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通用技术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袁海芳
【机构】 新疆巴州蒙古族高级中学
【摘要】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新,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这门课程能引导学生融入技术世界,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发展学生实践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终身学习。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必将引领教师与学生进入一个崭新的多彩世界,我们的期待着,努力着!【关键词】通用技术 教学
【正文】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标。它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实践性强,很多东西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做一回,要想真正上好这门课,教师必须打破以前的教学模式,改变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思路。
一、深入钻研教材,适当增加教材的弹性。
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的处理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讲授,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从实际生活中寻找贴近学生实际,充满生活情趣,且技术含量较高的典型案例,使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们在设计《控制与设计》的教学时,引入学生宿舍楼道的声控灯案例:如果白天有声音,灯同样会亮,这样浪费电力,但是我们可以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将装置加以改进,达到白天有声音灯也不亮的目的,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欲望。当学生比较困惑的时候,教师适当的加以提示:物理上我们学过了光电效应、光敏电阻、传感器等知识,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很多同学设计出了声光共控灯,满足了要求。
在讲《结构是怎样受力》这一节时,引导学生发现通用技术与物理对受力分析的不同之处,在物理上通常将物体视为质点,研究的是物体受到的外力,而通用技术研究的是构件的内力;二者研究的方向也不同,物理讨论的是力引起的状态变化,而通用技术强调的是结构如何去承受力和抵抗变形。
对教材中的“问题思考”、“讨论交流”、“技术试验”、“技术实习”等栏目深入研究,挖掘技术内涵。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技术,我们对这些栏目加以拓展,如在做完“拉伸试验”后,我们设计了一个小型的比赛:将全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小组提供八张A4纸,不限定纸的组合方式,可以胶水粘贴、搓成纸绳、麻花编织、卷成圆筒等方式作成吊绳,以提起重物的多少来决定胜负,比赛场面极其热烈。这样学生在弄懂科学原理和操作方法的前提下,动手做、做中学、学中做,增加他们实践的机会,给学生搭建创新的平台,提高把握和运用技术的能力,学生的技术素养得到了提高,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
二、要注重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学习指导
教师教学中要重视技术思想和方法学习的指导,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技术思想和方法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技术思想和方法。
《技术与设计2》中系统的思想与方法、流程的思想与方法、结构的思想与方法等,这些思想与方法对学生技术素养的提高和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技术的思想与方法的指导需要教师教学观念和方法的转变,即教师要由重“教”向重学生“学”转变。这样学生才会学习得主动。
技术思想和方法是能从宏观的理论层面上提供了解决技术问题的思路和处理技术问题的方法,有利于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有利于提高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从而实现对共通能力的发展。例如我们在讲系统的基本特性这一节时,课本是以洗衣机系统和龙舟赛廷系统这两个例子来说明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这四个基本特性的,为了让学生对系统的整体性和相关性有更深刻地认识,在据赛艇系统取胜的决定因素是靠团队精神和团队技术状态的发挥时,我巧妙地将龙舟赛与学校组织的考试联系起来,将班级之间的竞争看成是赛艇之间的竞争,引导学生思考决定一个班级成绩好坏的因素是什么,是一个好的班主任还是一群出类拔萃的任课教师,还是其他的因素决定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学生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才是这场比赛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只有他们整体力量的发挥才能使得班级的成绩名列前茅,这个时候我又问:“这体现了扳机这个系统得哪种特性?”学生们齐声回答“整体性”。同样在讲相关性时,我让学生自己用相关性解释同学之间的关系,很多学生可以想到同学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并且还举了很多的例子。通过这样的对比引申,学生们很快就学会了利用系统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叶结出了学生对于系统这个词的神秘和遥不可及的看法。
三、要求教师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
