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效率
【作者】 田军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乔官镇高家阳阜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国家对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也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课对于发达地区的小学生而言,已不是“新面孔”,但在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还是一门新兴学科。那么如何实施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我在教学中逐渐积累和摸索,有了以下认识:
1、从最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操作开始,消除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陌生感和神秘感。
我们在进行教学时,首先应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的陌生感和神秘感,让学生知道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并不难学,计算机是我们今后学习和工作的一个好工具、好伙伴,学好它对我们很有好处。为了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陌生感与神秘感,一开始,我们必须从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操作入手:比如认识计算机,识记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名称(显示器、鼠标、键盘、主机);学习正确的开机关机操作,学习 鼠标、键盘的正确使用;甚至宣布进入机房学习电脑的有关注意事项和要求。这些知识和操作,都是学生易学易懂的,其中键盘指法是一项基本技能,要求小学、初中阶段作为常规训练常抓不懈。但是,应杜绝把信息技术课上成打字课的作法。从这些开始,不仅让学生感觉到计算机其实并不难学,而且为将来进一步学习计算机、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维护计算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课堂上保证学生充足的上机时间,以互动合作方式提高效率。
信息技术课,由于主要通过计算机来展开,所以操作性很强,学生通过手、眼、心、脑并用而形成的强烈的专注,使大脑皮层产生高度的兴奋点,将所学知识高效内化。学生只有通过上机,才能体会各种指令的功能,分析程序运行过程,及时验证与反馈运行结果,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更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培养出独立思考、勇于进取、敢于探索的自学能力。教育部已拟定,上机课的课时应占信息技术总课时的70%以上。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有关操作的教学内容应安排在机房进行。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每堂课中,先讲解练习目标及操作方法步骤,讲解时间严格控制在10分钟以内,余下的30多分钟,让学生自主合作练习。
众所周知,学生之间的接受新知能力、信息意识、知识水平、操作能力参差不齐,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与实际操作能力,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提高现代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效率,这已经不能光靠课堂上保证学生充足的上机时间就可以实现的。在这方面,这两年我是这样做的:采取互动合作学习。具体程序是:首先,摸清情况,确定骨干。在每学期初的第一、二周,以各种方式调查了解各班学生在掌握认识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实情,选准“班信息技术骨干苗子”。其次,培训骨干,训练助手。抽课余时间,特别是每周学校举行的“第二课堂”,就学习的重点难点内容对各班的小骨干进行提前培训,提前指导训练,使他们成为课堂上教师的“小助手”。这一点相当重要,课堂上教师辅导的对象多,一个人很多时候难免顾此失彼,有了小助手,情况就不同了。再次,取长补短,互动合作。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所培养、训练的“小骨干小助手”的作用,在完成自己练习目标的前提下,允许他们下位辅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这样课堂上的“移动点”就不再是教师一个,而是好几个,使得有困难的同学都能够及时得到帮助。同时,也鼓励包括小助手们在内的全体同学互相学习研讨,互相帮助合作,养成不骄不躁、谦逊细致的习惯。
3、结合实际,灵活安排教学内容,以兴趣激发创造性思维
结合现有教材的实际,结合学生们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结合学生们的兴趣,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一堂课中的内容不能死板,不能单一。要将学习简单的计算机组成、键盘练习、Windows98的认识及操作,同学习绘图、制作幻灯演示、简单益智游戏等能够吸引学生的程序相结合,灵活穿插。使学生不仅学习掌握常用软件、鼠标键盘的操作方法,还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中蕴含的无穷无尽的乐趣,让学习信息技术与乐趣并行,让学习信息技术变为学生的一种浓厚的兴趣,从而达到开发智能、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目的。我们的教学始终应把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同学生的兴趣相结合,不能离开学生的兴趣,更不能抹杀学生的兴趣。当然也不能将现代信息技术课上成纯娱乐课游戏课,不能助长小学生玩电游的风气,要恰当把握益智游戏的使用“度”,不能让学生把计算机仅仅当成一种高级娱乐工具、一种游戏工具,天天沉迷于游戏而虚掷了时光,荒废了学业。
4、利用互联网,追踪新技术,培养自学力。
我们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利用互联网,让学生有机会感受internet,有机会“网上冲浪”。在Internet上进行冲浪,会使学生在学习、感受高新技术的同时“遍知天下事”,是件大好事。但由于网上存在“儿童不宜”的网页,我们可以将Internet网上部分需要学生浏览的信息下载,形成虚拟网,教学中让学生在虚拟网上冲浪的做法也是可取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学、摸索去掌握。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再比如在文字处理软件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已掌握基本编辑方法时,对一些修饰性操作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从而为实现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终极目标打下基石。
总之,经验是在实践教学中不断积累和总结出来的,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的总结经验,优化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进步,?信息技术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为了适应学科的特点,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并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和方法,加强教学研究,探索各种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依据,坚持新课程理念和创新精神,我相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一定会更高。
