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背诵

【作者】 沈庆武

【机构】 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经棚民族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背诵是记忆最美的体操”。可见教给学生背诵方法是培养记忆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情感和理解是实现背诵的重要前提。那么到底怎样才能使学生走出机械性重复记忆的误区,开拓出一条轻松、高效地背诵途径?
  一、 听读,想象画面
  学生在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听老师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坐直,四肢放松,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边想象画面。脑海中像放电影一样,形成直观影像。教师朗读的速度要慢,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余地;朗读要有感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在头脑中将文字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以加深印象、巩固记忆。
  二、 创造情景 激发兴趣背诵法
  兴趣是记忆的来源和动力,人总是对自己感兴趣,感受深的事物记忆犹新。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文字材料,创设情境 引发情境,使学生的情感与文字叙述产生共鸣。加深印象,提高背诵效率。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教材中要求在前三自然段中选一段背诵。在指导阅读时,教师要紧紧抓住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在浴血奋战中,用生命做代价凝结成的“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伟大友谊这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在理解中生情。当学生被那浓浓的深情感动不已之时,创设情境使学生背诵第一段。列车就要开动了,战士们踏上列车就要和朝鲜亲人辞别了,眼望着不顾疲劳,像慈母一般对待志愿军展示的大妈。他们将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这样地引导使学生仿佛置身于那浓浓的依依惜别的情境之中。然后要求学生在默读中体会,背诵的速度大大提高了。
  有些课文,如韵文、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悠远,情真意切。引导背诵,要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文中,体会其中的意境,使学生在想象中融于文章的内在含蕴之中,才能收到过目不忘的效果。
  三、 词句连缀背诵法
  这种背诵指导法,要在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对语言文字加以组织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前引导学生简练概括出课文各段叙述的要点,并把这些词句按顺序连接起来。让学生抓住这些词语回忆课文语言。如指导背诵《海上日出》一文…的前三个自然段,我们归结了如下词句:(1)早起……很静。(2)浅蓝……红霞……扩大,亮。(3)小半边脸……红却不亮…….纵升…….跳出……红而发亮。抓住这些连在一起的词句,背诵起来就比较容易,而且记得较牢固。
  四、板书还原背诵法
  背诵总是以理解为依托,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文章的主干提炼出来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根据板书的条目还原文章的内容,达到迅速背诵的目的。如指导学生背诵《我爱故乡的杨梅》和《猫》课文,教师让学生根据下面的板书还原背诵课文。 
 
              
                              







  五、复述背诵法
  有些叙事性较强的课文,在指导背诵时,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然后要求学生按顺序简要地复述几遍,最后在对照原文背诵,功效很好。
  六、坚持复背,及时检查。
  复习背诵的时间用得越多,记住的效果就越佳 。比如,早晨背诵过的课文或知识,晚上睡前以及第二天起床后,应进行一次复背,并在每周六或周日再作适当地温习背诵,以后过一个月再复背一次。这样,可保证很长一段时期不会遗忘。             
        总之,无论哪一种背诵方法,都必须在阅读中对原文内容有了充分的理解,产生一定情感后进行的。教学中切忌那些不思不解的诵经式背诵方法。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的方法我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实验,效果非常好。一是大大调动了学生背诵课文的积极性,一改过去拖拖拉拉的现象,出现了争先恐后的局面。二是它顺应了小学生机械记忆力强、善于背诵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眼、口、心、脑等各种器官积极参与记忆活动,大大加快了记忆速度。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就要灵活运用各种指导学生背诵方法,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完成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