信息技术引人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之中,可以降低学习技术的难度,提高学习的效率。这既是教师教学的一种先进的思想和方法,也是学生要学习到的先进的思想和方法。在讲《技术与设计2》中的《初识结构》一节时,我们利用多媒体将多种风格的建筑放给学生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这些建筑分别属于那种结构类型,即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加深了学生对结构的集中分类的理解。又如在讲设计的创新性原则时,我们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播放了有关的影像纪录,让学生很直观地了解各个时代的自行车是什么样子,其中的发展变化一目了然,且记忆深刻。另外信息技术的引入,也让部分爱上网的学生在上网时不再单纯的玩游戏,而是学着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如在讲结构一节时,我们鼓励学生自己上网查有关桥梁的分类等知识,很多学生完成得很好,让学生学到了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也从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根本改变了通用技术教学的呈现方式、教学方法和师生互动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四、点燃学生的设计激情,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按照技术课程标准,技术是改造世界的。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不同的地方是,必须动手,不动手怎么改造世界?技术素养中有:技术知识、技术试验、技能操作、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等特点要求[3]。不是仅仅通过思考就能够得到的,所以要想使学生提高技术素养,必须有一个不同于其它学科的课堂知识结构,课堂教学过程模式。例如:1、老师首先在课堂上,呈现技术与设计的有关文字、图片、视频启迪学生设计思路,落实操作项目,创建技术环境。让学生在这个在过程中了解欣赏技术设计,点燃学生的设计激情。 2、利用生活中可以找到或买到的纸板、吸管等简单材料,开展以班级为单位、个人或集体参赛形式的校级创意设计比赛。设计作品既有各种造型便携式小板凳模型,也有时代感很强的奥运场馆鸟巢、水立方、帆船,神舟六号飞船、埃菲尔铁塔及桥梁等模型,3、利用废旧饮料瓶,组织策划我校首届“水火箭”科技设计大赛。其中66件作品无论从造型创意、个性风格、色彩及工艺制作设计上,既体现火箭发展的前瞻性,也达到了设计风格鲜明、色彩搭配合理、工艺制作精美的要求,其中有五件作品发射距离超过100米,还有一件作品取得发射距离140.1米的好成绩,我市电视台还做了专题报道。4. 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市、省、国家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了让更多学生接受到教育,我校与市科协、市电视台联合组织了一堂学生科技设计作品展示汇报课,资料在我市媒体播出后,反馈很好。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在设计体验中感受创作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五、要注重学生对技术过程的亲身体验过程
教学中,学生要亲历产生需求、构思方案、表达交流、制作试验、评价分析、优化综合等组成的一系列技术过程。
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我们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教材中有很多技术实习等等许多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来完成。如在讲完《结构与设计》一章后,我们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桥梁模型,同学们踊跃参加,最后的作品超乎我们的想象,有拱形的
一、深入钻研教材,适当增加教材的弹性。
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的处理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讲授,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从实际生活中寻找贴近学生实际,充满生活情趣,且技术含量较高的典型案例,使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们在设计《控制与设计》的教学时,引入学生宿舍楼道的声控灯案例:如果白天有声音,灯同样会亮,这样浪费电力,但是我们可以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将装置加以改进,达到白天有声音灯也不亮的目的,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欲望。当学生比较困惑的时候,教师适当的加以提示:物理上我们学过了光电效应、光敏电阻、传感器等知识,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很多同学设计出了声光共控灯,满足了要求。
在讲《结构是怎样受力》这一节时,引导学生发现通用技术与物理对受力分析的不同之处,在物理上通常将物体视为质点,研究的是物体受到的外力,而通用技术研究的是构件的内力;二者研究的方向也不同,物理讨论的是力引起的状态变化,而通用技术强调的是结构如何去承受力和抵抗变形。
对教材中的“问题思考”、“讨论交流”、“技术试验”、“技术实习”等栏目深入研究,挖掘技术内涵。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技术,我们对这些栏目加以拓展,如在做完“拉伸试验”后,我们设计了一个小型的比赛:将全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小组提供八张A4纸,不限定纸的组合方式,可以胶水粘贴、搓成纸绳、麻花编织、卷成圆筒等方式作成吊绳,以提起重物的多少来决定胜负,比赛场面极其热烈。这样学生在弄懂科学原理和操作方法的前提下,动手做、做中学、学中做,增加他们实践的机会,给学生搭建创新的平台,提高把握和运用技术的能力,学生的技术素养得到了提高,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
二、要注重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学习指导
教师教学中要重视技术思想和方法学习的指导,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技术思想和方法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技术思想和方法。
