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精彩的口语交际成就个性舞台
【作者】 薛爱惠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实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语言交流是人际交流的基本手段,小学生学习语言也正是从口语交际开始的。口语交际能力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儿童的社会化起着启蒙作用。因此,怎样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摆在教师面前。如何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让他们一个个说得流畅说得精彩,与人交流时能仪态大方的恰当表达自己的内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精心选择口语交际内容
在口语交际内容的选择上,不管是课本中单元训练中的还是课堂交流类的,我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依托课堂,精心设计口语交际内容,保证口语交际训练的基础关。
课堂始终是塑造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阵地,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课堂的交际内容,把握交流问题的难易程度,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得到锻炼、提升。我在执教六年级第七单元《最后一头战象》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学案的: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事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而且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让每个同学的交际能力都能得到锻炼、提升。
另外,我还开展“一分钟演讲”活动,每堂语文课开始前一分钟,让学生轮流在讲台上做一分钟演讲,刚开始时,我每周让学生根据课本的每个单元主题进行演讲,半个学期后,全部放开,不再在演讲内容上做规定,学生可对自己的所见所闻,大到国家大事,小到邻里同学之间琐事发表自己的观点、感悟,甚至可以描述自己的心情要求就是我口表我心,刚开始时,学生都感觉不好意思,或无话可说,场面很窘,后来,大家就游刃有余了。
2.升华课本安排的口语交际内容,多层面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课本中每个单元后都有一个口语交际,我们不仅是交流课本中要求的内容,还进行深入拓展。如在人教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后的口语交际话题是“珍惜资源”,在进行这个交际之前,我就让学生到环保部门采访了解环境污染状况、到酒店旅馆调查浪费资源现象、到社区家庭采访节约资源的举动调查后做好整理,再在口语交际课时交流。学生们在采访调查中不但锻炼了自己与人沟通的能力,更与生活中的资源浪费现象亲密接触,感触深刻,学生们在交流时不仅仅是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跟从思想上意识到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紧迫感。
(二)巧妙设计口语交际形式
1.开展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交际有“活水源头”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我经常结合学校的活动设计一些主题鲜明、有趣的活动,让学生相互间进行交流,使他们能在特定的情境中,围绕主题,无约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同时在与外界接触的过程中,观察、想象及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如学校举行的春季远足活动,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学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美好的言语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花儿笑了,在等小蜜蜂来亲嘴呢!” “一阴凉风袭来,这儿鸟语花香,姹紫嫣红,清澈见底的湖水潺潺地流着。不时几只翠绿的蜻蜓掠过水面,荡起一圈圈涟漪。” 还有的畅谈自己的感受“远足中看到的风光,是自然对春天的向往,也有一种在钢筋水泥中体会不到的特殊情趣”。自然风光的熏陶与感染,启发了学生的心智,发展了学生的个性,解除了学生的约束,使他们的言语变得绚丽多彩。此外,我还借助媒体中出现的新闻热点话题开展“辩论会”、“思索空间”、“慧眼观世界”等板块,让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引发同学的深层思索,让学生广泛的接触社会,关心社会。
(三)完善口语交际评价方式
以往的口语交际评价一般是教师一言堂,老师的个人观点总是有偏颇,不能起到全面的、多角度的、有激励性的作用。我着眼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口语交际评价中,不再是“老师一人说了算”,教师、学生、家长都成为了评价的主体。既有教师、家长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间的互相评价,还有学生的自我评价,使学生们也有了评价的主动权,调动了他们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1.教师对话式评价。
十个指头有短长,我们面对的学生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心理倾向,更没有相同的智力,他们拥有各自独特的学习风格。反映在口语交际中,不管学生如何努力,他们都将做出水平不等的表现来。面对这些差异,老师只有精心呵护和弥补,才能更大地激发他们对口语交际的积极性。所以我在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时,不是简单的说表现的好或者坏,而是注意找出学生的口语表达的优点和努力方向。如学生在我执教课文中回答问题时打错了,我就即使告诉他太好了,你非常愿意与大家你分享你的观点,要是再切中问题的要点就完美了;某个学生虽然问题答对了,但结结巴巴,态度不自然,我这样评价:你真爱动脑筋,也很聪明,老师真高兴,要是能把观点流畅的表达出来就完美了……
当学生听到这些评价的时候,他就感受到了老师的亲切鼓励和殷殷希望,增强了自信心,从而激励其更自觉地更高要求的自由表达。
2.同学交流式评价。
同学间的互相评价不但可以使学生在评价中互相激励或互相帮助找出不足,还能促使学生主动加强对学习的体验与感悟,加深理解。所以在小组内交流时,我注重为学生搭建互相评价、交流碰撞的桥梁,形式有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等等,评价时既要找出同学的优点,又要找出缺点,甚至是顺着对方的思路,给他做个示范。
3.家长督促式评价。
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他们重视书面作业的检查督促,忽视口语交际作业的检查督促,对于一部分学习不够自觉的学生来说,家长对孩子口语交际作业的关注程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作业的质量。所以,我经常在布置口语交际作业时提出让家长签字评价的要求,家长可以根据作业质量打等级,也可以对学生写作业时的态度做一个评价。这样就促使了学生更认真地完成这类作业。
