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跨栏跑训练过程中心理因素的作用

【作者】 王德强

【机构】 潍坊市峡山区潍坊实验中学体育组

【摘要】跨栏跑是田径运动中技术环节构成比较复杂、难度较大的项目之一,它要求在短距离、短时间内完成一系列高重心、低波动、强节奏,跑跨结合的连贯动作,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很大。因此,对跨栏跑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加以合理的心理调节,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学习;跨栏;心理变化
【正文】跨栏属于体能类运动项目,是田径运动中动作结构较为复杂、对体能和技能要求较高的一项技术,它不仅要把速度与技术完美的结合,而且由于栏的障碍作用,对练习者的心理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跨栏跑作为有较高锻炼价值的中学田径教学内容,在很多学校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本文通过对中学生跨栏教学过程中心理变化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其产生和变化的内在规律,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调查与实验对象
调查与实验在潍坊实验中学高一年级(1—10)班共100 名学生中进行。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法:采用随机抽样分别对100 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在教学前和每次教学课后学习兴趣、自信心及恐惧感等情况进行调查。
1.2.2 实验法:教学时数10 节。
1.2.3 文献资料法与数据统计法
通过阅读有关资料、文献的整理,了解学生在学习跨栏跑教学中的心理变化,以及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跨栏跑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变化的分析
在教学中先向学生简单介绍跨栏跑发展史、跨栏项目的基本知识和锻炼价值,并利用技术图片讲解技术结构或观看技术录像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对图片及录像中运动员优美姿势的模仿和向往。促成学生学习跨栏跑的兴趣,这种向往美感的心理对学习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在跨栏跑教学阶段,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对该项目的学习兴趣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2.1.1 学生学习兴趣变化的原因分析
2.1.1.1 项目新异刺激的消除
在跨栏跑教学前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未曾接触过这个运动项目,对它的技术了解不多,加上耳闻目睹教师正确规范的讲解和示范动作,从而使学生对跨栏跑产生一种新鲜感和好奇心,学生的天性就对新事物好奇,所以会对一个新接触的项目,迫切地要求掌握其技术动作,探索其特殊性,但是经过一段学习后,并且
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动作,认为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新奇感觉,教学前的兴趣浓厚的感觉就会逐渐减弱。
2.1.1.2 教学结构和教法上的不足
在跨栏跑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培养与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应努力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后的深远意义,另一方面要合理的安排教学结构和教学的方法手段,使教学组织、教法运用与学生的个性特征相适应。在教法上教师要对关键的技术要领用简单的关键字词来概括,如起跨腿做蹬(用力后蹬)、屈(屈膝外展)、提拉(快速向前上方提拉过栏)动作,这样,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想着蹬-屈-提拉。从而产生想亲自试一下的愿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果在跨栏跑教学中一味采用呆板的、统一的教法手段以及与学生个性特点不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就必然会使学生感觉到乏味无趣,使原有的学习兴趣下降。
2.1.1.3 预期学习效果的差距
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成绩的影响,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感觉到跨栏跑并不像自己所想象的那样简单,而是要求身体各部位协调配合,速度快,节奏感要强,动作要连贯,由于学生身体条件较差等原因,或者在学习上遇到较大困难,教师又不能及时给予解决,成绩不能达到预想的结果,心理上
会产生压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受到挫折,致使学习兴趣下降。
2.2 跨栏跑学习过程中自信心变化的分析
学生的自信心是个体在体育活动中对自身适应能力、成效等的自我评价与认同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对体育学习行为产生直接影响的活动内驱力。在初学跨栏跑项目时,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技术动作掌握和运动技能的提高而不断培养和增强的,通过完整技术的教学,特别是标准栏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2.3 跨栏跑学习过程中恐惧感变化的分析
2.3.1 产生恐惧感的原因
2.3.1.1 跨栏跑技术结构比较复杂
栏架有一定的高度和数量,栏间有一定的距离,对学生的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低,身体能力和条件的差异也会在心理上会产生恐惧感。尤其是对女生来说,胆子比较小,过栏时有反射性的保护,表现在在栏前犹豫、倒小步绕栏等错误动作。
2.3.1.2 伤害事故的自我保护意识
学生往往在体育课或活动中,自己经历过或看到过别人发生过伤害事故,因而产生恐惧感。在跨栏教学课中,自己的身体难免与栏架接触,害怕磕着或被栏架拌到,学生出于自我保护心理,会产生错误动作,对教学产生不良的影响。
2.3.2 对学生恐惧感心理变化的分析
学生在跨栏跑学习阶段对栏架产生一定程度的恐惧感,而恐惧感正是学生心理活动的一个主要特点。这个心理特点会对运动技术掌握和学习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消除学生对栏的恐惧感是有效地进行跨栏技术学习的前提条件,也是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只有消除恐惧感才能有助于促进跨栏跑技能的掌握。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跨栏跑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不同阶段存在着不同的心理变化。表现为学习前兴趣浓厚和信心充足人数比学习后减少的情况,有恐惧感人数在学习后明显减少的现象。
3.1.2 学习前学生兴趣浓厚和信心充足人数比例较高,主要是项目新鲜感的刺激和被项目自身美感所吸引。在经过10 次跨栏课程学习后,学生不感兴趣和没有信心人数增多,主要是学生对项目的新鲜感消退、并且通过学习后,认识到跨栏技术对体能和技能有较高的要求,对自己能够高水平完成动作失去信心所导致。
3.1.3 由于存在着对栏这一障碍的陌生、以及学生尚未掌握相应的技能,因此学生在学习前有恐惧感的人数较多,会对跨栏教学产生不利影响。但随着对跨栏技术的逐步掌握,有恐惧感人数明显减少。
3.2 建议
跨栏运动是一项跨越障碍、战胜困难、体验成功乐趣的项目。中学生跨栏跑教学,应遵循动作技能掌握的规律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明确学习任务,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降低练习难度、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动作技能的水平,引导学生通过熟练技术来克服自身条件的不足。还要重视营造学习过程中的良好心理氛
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跨栏跑的乐趣,从而减少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