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作者】 王艳丽
【机构】 湖北省秭归县实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量》第二课时第51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两次关于长度单位的直接经验,即一年级上册的“比长短”和上一节课的自选单位测量。学生在这样的测量活动经验的积累中,已经对长度概念有了一些直观的认识,并会用“长、短、一样长、短一些、长得多、有几个什么那么长”等等词语来形象描述物体的长度特征,这节课就开始学习定量的方法,比较准确地描述一个物体究竟有多长。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并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会用刻度尺中的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的机会,4个问题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一步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从而不断增进学生对厘米单位的理解,同时也为下一步学习“米”等长度单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据观察,大多数学生只知道尺子可以用来画直线,但尺子上的刻度是用来做什么的,知道的学生并不多。可以说,学生对测量没有什么知识基础,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比较模糊。也正因为如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寻其秘密的欲望非常大。本节课是长度单位的起始课,因此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活动来发展对测量单位的理解,学习测量的技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厘米,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会正确使用刻度尺中的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长度的空间观念。
教法:自主探索、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一、 故事引入
师:小朋友们,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数学故事,请仔细听哦。
(播放阿福的新衣)
师:怎么回事了?阿福的新衣为什么会做小了。
预设 生答:他们手不一样大 生答:是师傅量的,徒弟做的 生答:他们的一搾不一样长
师:哦,老师听明白了,其实就是因为他们测量的标准不统一。 怎样才能让阿福穿上合适的新衣呢?
生答:师傅量,师傅做 生答:徒弟量,徒弟做 生答:用尺子量
师:真是个好办法。为了准确的测量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尺子。你见过这些尺子吗?这是卷尺,这是软尺,这是大家的好伙伴——直尺 。
二、互动新授、探索交流
活动一:认识直尺
师:请大家拿出你的直尺,看一看直尺上都有些什么呢?
师:请大家放下直尺,便于大家观察,课件中的直尺都是放大后的直尺。(课件展示)
师:上面有? 生答:数字, 师:这些数字从小到大排列,我们叫它刻度。
师:还有? 生答:竖线 师:长长短短的竖线叫刻度线。
师:在直尺的最左端有数字? 生答:0 师:谁知道直尺上的0表示什么吗?
预设 生答:表示什么都没有 师:一年级学习了0可以表示什么都没有,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生答:表示开始,起点 师:你真棒,直尺上的0表示起点,表示从0开始测量。
师:直尺上还有什么呢?生答:字母 师:对,0后面两个英文字母cm,它是长度单位厘米的简写,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朋友----厘米 (出示标题 认识厘米)
活动二:认识1厘米
(1)直尺上认识1厘米
师:1厘米有多长呢?直尺上从刻度几到刻度几时1厘米呢?
预设 生答:3到4是1厘米 师:说的真好,那直尺上从0到几是1厘米呢?生答:从0到1
生答:从0到1是1厘米
师:对,直尺上从刻度0到刻度1这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课件展示)
师:你能在直尺上指出来吗?亮出来老师看一看。真不错,你还能在直尺上找出其它的一厘米吗?同桌相互指一指。
生答:2到3,3到4,4到5
师:从这里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答:两个数字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师:对,直尺上相邻的两个数字间的长度是1厘米,也就是每一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
(2)比划1厘米
师:请大家拿起课桌上的小管,猜一猜它有多长?生齐答:1厘米
师:同学们,1厘米长还是短? 生答:短
师:所以在测量较短物体长度时,我们都会用厘米做单位。为了牢牢的记住这个长度单位,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不好?
师:集中注意力认真看 握紧拳头,变成小鸟,张开小嘴 1厘米。会做了吗?
师:准备,开始 握紧拳头,变成小鸟,张开小嘴,1厘米。部分同学比划的不够准确,来,啄啄啄,小管啄进小鸟的嘴巴,再比一比。
(3)找一找1厘米
师:大家比划的真准确,321,要坐端。记住了1厘米,大家来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同桌相互说一说。
预设 生:衣服拉链 橡皮擦的厚度 指甲壳的宽度
师:大家都是一些善于观察的好孩子,除了指甲壳的宽度,食指的宽度也大约是1厘米。我们在估计物体长度时,可以请它来帮帮忙哦!
活动三:认识几厘米 (出示课件8)
师:刚才我们在直尺上找到了1厘米,你能从直尺上找到2厘米吗?
生1:0——2 生2:2——4 生3:4——6
师:从0到2是2厘米,我们都知道,可是这里是6,怎么也是2厘米呢?
