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论高中生物课堂中的概念教学
【作者】 周倩
【机构】 山东省邹平县长山中学
【摘要】近十年高中生物学概念的教学,对概念的如何引入、形成、巩固和深化有了一定的研究;前概念的剖析和概念图的运用,以及在认知同化学习和建构主义学习等理论指导下的概念教学模式的探讨,已开始受到人们关注;但几乎尚未涉及概念所负载的方法、蕴涵的价值和体现的科学素养。鉴于此,对生物概念教学进行回顾、梳理、总结和进一步的探讨、研究,对把握和落实新课程标准精神、推动和促进当前的生物教学改革,不无裨益。【关键词】教学模式;概念教学;不足及对策
【正文】一、近十年生物概念教学综述
1、概念的形成。学生在形成和掌握概念过程中容易发生的问题是:第一,学生的日常经验会对生物学概念的形成产生干扰;第二,学生容易以外部的、非本质的属性作为依据来理解科学的概念,从而引起概念的混淆;第三,认识个别生物的属性比较容易,而认识某一生物的普遍性比较困难。所以引入概念后,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总结概念;利用原有概念,诱导新概念;校正日常概念,形成科学概念;设问释疑,明确概念;巧用比喻,领会概念;对比概念,区别相似概念;剖析内涵与外延,理解概念;例举实例,深化概念。若有可能,还需不断发展生物学中的概念,随着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和学生学习内容的逐步加深,学生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也不断深化,有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拓展,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以发展的观点来学习生物学中的概念,正确理解拓展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正确修正原有的科学概念。同时要正确处理现代生物学概念,随着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当代生物科学的前沿知识逐渐融入到高中生物教材中,让学生理解并逐步掌握现代生物学概念,如基因工程、克隆、单克隆抗体等。
2、概念的巩固和深化。生物学概念主要是在运用中得到巩固,概念的运用是把已经概括化的一般属性应用到特定场合。其运用的过程也是概念的具体化过程。一般而言,概念的应用有两种途径:一是引证具体实例来说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二是运用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综合起来,所谓概念的深化,既是概念的系统化过程。在完成章节知识的教学后,对那些相邻、相对、并列或从属的概念进行类比、归纳,根据它们的逻辑关系,用一定图式组成一定序列,形成概念体系。把学生感知“孤立”、“散装”的概念纳入相应的概念体系之中,让学生获得一个条理清晰的知识网络,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新概念,又能进一步巩固深化已学概念。
3、概念图和前概念。概念图是由节点和连线组成的一系列概念的结构化表征。概念图中的节点表示某一命题或领域内的各概念;连线则表示节点概念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教师运用概念图进行教学,能更好地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能更有效地监控自己的教学过程和自身概念的发展,在教学中更为强调概念和原理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学习者运用概念图进行学习,能促使学习者进行有意义学习,能更好地组织自己所学的概念,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概念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和意义,有效地降低自己的焦虑水平,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前概念是一般指在接受正规的科学教育之前已形成的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若是正确的,将有利于科学概念的构建;若是错误的不但会妨碍新知识的理解,而且会导致学生产生新的错误概念。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前概念尤其是错误前概念的研究就成为生物学教学一项重要任务。
4、基于学习理论的概念教学模式的初建
运用同化论指导生物概念教学。 奥苏贝尔的同化论观点对概念的习得也作了精辟论述,认为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在新概念的习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新概念与头脑中己有概念(前概念)间存在某种类属关系时,若指导者能给予有效引导,使学习者能将新概念与头脑中已有概念间的这种类属关系进行正确链接,将有利于学习者将新概念同化到自己头脑的已有概念体系中,从而习得概念。
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生物概念教学。该理论强调:第一,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第二,学习者要以积极的态度投人到学习中去,以利于对新信息的加工并与某他信息相关联,进而在保持简单信息的同时,理解更复杂的信息。第三,学习是建立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的,学生已有的观念会影响他们理解教师或教材所呈现的信息。第四,教师应善于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来帮助学生进行概念的意义建构。
二、近十年生物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存在的缺点和问题:1、对概念教学的理论、实践研究太少,有关学习理论指导下生物概念教学实践研究的文献寥寥无几。2、对学生学习新概念前的有关前概念的研究基本没有,更谈不上如何有效修正前概念,确立科学的概念。3、对如何利用概念图,进行概念教学和评价,尚未涉及。其四,主要存在两种概念教学模式:一是“注入式”的生物概念教学模式,还有一个是“说文解字式”的生物概念教学模式。这两种模式有其共同特征:只重结论,不重过程;只重定义,不重现象;只重记忆,不重运用;只限于概念本身,不注意结构联系;只重概念知识,不重科学人文素养。
