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议初中生数学学习分化的原因及教学对策
【作者】 裴庆宝
【机构】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第四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从事二十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发现初中阶段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后进生所占比例相当大,特别是在八年级、九年级表现尤其明显。这种情况给教师的教学也带来一定的难度。讲深了,大部分学生听不懂,讲浅了优秀学生又觉得没趣。因此,部分学校分出尖子班和普通班,这样一来,两极分化差距越拉越大。那么,造成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严重分化?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造成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
(一)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经过调查,对学习数学有兴趣的占55%,其中有直接兴趣的占12%,有间接兴趣的占35%,原来不感兴趣,后因更换教师等原因而产生兴趣的占8%。对数学不感兴趣或兴趣较弱的占45%,其中直接不感兴趣的占4%,原来有兴趣,后来兴趣减退的占41%。调查中还发现,学习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数学成绩也比较差,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1、缺乏学习数学兴趣的一个原因是,不喜欢数学老师,也就是师生关系不融洽,因为初中生毕竟不懂事,学习目的不是很明确,经常听到学生说这样的话:“某某教师讨厌得很,我就不跟他学”。只要学生产生了这种心理,再简单的东西他都听不进去,甚至逃课。有的人连最基础的题都做不起,不是学了做不起,而是学生根本不去学。
2、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的辅导减少,特别是农村的学生,上了初中后,绝大多数家长无能力辅导,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学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二)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较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的形成对已有技能技巧的依赖较强。因此如果学习缺课,或者上课精力不集中,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就造成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三)学习几何的个体差异。
几何对较大一部分学生比较困难,特别是女生。有的对再简单的几何题都无从下手,从而导致数学成绩两极分化。
(四)教育方式的不当。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生理和心理的飞越发展期,其教育和引导是非常关键的,但不当的教育方式,往往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有许多家长往往过分注重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却忽视了他们心理发展的需要,对孩子期望过高,不关心孩子学习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就知道向孩子要成绩。面对父母高不可及的期望值,孩子一次次地体验到强烈的失败感,缺乏自信心,成绩一降再降。
二、减少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教学对策
(一)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要上好课,必须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面的情况,有些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在学习新知识时就不能完全理解和接受,日积月累,学习成绩跟不上,就会逐渐对学习产生厌倦,导致厌学心理。所以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哪些困难和要求。同时,平时多举一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用得上的数学知识,如到银行存款结算利息的问题,经常向学生灌输数学在实际生活的用途和作用,使他们知道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与数学建立感情。
2、表扬、引进竞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努力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的时候,尤其是成绩差的学生,是最希望得到教师认可的,此时,要及时地给予正确的评价、表扬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学习更加积极、兴趣更浓。
3、结合现实生活,引进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堂课,新知识的讲授,能否引起学生的强烈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学生学好这堂课的关键。如在讲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给学生介绍在建筑中,画线挖地基时,往往是用本定理来确定两边线是否相互垂直的,然后再把方法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就有强烈的兴趣了。
(二)教会学生学习。
有一部分后进生在数学上费工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主要是学习方法不当,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耐心地帮助他们总结失败的原因,总结班上成绩好的学生的学习方法,结成互帮对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要针对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从七年级代数教学开始就加强抽象逻辑能力的训练。特别是一些几何概念,一定要让他们结合图形,真正理解,不要死记硬背。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四)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心理较重,教师、家长与学生、子女在沟通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少指责,让孩子感到学校、家庭、社会的温暖,从而树立自信心,自强、自励。我们要牢记一句话:“人是需要鼓励的”。
(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因为不喜欢某任课老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要对后进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一、造成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
(一)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经过调查,对学习数学有兴趣的占55%,其中有直接兴趣的占12%,有间接兴趣的占35%,原来不感兴趣,后因更换教师等原因而产生兴趣的占8%。对数学不感兴趣或兴趣较弱的占45%,其中直接不感兴趣的占4%,原来有兴趣,后来兴趣减退的占41%。调查中还发现,学习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数学成绩也比较差,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1、缺乏学习数学兴趣的一个原因是,不喜欢数学老师,也就是师生关系不融洽,因为初中生毕竟不懂事,学习目的不是很明确,经常听到学生说这样的话:“某某教师讨厌得很,我就不跟他学”。只要学生产生了这种心理,再简单的东西他都听不进去,甚至逃课。有的人连最基础的题都做不起,不是学了做不起,而是学生根本不去学。
2、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的辅导减少,特别是农村的学生,上了初中后,绝大多数家长无能力辅导,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学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二)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较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的形成对已有技能技巧的依赖较强。因此如果学习缺课,或者上课精力不集中,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就造成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三)学习几何的个体差异。
几何对较大一部分学生比较困难,特别是女生。有的对再简单的几何题都无从下手,从而导致数学成绩两极分化。
(四)教育方式的不当。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生理和心理的飞越发展期,其教育和引导是非常关键的,但不当的教育方式,往往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有许多家长往往过分注重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却忽视了他们心理发展的需要,对孩子期望过高,不关心孩子学习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就知道向孩子要成绩。面对父母高不可及的期望值,孩子一次次地体验到强烈的失败感,缺乏自信心,成绩一降再降。
二、减少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教学对策
(一)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要上好课,必须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面的情况,有些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在学习新知识时就不能完全理解和接受,日积月累,学习成绩跟不上,就会逐渐对学习产生厌倦,导致厌学心理。所以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哪些困难和要求。同时,平时多举一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用得上的数学知识,如到银行存款结算利息的问题,经常向学生灌输数学在实际生活的用途和作用,使他们知道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与数学建立感情。
2、表扬、引进竞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努力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的时候,尤其是成绩差的学生,是最希望得到教师认可的,此时,要及时地给予正确的评价、表扬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学习更加积极、兴趣更浓。
3、结合现实生活,引进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堂课,新知识的讲授,能否引起学生的强烈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学生学好这堂课的关键。如在讲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给学生介绍在建筑中,画线挖地基时,往往是用本定理来确定两边线是否相互垂直的,然后再把方法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就有强烈的兴趣了。
(二)教会学生学习。
有一部分后进生在数学上费工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主要是学习方法不当,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耐心地帮助他们总结失败的原因,总结班上成绩好的学生的学习方法,结成互帮对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要针对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从七年级代数教学开始就加强抽象逻辑能力的训练。特别是一些几何概念,一定要让他们结合图形,真正理解,不要死记硬背。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四)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心理较重,教师、家长与学生、子女在沟通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少指责,让孩子感到学校、家庭、社会的温暖,从而树立自信心,自强、自励。我们要牢记一句话:“人是需要鼓励的”。
(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因为不喜欢某任课老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要对后进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