1、从最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操作开始,消除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陌生感和神秘感。
我们在进行教学时,首先应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的陌生感和神秘感,让学生知道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并不难学,计算机是我们今后学习和工作的一个好工具、好伙伴,学好它对我们很有好处。为了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陌生感与神秘感,一开始,我们必须从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操作入手:比如认识计算机,识记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名称(显示器、鼠标、键盘、主机);学习正确的开机关机操作,学习 鼠标、键盘的正确使用;甚至宣布进入机房学习电脑的有关注意事项和要求。这些知识和操作,都是学生易学易懂的,其中键盘指法是一项基本技能,要求小学、初中阶段作为常规训练常抓不懈。但是,应杜绝把信息技术课上成打字课的作法。从这些开始,不仅让学生感觉到计算机其实并不难学,而且为将来进一步学习计算机、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维护计算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课堂上保证学生充足的上机时间,以互动合作方式提高效率。
信息技术课,由于主要通过计算机来展开,所以操作性很强,学生通过手、眼、心、脑并用而形成的强烈的专注,使大脑皮层产生高度的兴奋点,将所学知识高效内化。学生只有通过上机,才能体会各种指令的功能,分析程序运行过程,及时验证与反馈运行结果,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更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培养出独立思考、勇于进取、敢于探索的自学能力。教育部已拟定,上机课的课时应占信息技术总课时的70%以上。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有关操作的教学内容应安排在机房进行。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每堂课中,先讲解练习目标及操作方法步骤,讲解时间严格控制在10分钟以内,余下的30多分钟,让学生自主合作练习。
众所周知,学生之间的接受新知能力、信息意识、知识水平、操作能力参差不齐,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与实际操作能力,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提高现代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效率,这已经不能光靠课堂上保证学生充足的上机时间就可以实现的。在这方面,这两年我是这样做的:采取互动合作学习。具体程序是:首先,摸清情况,确定骨干。在每学期初的第一、二周,以各种方式调查了解各班学生在掌握认识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实情,选准“班信息技术骨干苗子”。其次,培训骨干,训练助手。抽课余时间,特别是每周学校举行的“第二课堂”,就学习的重点难点内容对各班的小骨干进行提前培训,提前指导训练,使他们成为课堂上教师的“小助手”。这一点相当重要,课堂上教师辅导的对象多,一个人很多时候难免顾此失彼,有了小助手,情况就不同了。再次,取长补短,互动合作。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所培养、训练的“小骨干小助手”的作用,在完成自己练习目标的前提下,允许他们下位辅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这样课堂上的“移动点”就不再是教师一个,而是好几个,使得有困难的同学都能够及时得到帮助。同时,也鼓励包括小助手们在内的全体同学互相学习研讨,互相帮助合作,养成不骄不躁、谦逊细致的习惯。
3、结合实际,灵活安排教学内容,以兴趣激发创造性思维
结合现有教材的实际,结合学生们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结合学生们的兴趣,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一堂课中的内容不能死板,不能单一。要将学习简单的计算机组成、键盘练习、Windows98的认识及操作,同学习绘图、制作幻灯演示、简单益智游戏等能够吸引学生的程序相结合,灵活穿插。使学生不仅学习掌握常用软件、鼠标键盘的操作方法,还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中蕴含的无穷无尽的乐趣,让学习信息技术与乐趣并行,让学习信息技术变为学生的一种浓厚的兴趣,从而达到开发智能、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目的。我们的教学始终应把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同学生的兴趣相结合,不能离开学生的兴趣,更不能抹杀学生的兴趣。当然也不能将现代信息技术课上成纯娱乐课游戏课,不能助长小学生玩电游的风气,要恰当把握益智游戏的使用“度”,不能让学生把计算机仅仅当成一种高级娱乐工具、一种游戏工具,天天沉迷于游戏而虚掷了时光,荒废了学业。
4、利用互联网,追踪新技术,培养自学力。
我们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利用互联网,让学生有机会感受internet,有机会“网上冲浪”。在Internet上进行冲浪,会使学生在学习、感受高新技术的同时“遍知天下事”,是件大好事。但由于网上存在“儿童不宜”的网页,我们可以将Internet网上部分需要学生浏览的信息下载,形成虚拟网,教学中让学生在虚拟网上冲浪的做法也是可取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学、摸索去掌握。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再比如在文字处理软件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已掌握基本编辑方法时,对一些修饰性操作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从而为实现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终极目标打下基石。
总之,经验是在实践教学中不断积累和总结出来的,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的总结经验,优化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进步,?信息技术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为了适应学科的特点,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并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和方法,加强教学研究,探索各种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依据,坚持新课程理念和创新精神,我相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一定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