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有 爱 就 有 希 望

【作者】 刘英娜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新城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新的一周开始了,我坐在办公桌前,捡起课桌上这个小小的纸包,纸包上那几句简短的话语,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最近一段时间,我们音乐老师都忙的不亦乐乎,县里的合唱比赛、市里的话剧比赛、学校的运动会开幕式的大型演出以及县里将要举行的大型艺术展演比赛忙的我们简直透不过起来,每天除了上课还要在大课间和课外活动以及放学后和学生们在操场上排练,过度的用嗓,导致嗓音发哑,几乎到了失声的地步。昨天下午初一、四班有一节音乐课,是学习歌曲《唱脸谱》,在给讲授这首歌曲时,学生听到我的嗓子嘶哑,有的就说:“老师,你就别讲了,给我们放音乐听吧。”“老师,您弹琴我们跟着琴来唱吧。”我笑了,我走到教室中间,说:“老师很高兴有你们这些懂事的学生,老师不累,我就在你们中间教你们唱好吗?”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看到连平时爱调皮捣蛋的那几个男生也拿着课本认真的唱着。下课铃响,我挥一下手,示意下课。
  第二天,我正在备课,有个女生喊报告后走进了我面前。这个女生平时在班里很腼腆,性格比较内向,所以我对她印象不是很深。她在我桌上放了一个小纸包,然后就快速转身跑开了。我轻轻地打开纸包,里面还有一个小纸包。上面写着这样几句话:“老师轻轻地走下讲台,来到了我的身边,我很高兴。我好喜欢上您的课。老师,您的嗓子哑了,为了我们,您要多保重身体。”再看看纸包里面包的是4个胖大海、4颗枸杞、4颗冰糖还有4朵菊花。看着这些东西和这几句简短的话语,我的眼睛湿润了……
  学生的几句话让我一遍一遍地回味。是啊,有付出就会有所回报,十四、五岁的中学生已经有了分辨是非的能力,只要你真心的去为他们着想,他们也会同样的来爱你。平时真的就是讲台把教师与学生截然分开,学生只能是对我敬而远之。这样做的结果,使我根本无法跟学生产生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和共鸣。
    从此以后,为了走近学生,上课时我很少站在讲台上,也不总是在钢琴面前边弹边唱了,而是走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一起歌唱、一起聆听、一起舞蹈。随着我与学生距离的靠近和接触机会的增多,我们之间的关心多了,彼此间会意的微笑也多了。学生上课时不再像以前那样拘谨,课堂气氛逐渐活跃起来。我明显感觉到,我们彼此不仅是师生关系,而且已经形成了亲密无间的朋友关系。
    现在的课堂与以前的课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出问题,热烈地和我讨论。课堂外,学生们越来越喜欢围拢在我身边问这问那,课前课后也总是围着我让我给他们弹琴听。和学生们在一起,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做一个教师的快乐。 原来,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外,老师与学生都是平等的朋友关系。真庆幸那天嗓子哑了,让我有机会走到他们中间。我想,讲台本来是教师为学生服务的一个平台,如果教师自己把讲台神圣化,就会觉得站在讲台上比学生“高”出许多。毫无疑问,这样一个高高的讲台,一个让学生只能仰视的讲台,只会成为横在师生心中的一个难以逾越的屏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视为朋友,志同道合者的那种教师。”
    如何真正关爱学生,每个人也许有着不同的阐释。但有一句话,曾经震撼了许多教师的心灵:请把学生当人看。每个孩子,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有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获得做人的快乐。学习不是学生的全部,而只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不是为了分数而生存,而应该是学习为他们更好的生存服务。 对学生来说爱是阳光,给好的学生关心和鼓励,可以促使其上进。其实,差的学生更需要关爱,很多孩子在家里缺乏完整的父爱、母爱,导致了各种性格缺陷。给他帮助和爱甚至能改变一生的命运。所以说,我们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却很有价值和意义。如何真正关爱学生,作为老师,在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活中,总会碰到这样的学生:倔强、不听话、不爱学习。其实他们的内心是很脆弱的。许多事实表明,一个被教师所爱的学生,常常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作为教师,就应该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平时不要过多地责怪我们的学生,还是应该好好反省我们自己。我们的要求是不是太苛刻了?我们的语言是不是太刻薄了?我们的脾气是不是太急躁了?我们的行为是不是太粗暴了?……是啊,我们“恨铁不成钢”,我们“爱之深”,但表现出来的却往往是“责之切”。训斥、挖苦、讽刺等处罚学生的事不是时有发生吗?至于罚抄写、罚站、罚跑、罚劳动等变相体罚,更是被一些老师奉为最后的法宝。诸如此类“只给好心,不给好脸”的爱,学生岂能接受?不要以为,燃烧自己,就一定能温暖别人、照亮别人。你给学生一枝花,学生不一定能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你给学生一块冰,学生却会感觉到冬天的严寒。让我们牢记克鲁普斯卡娅的话:“光爱还不够,必须善于爱。”记得有一次我在上课,有个男生在底下呼呼大睡,甚至呼噜声此起彼伏的在音乐教室中回响。学生先是很惊奇,随后是一片大笑。有的学生幸灾乐祸地看看我又看看睡觉的男生,好象在说:“哈哈,看看你怎么收场。”我也很生气,但再想想如果是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声训斥这个学生,这个学生的自尊心会受到很大的伤害,也许从此会更加自暴自弃。我想了想走到了他的身边,摸了一下他的头说:“怎么了?昨天做功课熬夜了吗?”他不好意思地摇摇头。“哦,那一定是老师今天唱的催眠曲太棒了啊。”他羞红了脸。是啊,他们还只是孩子。孩子怎能不忘事,孩子怎能不贪睡?作为从孩子走过来的大人,作为教师,你不能对孩子的错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你也不必为学生的过错大动肝火小题大作。善于爱的教师会小心翼翼,“拐弯抹角”地去启发、去教育。这样,学生即便做错了事,也不必提心吊胆等着挨批;就算挨了批,感受到的却仍然是教师深切的爱。从那一次以后我惊奇地发现那个上课睡觉的男生变了:课堂上,他抢着回答我的提问,思维非常活跃;打扫卫生时他争着干着干那,不怕脏、不怕累;每次见到我,他都热情地大声问好,而且渐渐把我当成了他最可信任的知心朋友。这个原来这个顽皮、捣蛋的孩子开始变得乐观、自信、积极起来。
  老师对他们的尊重、赞赏和期待使他们敏感地体察到一种友善的、诚挚的关爱,他们本能地感觉到那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在召唤着他们,那幼小的心灵就会无拘束地处在一种愉快的积极状态,他们的潜能和个性就会自由而充分地表现出来。相反地,老师的漠视、冷酷和贬责只会使“那种子”在冰冷僵硬的土壤里长久地埋藏,得不到正常发育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