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作者】 向 杰 谭月华

【机构】 湖北秭归县磨坪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如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但我们还要先分析一下新时期的中学生不良思想的倾向,以期找到最佳的方法,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一、新时期中学生不良思想的几种倾向
  (一)来自学校或行政部门
  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全社会仍然在用中考成绩的好坏来衡量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校长、教师。教师评职称、评先表模主要看教学效果,对于是否能够胜任教育工作中的“育”不重视。德育标准、学生思想觉悟的高低对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没有直接的影响。以至于在学校里、社会上形成了德育为虚,智育为实的错误思想。
  学校在各学科教学中缺少德育渗透。在当今的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德育和思想工作是主管领导、班主任的事情,自己只管教好本学科知识。对于学生的不良言行和错误思想不闻不问,放任自流。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渗透德育会耽误教学进度,有吃力不讨好的错误看法。使得学校德育失去了主阵地,在学校这块圣土上没有形成一股德育合力。
  法律不健全,致使有的学生有恃无恐。现在的学校根本实施不了教育功能,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大声说“我敢骂你,打你,你拿我有什么办法。”其气焰之嚣张,可想而知。我们且不谈师道尊严,连人格就没有了。
   (二)来自社会或自身
  不思进取。表现在学习和生活上,胸无大志,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吃喝玩乐样样俱全,一股二流子脾气。没有一点信仰。
  享乐主义,金钱至上。一些农民工家长打工挣钱很容易,一个月五、六千元,是教师工资的四倍;才毕业的大学生要么找不到工作,要么工资很低,很自然的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信奉“个人利益至上”,排斥集体利益,产生了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和贪图享受的享乐主义倾向。
  自我意识为中心。表现在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惟我独尊听不进不同意见和批评。当个人与集体或他人发生矛盾时,不找自己的原因,没有勇气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
  严重的功利思想。只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对政治思想素质普遍不重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淡泊。
  科技“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文化娱乐场所大大拓宽了青少年的活动空间和学习视野。但多媒体就象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产生着大量的新的尖锐问题。
  二、在新时期如何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
  在新时期如何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本人有以下几点拙见,和大家一起探讨。
  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必须加强对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要从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的高度充分认识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有专门的德育机构,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有一名主要领导主抓德育工作,学校校长对德育 工作要负主要责任,在分工上要有一名副校长直接抓,建立以校领导、班主任、共青团、少先队、为骨干全员参与德育工作的网络,全方位、全过程地落实德育工作。要认真落实习总书记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推进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主动争取社会各界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支持,把青少年的校外教育当做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形成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与合理育人的良好态势。
  把传统式的思想教育与创新式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传统的学校德育是控制型和封闭型的,它以说服教育为核心,在封闭的教室里向学生传递纯品德知识,在这种控制式的教育活动中,学生没有品德体验和品德意识锻炼。苏霍姆林斯基说:“让他在自我教育方面实际地做一点事情,让他通过某一件事情去考验和尝试自己的力量,去锻炼自己。”因此在德育实践中我们必须注重避免枯燥的说教和“灌输”,力求采用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进行品德教育,寓教于乐、潜移默化,譬如在学校统一要求下设计一系列主题活动,采用主题班会、演讲、辩论、节日庆典、国旗下讲话、法律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落实德育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象我校的“爱我中华”演讲赛(爱国主义教育)、元旦游艺晚会、拔河比赛(集体主义教育)、每界一二年级的国情知识讲座、法律知识讲座(社会主义教育)都已成为我校的传统育人项目。上海延安中学提出的要做“大家闺秀、偏偏君子”的育人思想、江苏扬思中学进校就学习如何扫地做起。这就启示我们进行思想教育不要大而空,而要脚踏实地的去做,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在进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切忌“搞运动、喊口号”搞花架子,美齐名曰创新,而不落到实处。
  定期召开家长会,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人生观和社会观。“孟母三迁”就说明了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重要性。让家长明确教育下一代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建立家校联系手册,家长与学校都心中有数,双管齐下,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育人水平。学校领导、班主任、和全体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都有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责任。各科任教师要纠正教学中脱离我国现阶段发展实际和中学生思想需要的倾向,敢于破旧立新,进行教学改革,做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社会性并举,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各科任教师与班主任应密切配合,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经常与学生交心谈心,注意观察他们的言行,及时交流思想,以利于在教学中渗透德育。
  三、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根据《若干意见》的要求,教育部也相继发布了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一系列的出台,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学习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所以学校应该把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工作摆在一切教育工作的首位。
     (一)思想政治课
    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观点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武装学生,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认识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但是要上好这门课,关键是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素质要过关。不要脱离社会和学生的实际,这样才能收到较佳的实效。
  (二)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各科教师要把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内容和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各科教师的一项基本工作放到日常教学中,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审美观念。
  (三)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与课外活动联系在一起
  让学生自愿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担负多种任务,学会正常交往的技能,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班主任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首席执行官
  班级是学生在校生活、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社会的缩影,是学生由家庭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如果班主任做不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容易受到不良习惯的影响。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学校应尽可能开设校园广播站,让学生了解校内外的重大事件和国际国内的一些重大事件;学生会开展各种活动,如:学习、劳动、科技、艺术、娱乐等以增强学生的凝聚力,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权利、义务,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总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社会、学校、家庭三方要负起责任,共同构建一个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