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激趣增效---高效课堂建设的方向

【作者】 胡舒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龙女镇青岩学校

【摘要】要建设语文高效课堂,激趣是首始。因为学生参与其中才能形成“教学”,构成双边,进行互动对话。
【关键词】小学语文 激趣 有效性 提高
【正文】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经说道:“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我们知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主体不积极作为,教师无论如何都无法提高具有双边性质的教学有效性,因为课堂质量的真正体现是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而不是教师不可挑剔的课堂,教师只有通过自身努力这个外因来激发学习主体进行意义建构,让学生消化知识,习得能力,发展语文素养,获得创新思维的发展,从而建构高效课堂。从这个方面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是增效的有效手段,也是我们创建高效课堂的方向。
  一、营造和谐愉悦氛围激趣
  教学是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是生生间的智慧对话。但受传统“师道尊严”观念影响,教师独揽“语霸权”,学生成了“听话”而不是“对话”,没有心理自由感和安全感,个性不敢张扬,想象不敢驰骋,兴趣受到压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到:“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所以,为了让课堂主角真正成为学习主体,我们必须营造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动起来,快乐地学语文,在大量语文实践中发展学习兴趣。在这过程中,师生是平等的合作者,都是高效课堂建设的积极分子,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合作。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觉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也才能和老师进行互动交流和快乐对话,才能在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兴致盎然中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进入语文学习,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而且,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将在师生沟通时起到重要作用。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以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之火。
  二、运用生动形象语言激趣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传递知识的载体,它对教师职业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一段名言:“在拟订教育性谈话的内容的时候,你时刻也不能忘记,你施加影响的主要手段是语言,你是通过语言去打动学生的理智与心灵的。然而,语言可以是强有力的、锐利的、火热的,也可以是软弱无力的。”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所以,我们要注重语言修炼,尽可能用生动形象的、富有文采的语言进行课堂教学,与学生互动对话,让学生能在教师语言中受到激发,得到激励,感到吸引有趣。教学中讲故事、说典故、谈轶事、读美文,纵横几万里,上下几千年,用丰富的新颖的内容吸引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把学生引入广阔的语文天地。尽力于每一堂课都精心设计,词句华美,色彩斑斓,妙语如珠,情真意切,给人以美的享受。加上语文体验是多元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即使同一问题,由于学生生活经历、背景知识、心理状况等不同,得出的答案可能是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的。正是如此,语文才有无穷魅力,课堂才有无数活力,学生因能感受成功才能不小兴趣。但需我们悉心呵护和着意培养。
  三、运用赏识表扬评价激趣
  哲人詹姆士曾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每个学生都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希望被欣赏、被赞扬、被肯定。经常被赏识、被成功光顾的孩子,总自信满满;而经常被否定或很少得到表扬的学生,总是不自信,更没有勇气面对失败,永远也找不到成就感。所以,我们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清代学者颜元支了一招:“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这就是说多赞扬欣赏,用激励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为此,我常用多种表扬方式或用赞许的口吻——“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象力真丰富!”或用亲切的动作——拍拍肩膀、轻轻点头、微微一笑,每节课尽量多赞赏学生,用真诚打动学生,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教师关心和激励。有了赞赏激励这一“助力杠”,学生在学习中就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于是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效果好。可以说,赞赏出创造力,赞赏出学习兴趣,赞赏出进步的学生,赞赏出有个性的学生。通过赞赏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创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提高起到了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
  四、运用动手操作情境激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说明了动作与思维的联系非常紧密,多动手操作能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最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锻炼。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促使手脑结合。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动手操作进行语文实践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建立表象,进行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形象化。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多创设动手操作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进行语文实践。语文动手实践很多,如课本剧表演、朗读比赛、猜谜游戏等,都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乐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教师将学与动手操作结合起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学习,使其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所以,在大力建设高效课堂的今天,要取得教学成功,我们应从激趣入手,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习主体的作用在学习中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在语文实践中彰显个性学习风格,创造性地进行语文学习。
  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教学情境论》,1996.12。
  【2】温儒敏,谈谈阅读兴趣的养成[j].课外语文,2004.7。
  【3】李荣生,谈培养后进生的语文学习兴趣[J].教育新思维,河南教育,2002年。 
  【4】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