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教、学方式转变

【作者】 陈志俊

【机构】 四川省蓬安县罗家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前,我们反对“注入式”,提倡“启发式”教学,但这两种方式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那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式如何转改变呢?
  一: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1、“漏”题试验促使我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转变。
  一次单元测验,试卷中有一个小题超范围,两个小题难度大,为了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测验前一天,我用半小时将这三个小题讲了一遍。试卷阅完一统计,居然有80%的学生做错。这一试验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反对教师对其进行知识的灌输。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只适应“听话”的学生,适用于“精英主义”教育,绝大多数学生受害,教学效果差。教师组织学生自己命题考试,情况如何呢?
  学完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我要求学生每人出一道试题,一个小组合作完成一套题,内容不超出本单元。为了展示自己的实力和能力,出一道漂亮的考试题,同时又不被别的同学考住,全班学生自觉复习本单元内容,查资料,抓重点,突难点。各小组交换试题考试,结果令人满意。这次考试,教师担当组织者的角色,命题、考试、阅卷、总结,学生变成主动的参与者,其积极性很高。
  2、教师充分信任学生,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生怕讲漏,于是全讲、细说;担心学生不懂,或深入浅出,或引经据典,或旁征博引。为了考出好的成绩,拟好复习提纲,指定读背内容,用摸拟题反复训练。这是不信任学生的表现,不相信学生有能力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由学生自主而不是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我国学者余文森认为,自主学习的重要含义,就是主动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它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自主学习,使学生有成就感。
  语文各课中,学生不认识的字,能够查字典给它们注音,弄清它们的意义;不理解的词,某些成语的来源,在词典上能够查出来。同桌交换检查评改,有不同答案小组讨论,各持己见的全班辩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学习任务,产生了成就感,觉得自己有能力自主学习,有办法学好,逐渐对语文产生兴趣。
  每篇课文,值得分析、借鉴的地方很多,教师分析再细,讲得再精彩,也难以将学生的知识、经验与作家的思想、情感整合在一起,只有当学生自己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品味作家的作品,才能有所收获,利于借鉴、模仿,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写作能力。学生预习课文后,教师让学生说“你认为本文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写得不好,为什么?”如有学生预习《社戏》一文后提出:本文写“看社戏”的文字用多了,写略点才好,其理由是戏并不好看,何必写那么详呢?这个问题立刻引起了学生的辩论:“有的看戏打瞌睡,有的边看边骂,戏的确不好看,略写好。”“文章题目是《社戏》该详写。”“那么,文章的详略只看题目?”“更重要的是看中心,最能突出中心的才详写。”“本文中心是什么呢?”“表现农家孩子纯真的友谊。”“表达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通过辩论,学生明白了写文章既要扣题,又要根据中心定详略。在辩论中获知识、展才华,觉得学习语文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责任感增强,使语文学习事半功倍。
  二、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倡导学生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也称为发发现学习,其本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问题性。问题是发现性学习的起点和主线,也是发现性学习的归宿。发现性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问题是这种学习方式的核心,能否提出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并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是进行发现性学习的关键。
  上初中时,物理教师讲完“动能、势能”后,布置了一道思考题,“能否制造出一台永动机?”就是利用水能发电,又用水能发的电抽水再发电(不以任何方式增水),发电机能否永远转动下去?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极具挑战性和吸引力。有的学生认为能够,有的学生认为不能。双方为证明各自的观点正确,复习书本知识,到水电站参观,向发电工人请教,最后达成共识:不能制造出永动机。因为水在发电过程中会蒸发,水能、电能在转换过程中有损耗。这一问题的解答,不但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而且使学生养成动脑的习惯,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对学生的发展不无裨益。
  第二是过程性。相对而言,接受性学习重结论,发现性学习重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比如小这数学“圆柱的表面积”一节,接受性学习是教师利用教具把学生讲懂,让学生记住、运用公式。发现性学习采用“动手做”的方案,先让学生“解剖”一个圆柱型纸盒,将上下两个底剪下来,再把剩下的圆筒沿高剪下,然后用硬纸板做一个与“解剖”纸盒大小不一样的圆柱型纸盒。在动手过程中,学生了解了圆柱的结构,能运用已有的(圆和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出圆柱的表面积公式。教师让学生讲推导过程,使学生获得愉悦感。
  第三是开放性。其特点是学习目标整体化,学习过程个性化,学习评价多元化。发现性学习的目标、过程、评价都具有开放性。
  学习目标: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习过程:自拟题目,写卖炭翁的炭被掠夺后发生的故事。学习评价:只要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写出了文章,均应给予鼓励。有一个学生是这样想象的:卖炭翁的炭被掠夺后,无钱买米回家,坐在炭车上哭,遇到两个地下党员,帮他杀了那两个宫使,还给卖炭翁买了一袋米。本文引起同学哄堂大笑,“唐朝有地下党员吗?”这种想象离奇荒诞,好似“张飞杀岳飞”,但评价时从多元化出发,这不是爱党的表现吗?在这个学生心目中,共产党(地下党员)想到的是被压迫人民(卖炭翁)的利益,推翻剥削制度(杀死宫使),救民于水火(给卖炭翁买米)。在肯定这一想象的基础上,再请该文作者及全班同学思考“唐朝有地下党员吗?”这个问题,学生不但懂得想象要合情合理,而且受到一次爱党教育。
  三:教师作为课程的开发者,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教师要根据校内外资源,针对学生需要,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农村中学的校本课程,可开设:
  农作物种植:怎样使水稻高产?玉米双穗种植法,向“红苕王”挑战(“红苕王”培育的最大个体19.6公斤,最小的也6公斤)。
  蔬菜管理:大篷技术、绿色蔬菜、蔬菜花卉一体化。
  果树嫁接:优良品种选择法、嫁接技巧。
  以班为单位,各班又分若干小组,成员由学生自愿结合,少则二三人,多则四五人。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出现,要求学生与同学合作,向家长、亲戚朋友、专业户请教,写出调查报告,并任选一个课题进行实验。这种课程,贴近学生生活,教师规划,学生合作实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团队精神,凝聚人心,增进认识与理解,促使学生不断自我反省。
  总之,教师的教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开发者。学生的学要掌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以便终身学习。
                         
  注:本文参考了钟启泉主编的《背反课程师资培训精要》,以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