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多媒体在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周利华

【机构】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第一小学

【摘要】多媒体为语文识字教学提供了更好更多载体,使识字学习更生动有趣。本文就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作用、辅助功能和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多媒体 运用
【正文】“人生聪明识字始”。柳斌同志在全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交流会上说道:“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从识字开始的。”加强识字教学,帮助学生更多更好识字,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小学阶段更具重要意义。所以,众多教师对此进行了孜孜不倦地探索与实践,创造出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标注音识字、部件识字等教学方法。但随着“班班通”工程入驻教室,多媒体技术又为我们识字教学创造了更好平台,为学生步入语文殿堂提供了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一、多媒体技术在识字教学中的优势作用
  (一)良好动画吸引注意力。多媒体技术通过声、光、画、音等介质把知识融于其中,同时伴有动画效果。我们知道,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在识字教学中,学生是否集中注意力进行识字,将影响学生的识字效率及识字效果。多媒体技术采用动画形式,把学生注意力很快集中于运动画面。例如在《小小的船》的课件中,等引入课题后,马上呈现课题画面:蓝蓝的夜空,闪闪的星星,一个小姑娘坐在弯弯的月亮上,犹如坐在小船上划着桨。在画面切换的同时,配以童声朗读等背景音乐,在这过程中,一方面精美的画面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好奇心,进而开始探测下面学习内容;另一方面,美妙的童声朗诵课文,使学生注意到课文中的部分生字,如船、弯等,部分学生会主动开始跟着朗读,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二)拓展学习途径易接受。不仅能增大课堂容量,丰富学习内容,还能拓展学生接受途径,加快识字进程。世界著名心理学家特瑞赤拉提出:人们通过听觉和视觉获得的信息是他获得所有信息的94%。他在说明人类的记忆与感官之间的关系时指出,不同渠道记忆效果不同:阅读10%,听觉20%,视觉30%,既看到又听到的占50%。这也就表明,在学习中,同时使用视觉和听觉可以提高记忆效率和记忆效果。由于多媒体同时提供了图形、声音、动画,使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同时使用,是知识信息从感觉通道输入记忆系统,因而能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学生在学习“船”时,一方面计算机提供标准发音“chuán”及整个拼读过程:ch-u-án→chuán;另一方面,在“船”字旁附有动态小画面,船,既形象,又具体,比单一感官输入更能增加学生记忆。
  (三)灵活分解汉字促记忆。汉字难以掌握,原因就是字型复杂,难以辨析区分,特别是小学生没有学习方法,没有掌握汉字组成规律之前。我们知道,汉字字型大体可分为三层:一是零件,指组成偏旁部首或独体字的笔画;二是部件,即组成合体字的偏旁部首与独体字;三是结构,汉字的结构既指零件和部件组成汉字的结构,又指零件和部件组成的顺序。运用多媒体进行识字教学,就可灵活分解汉字,将汉字进行零件和部件的分别演化,亦可将汉字进行零件和部件的顺序演示,使学生能较快地掌握汉字字型,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和效率。例如本课生字“蓝”字,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蓝”字的结构比较复杂,因此在学习时最好进行零部件分割。首先,从屏幕由上而下移入红色“艹”,再从左右两边分别移入中间两部分,最后从下而上移入红色“皿”,组成生字“蓝”。在教学比较抽象的“弯”和“闪”字时,可利用实物图片与字形匹配方法,通过图片弯弯的月亮和闪闪的星星来让学生来理解“弯”和“闪”的字义,化抽象为具体,使汉字的笔画结构、抽象的意义与生动鲜明的表象联系起来,进一步巩固记忆。
  二、多媒体技术在识字教学中的辅助功能
  (一)弥补示范技能的不足。教师的示范技能对于识字教学有重要的影响,其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识字效果。就目前而言,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基本示范技能水平不是很高,尤其是普通话和三笔字,而普通话和粉笔字对识字教学至关重要。象普通话,可以利用计算机声音来代替老师的读音,这对地方口音浓重地区更有意义。在利用粉笔进行板书时,教师的字体端正与否,笔画笔顺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写字。所以用计算机替代示范技能水平略差的教师,将有助于提高整个识字教学的教学质量。
  (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多媒体具有容量大、交互性强、使用方便的特点,不仅能扩大课堂容量,还能提高课堂效率。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减少部分老师用手写手画时间。例如本课“船”的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先选好的实物图片来进行直观教学;若教师用传统的手绘进行所要花费的时间肯定比计算机操作要多花许多。其次,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提高了学生记忆的效率,加快了学生学习生字的速度,因而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更多的知识。再次,由于多媒体网络的建设,教师可以通过搜索等形式快速找到急需的教学材料,丰富教学内容。
  三、多媒体技术在识字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一)把握学生的注意力。在利用课件教学时,一方面我们为了集中学生注意力,采用了色彩、声音、图象、动画等多种手段,使学生的思维能跟着教师思路进行;但另一方面,过多色彩的使用及动画的引入,有可能分散学生注意力。例如在《小小的船》课件中,在学完所有生字之后,画面上出现课文内容,目的在于把生字用于课中,使学生学会运用。但如果这一画面过于色彩绚丽或过于动态展示,将使学生的注意力从课文内容转向课题画面。因此,在课件制作时,我们应采用较淡的色彩,把其作为背景画面。
  (二)根据实际选择媒体。音响媒体有利于听、说能力的培养;光学媒体有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因此,首先我们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媒体。汉字是音、形、义三者的统一体。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根据各生字不同的重点和难点,来选择合适的媒体,我们切不可完全依赖于多媒体,要注重实效性。本着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出发。例如在汉字的读音方面,我们可通过多媒体教学,但对于普通话较标准的教师来说,完全可以不依赖多媒体而自身朗读。教师朗读不仅方便、经济,而且由于师生之间亲密的关系,由于教师直接作用于学生,更有利于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培养朗读能力。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不仅能使抽象内容具体化,静态内容动态化,复杂内容简单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还能克服传统识字教学的不足,对于提高学生识字效率,帮助学生快速进入阅读提供了有效平台,也为解决目前识字教学“高耗低效”问题提供了方法和经验。
  参考文献:
  [1]黄小梅,对识字教学的几点反思[J]. 考试周刊,2009.6
  [2]赖文继,关于多媒体教学新模式的探究[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5.2。
  [3]张永强,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