《技术与设计2》中系统的思想与方法、流程的思想与方法、结构的思想与方法等,这些思想与方法对学生技术素养的提高和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技术的思想与方法的指导需要教师教学观念和方法的转变,即教师要由重“教”向重学生“学”转变。这样学生才会学习得主动。
技术思想和方法是能从宏观的理论层面上提供了解决技术问题的思路和处理技术问题的方法,有利于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有利于提高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从而实现对共通能力的发展。例如我们在讲系统的基本特性这一节时,课本是以洗衣机系统和龙舟赛廷系统这两个例子来说明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这四个基本特性的,为了让学生对系统的整体性和相关性有更深刻地认识,在据赛艇系统取胜的决定因素是靠团队精神和团队技术状态的发挥时,我巧妙地将龙舟赛与学校组织的考试联系起来,将班级之间的竞争看成是赛艇之间的竞争,引导学生思考决定一个班级成绩好坏的因素是什么,是一个好的班主任还是一群出类拔萃的任课教师,还是其他的因素决定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学生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才是这场比赛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只有他们整体力量的发挥才能使得班级的成绩名列前茅,这个时候我又问:“这体现了扳机这个系统得哪种特性?”学生们齐声回答“整体性”。同样在讲相关性时,我让学生自己用相关性解释同学之间的关系,很多学生可以想到同学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并且还举了很多的例子。通过这样的对比引申,学生们很快就学会了利用系统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叶结出了学生对于系统这个词的神秘和遥不可及的看法。
三、要求教师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
信息技术引人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之中,可以降低学习技术的难度,提高学习的效率。这既是教师教学的一种先进的思想和方法,也是学生要学习到的先进的思想和方法。在讲《技术与设计2》中的《初识结构》一节时,我们利用多媒体将多种风格的建筑放给学生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这些建筑分别属于那种结构类型,即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加深了学生对结构的集中分类的理解。又如在讲设计的创新性原则时,我们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播放了有关的影像纪录,让学生很直观地了解各个时代的自行车是什么样子,其中的发展变化一目了然,且记忆深刻。另外信息技术的引入,也让部分爱上网的学生在上网时不再单纯的玩游戏,而是学着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如在讲结构一节时,我们鼓励学生自己上网查有关桥梁的分类等知识,很多学生完成得很好,让学生学到了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也从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根本改变了通用技术教学的呈现方式、教学方法和师生互动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四、点燃学生的设计激情,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按照技术课程标准,技术是改造世界的。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不同的地方是,必须动手,不动手怎么改造世界?技术素养中有:技术知识、技术试验、技能操作、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等特点要求[3]。不是仅仅通过思考就能够得到的,所以要想使学生提高技术素养,必须有一个不同于其它学科的课堂知识结构,课堂教学过程模式。例如:1、老师首先在课堂上,呈现技术与设计的有关文字、图片、视频启迪学生设计思路,落实操作项目,创建技术环境。让学生在这个在过程中了解欣赏技术设计,点燃学生的设计激情。 2、利用生活中可以找到或买到的纸板、吸管等简单材料,开展以班级为单位、个人或集体参赛形式的校级创意设计比赛。设计作品既有各种造型便携式小板凳模型,也有时代感很强的奥运场馆鸟巢、水立方、帆船,神舟六号飞船、埃菲尔铁塔及桥梁等模型,3、利用废旧饮料瓶,组织策划我校首届“水火箭”科技设计大赛。其中66件作品无论从造型创意、个性风格、色彩及工艺制作设计上,既体现火箭发展的前瞻性,也达到了设计风格鲜明、色彩搭配合理、工艺制作精美的要求,其中有五件作品发射距离超过100米,还有一件作品取得发射距离140.1米的好成绩,我市电视台还做了专题报道。4. 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市、省、国家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了让更多学生接受到教育,我校与市科协、市电视台联合组织了一堂学生科技设计作品展示汇报课,资料在我市媒体播出后,反馈很好。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在设计体验中感受创作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五、要注重学生对技术过程的亲身体验过程
教学中,学生要亲历产生需求、构思方案、表达交流、制作试验、评价分析、优化综合等组成的一系列技术过程。
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我们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教材中有很多技术实习等等许多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来完成。如在讲完《结构与设计》一章后,我们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桥梁模型,同学们踊跃参加,最后的作品超乎我们的想象,有拱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