对策是:首先,把高中生物的概念教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统一起来,不仅让学生有效地习得概念、运用概念,更要关注概念所负载的方法、蕴涵的价值和体现的科学素养。其次,通过对前概念的剖析与检测,利用概念图等开展概念教学。最后,在同化论、建构主义理论等指导下,设计和实施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
1、概念的形成。学生在形成和掌握概念过程中容易发生的问题是:第一,学生的日常经验会对生物学概念的形成产生干扰;第二,学生容易以外部的、非本质的属性作为依据来理解科学的概念,从而引起概念的混淆;第三,认识个别生物的属性比较容易,而认识某一生物的普遍性比较困难。所以引入概念后,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总结概念;利用原有概念,诱导新概念;校正日常概念,形成科学概念;设问释疑,明确概念;巧用比喻,领会概念;对比概念,区别相似概念;剖析内涵与外延,理解概念;例举实例,深化概念。若有可能,还需不断发展生物学中的概念,随着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和学生学习内容的逐步加深,学生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也不断深化,有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拓展,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以发展的观点来学习生物学中的概念,正确理解拓展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正确修正原有的科学概念。同时要正确处理现代生物学概念,随着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当代生物科学的前沿知识逐渐融入到高中生物教材中,让学生理解并逐步掌握现代生物学概念,如基因工程、克隆、单克隆抗体等。
2、概念的巩固和深化。生物学概念主要是在运用中得到巩固,概念的运用是把已经概括化的一般属性应用到特定场合。其运用的过程也是概念的具体化过程。一般而言,概念的应用有两种途径:一是引证具体实例来说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二是运用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综合起来,所谓概念的深化,既是概念的系统化过程。在完成章节知识的教学后,对那些相邻、相对、并列或从属的概念进行类比、归纳,根据它们的逻辑关系,用一定图式组成一定序列,形成概念体系。把学生感知“孤立”、“散装”的概念纳入相应的概念体系之中,让学生获得一个条理清晰的知识网络,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新概念,又能进一步巩固深化已学概念。
3、概念图和前概念。概念图是由节点和连线组成的一系列概念的结构化表征。概念图中的节点表示某一命题或领域内的各概念;连线则表示节点概念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教师运用概念图进行教学,能更好地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能更有效地监控自己的教学过程和自身概念的发展,在教学中更为强调概念和原理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学习者运用概念图进行学习,能促使学习者进行有意义学习,能更好地组织自己所学的概念,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概念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和意义,有效地降低自己的焦虑水平,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前概念是一般指在接受正规的科学教育之前已形成的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若是正确的,将有利于科学概念的构建;若是错误的不但会妨碍新知识的理解,而且会导致学生产生新的错误概念。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前概念尤其是错误前概念的研究就成为生物学教学一项重要任务。
4、基于学习理论的概念教学模式的初建
运用同化论指导生物概念教学。 奥苏贝尔的同化论观点对概念的习得也作了精辟论述,认为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在新概念的习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新概念与头脑中己有概念(前概念)间存在某种类属关系时,若指导者能给予有效引导,使学习者能将新概念与头脑中已有概念间的这种类属关系进行正确链接,将有利于学习者将新概念同化到自己头脑的已有概念体系中,从而习得概念。
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生物概念教学。该理论强调:第一,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第二,学习者要以积极的态度投人到学习中去,以利于对新信息的加工并与某他信息相关联,进而在保持简单信息的同时,理解更复杂的信息。第三,学习是建立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的,学生已有的观念会影响他们理解教师或教材所呈现的信息。第四,教师应善于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来帮助学生进行概念的意义建构。
二、近十年生物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存在的缺点和问题:1、对概念教学的理论、实践研究太少,有关学习理论指导下生物概念教学实践研究的文献寥寥无几。2、对学生学习新概念前的有关前概念的研究基本没有,更谈不上如何有效修正前概念,确立科学的概念。3、对如何利用概念图,进行概念教学和评价,尚未涉及。其四,主要存在两种概念教学模式:一是“注入式”的生物概念教学模式,还有一个是“说文解字式”的生物概念教学模式。这两种模式有其共同特征:只重结论,不重过程;只重定义,不重现象;只重记忆,不重运用;只限于概念本身,不注意结构联系;只重概念知识,不重科学人文素养。
对策是:首先,把高中生物的概念教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统一起来,不仅让学生有效地习得概念、运用概念,更要关注概念所负载的方法、蕴涵的价值和体现的科学素养。其次,通过对前概念的剖析与检测,利用概念图等开展概念教学。最后,在同化论、建构主义理论等指导下,设计和实施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