到自豪或不安。虽然说学生的专业状况不能完全反映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状况,但是这种心理感受却对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都是极为有益的。可见,“观摩制”对于传统的音乐教育心理学理论做出了一定的创造和发展。
5、从培养学习风气方面来讲,具有创造性。经常采用课堂教学的形式会使学生觉得过于沉闷和死板,而正规的大型音乐会又会使学生望而却步,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而教学观摩音乐会则采用了较为适中的形式,使学生能够很有信心地投入。它将基本技能课的课堂搬上了舞台,采用了音乐会的形式,身着表演服装的学生还能使广大师生获得更多的审美感受,更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兴趣,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更为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风气。
(二)实用性
“观摩制”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广泛的适用性。“观摩制”的推广和实施没有什么特殊的条件和要求,理工院校音乐专业、师范院校音乐专业以及各种综合院校的音乐专业,甚至音乐学院都可以采用这种教学制度。
2、明显的功效性。“观摩制”实施不足一年,就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在专业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如果是以往的课堂教学形式,则很难见到有这么明显的效果。
3、较少的投入性。“观摩制”的实施,不需要太多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只是教学内容的展示,而且只需要一个可以容纳两三百人的小型音乐厅就可以了。
4、综合效益明显。“观摩制”的实施除了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会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浓厚的学习风气,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提高。[1]
三、“观摩制”带来的累累硕果
大胆的改革意识和探索精神,使得东莞理工学院音乐专业在对“观摩制”的实践过程中,一步步的走向了成功,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取得了累累硕果。
(一) “观摩制”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增强了学生的表演意识、丰富了学生的表演经验,同时也激励了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音乐专业建立之初,学生的专业条件和专业水平都较低,也谈不上什么表演意识。许多学生只能在小琴房给自己的专业老师唱歌或弹琴,多一个听众就会显得极不自然。通过在教学观摩音乐会上几年来的锻炼,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表演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也体悟出了如何结合自己在个别课上所学得的声乐、舞蹈、器乐等专业技能和在集体课上所学得的美学、史论等知识以及自己的音乐感受和人生体验等多方面因素在舞台上进行表演,如何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专业知识进行社会竞争等。从整体上来说,“观摩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 “观摩制”的实施不但丰富了校园的文化生活,培养浓厚的学习风气,而且使学生在艺术美的享受中获得了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了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音乐专业的教学观摩音乐会自从举办以来,立刻成为全院师生热心谈论的一个话题。外系许多爱好音乐的学生几乎是每场必到,成为教学观摩音乐会的忠实的观众;有的学生竟在此感染和熏陶下学起了钢琴,有的学生发誓要成为学院的“K歌之王”。从这以后,音乐专业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和风气更浓了,校园的歌声多了,和音乐走得更近的学生多了,各种各样的艺术活动多了,大学的校园一天比一天地更加丰富多彩起来。这些年来,音乐专业的这一教学环节,为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操,为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十几年来,音乐专业的“观摩制”虽然时断时续,但是毕竟还是坚持了下来。“观摩制”的长期实施使得东莞理工学院音乐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获得了长足的进步,音乐专业的办学水平也获得了明显的提高。实践证明,“观摩制”具有“寓教于乐”的趣味性和新颖性、“多盈互利”的创造性和实用性,值得在广大高校中的进行推广。
注释:
[1] 梁宝忠.《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小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音乐专业小课循环筛选制”》, 载《教师教育研究》[J] 2009 (6) ,第86页.
参考文献:
[1]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9月(第1版) .
[2]卢家楣 魏庆安 李其维主编.《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年1月(第1版) .
[3]梁宝忠.《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小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音乐专业小课循环筛选制”》, 载《教师教育研究》[J] 2009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