小学生口语交际的培养更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小学正是孩子发展口语的最佳时期,教师应当不负使命,持之以恒,灵活自如选择恰当教学方法,让每个孩子都能说出自己的一片天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精心选择口语交际内容
在口语交际内容的选择上,不管是课本中单元训练中的还是课堂交流类的,我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依托课堂,精心设计口语交际内容,保证口语交际训练的基础关。
课堂始终是塑造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阵地,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课堂的交际内容,把握交流问题的难易程度,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得到锻炼、提升。我在执教六年级第七单元《最后一头战象》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学案的: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事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而且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让每个同学的交际能力都能得到锻炼、提升。
另外,我还开展“一分钟演讲”活动,每堂语文课开始前一分钟,让学生轮流在讲台上做一分钟演讲,刚开始时,我每周让学生根据课本的每个单元主题进行演讲,半个学期后,全部放开,不再在演讲内容上做规定,学生可对自己的所见所闻,大到国家大事,小到邻里同学之间琐事发表自己的观点、感悟,甚至可以描述自己的心情要求就是我口表我心,刚开始时,学生都感觉不好意思,或无话可说,场面很窘,后来,大家就游刃有余了。
2.升华课本安排的口语交际内容,多层面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课本中每个单元后都有一个口语交际,我们不仅是交流课本中要求的内容,还进行深入拓展。如在人教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后的口语交际话题是“珍惜资源”,在进行这个交际之前,我就让学生到环保部门采访了解环境污染状况、到酒店旅馆调查浪费资源现象、到社区家庭采访节约资源的举动调查后做好整理,再在口语交际课时交流。学生们在采访调查中不但锻炼了自己与人沟通的能力,更与生活中的资源浪费现象亲密接触,感触深刻,学生们在交流时不仅仅是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跟从思想上意识到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紧迫感。
(二)巧妙设计口语交际形式
1.开展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交际有“活水源头”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我经常结合学校的活动设计一些主题鲜明、有趣的活动,让学生相互间进行交流,使他们能在特定的情境中,围绕主题,无约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同时在与外界接触的过程中,观察、想象及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如学校举行的春季远足活动,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学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美好的言语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花儿笑了,在等小蜜蜂来亲嘴呢!” “一阴凉风袭来,这儿鸟语花香,姹紫嫣红,清澈见底的湖水潺潺地流着。不时几只翠绿的蜻蜓掠过水面,荡起一圈圈涟漪。” 还有的畅谈自己的感受“远足中看到的风光,是自然对春天的向往,也有一种在钢筋水泥中体会不到的特殊情趣”。自然风光的熏陶与感染,启发了学生的心智,发展了学生的个性,解除了学生的约束,使他们的言语变得绚丽多彩。此外,我还借助媒体中出现的新闻热点话题开展“辩论会”、“思索空间”、“慧眼观世界”等板块,让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引发同学的深层思索,让学生广泛的接触社会,关心社会。
(三)完善口语交际评价方式
以往的口语交际评价一般是教师一言堂,老师的个人观点总是有偏颇,不能起到全面的、多角度的、有激励性的作用。我着眼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口语交际评价中,不再是“老师一人说了算”,教师、学生、家长都成为了评价的主体。既有教师、家长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间的互相评价,还有学生的自我评价,使学生们也有了评价的主动权,调动了他们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1.教师对话式评价。
十个指头有短长,我们面对的学生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心理倾向,更没有相同的智力,他们拥有各自独特的学习风格。反映在口语交际中,不管学生如何努力,他们都将做出水平不等的表现来。面对这些差异,老师只有精心呵护和弥补,才能更大地激发他们对口语交际的积极性。所以我在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时,不是简单的说表现的好或者坏,而是注意找出学生的口语表达的优点和努力方向。如学生在我执教课文中回答问题时打错了,我就即使告诉他太好了,你非常愿意与大家你分享你的观点,要是再切中问题的要点就完美了;某个学生虽然问题答对了,但结结巴巴,态度不自然,我这样评价:你真爱动脑筋,也很聪明,老师真高兴,要是能把观点流畅的表达出来就完美了……
当学生听到这些评价的时候,他就感受到了老师的亲切鼓励和殷殷希望,增强了自信心,从而激励其更自觉地更高要求的自由表达。
2.同学交流式评价。
同学间的互相评价不但可以使学生在评价中互相激励或互相帮助找出不足,还能促使学生主动加强对学习的体验与感悟,加深理解。所以在小组内交流时,我注重为学生搭建互相评价、交流碰撞的桥梁,形式有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等等,评价时既要找出同学的优点,又要找出缺点,甚至是顺着对方的思路,给他做个示范。
3.家长督促式评价。
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他们重视书面作业的检查督促,忽视口语交际作业的检查督促,对于一部分学习不够自觉的学生来说,家长对孩子口语交际作业的关注程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作业的质量。所以,我经常在布置口语交际作业时提出让家长签字评价的要求,家长可以根据作业质量打等级,也可以对学生写作业时的态度做一个评价。这样就促使了学生更认真地完成这类作业。
小学生口语交际的培养更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小学正是孩子发展口语的最佳时期,教师应当不负使命,持之以恒,灵活自如选择恰当教学方法,让每个孩子都能说出自己的一片天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