预设 生:数格子 师:哦,因为一个大格是1厘米,所以数出来有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生:大数减小数 师:真聪明,想到了这么好的方法。
活动四: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
师:认识了直尺,大家会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吗?请左边的同学估一估字典长边大约有多长,右边的同学估一估小棒大约有多长。(出示统计表,老师做记录)
师:估出来了吗?学生汇报。
师:到底是几厘米呢,大家赶快量一量。
师:请一组坐的最好的同学来当小老师,展示一下它们的测量过程。(投影展示)
(这一环节,学生在测量时,可能会出现和书中一样的错误的几种情况,教师组织孩子进行讨论。)
师总结:谁能说一说在测量铅笔的长度时,应该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呢?
我们在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另一端对着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板书)
师:大家来看看,谁估的最准确? 生答。
师:你用什么方法估的? 预设 生答:我是用脑袋想的
师:哦,1厘米已经深深的刻在你的脑海里了,动动脑筋就出来了。 哪位同学有其它的方法?
生答:用食指比的 师:这个方法真好,课后大家可以试一试。
师:(展示课件)认识了直尺,小熊一家急着在用直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大家来当当小裁判,看看他们量的对不对。
师:第一幅图,对吗? 生答:不对 师:错在哪?生答:铅笔一端没有对准0刻度。师:哦,测量的方法错了。
师:第二副图呢?对 测量的方法和读出来的结果都正确。
师: 这副呢? 学生争论对错 师:我们先来看看他们读出来结果对吗?数数有几个大格?5个大格是5厘米,结果是对的。物体的一端对准整刻度,这种测量方法也是正确的。
活动五:画线段
师: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我们该如何利用直尺画线段呢?请一个同学到前面来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我叙述你来画。
师:先画一个端点,这个端点对准直尺的0刻度,数出4厘米的长度,4厘米在哪?生回答。
师:在这画出另一端点,连接两个端点,这条线段的长度就是4厘米。记得在线段的上方标出4厘米。
请大家在作业纸上画出4厘米的线段。
师:大家今天学习真带劲,我们一起来玩个闯关游戏吧!(展示课件)
三、挑战新知 提升能力
(1)基础练习
1、小法官断案:判断测量正确还是错误?
2、练一练第3题:说一说各是几厘米?。
(2)变式练习
3、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意,独立完成题目。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4、做题时,教师要让生注意到积木的高度不同,组合摆放后就出现了不同的高度,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判断汽车能否从桥下通过的。
四、知识回馈 课后延伸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货和体会吗?
生:我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生:还知道了厘米可以用cm来表示
生:直尺上从0到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
师:同学们回答的真不错,课后请大家用直尺量一量自己的课桌到底有多长。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量》第二课时第51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两次关于长度单位的直接经验,即一年级上册的“比长短”和上一节课的自选单位测量。学生在这样的测量活动经验的积累中,已经对长度概念有了一些直观的认识,并会用“长、短、一样长、短一些、长得多、有几个什么那么长”等等词语来形象描述物体的长度特征,这节课就开始学习定量的方法,比较准确地描述一个物体究竟有多长。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并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会用刻度尺中的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的机会,4个问题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一步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从而不断增进学生对厘米单位的理解,同时也为下一步学习“米”等长度单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据观察,大多数学生只知道尺子可以用来画直线,但尺子上的刻度是用来做什么的,知道的学生并不多。可以说,学生对测量没有什么知识基础,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比较模糊。也正因为如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寻其秘密的欲望非常大。本节课是长度单位的起始课,因此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活动来发展对测量单位的理解,学习测量的技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厘米,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会正确使用刻度尺中的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长度的空间观念。
教法:自主探索、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一、 故事引入
师:小朋友们,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数学故事,请仔细听哦。
(播放阿福的新衣)
师:怎么回事了?阿福的新衣为什么会做小了。
预设 生答:他们手不一样大 生答:是师傅量的,徒弟做的 生答:他们的一搾不一样长
师:哦,老师听明白了,其实就是因为他们测量的标准不统一。 怎样才能让阿福穿上合适的新衣呢?
生答:师傅量,师傅做 生答:徒弟量,徒弟做 生答:用尺子量
师:真是个好办法。为了准确的测量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尺子。你见过这些尺子吗?这是卷尺,这是软尺,这是大家的好伙伴——直尺 。
二、互动新授、探索交流
活动一:认识直尺
师:请大家拿出你的直尺,看一看直尺上都有些什么呢?
师:请大家放下直尺,便于大家观察,课件中的直尺都是放大后的直尺。(课件展示)
师:上面有? 生答:数字, 师:这些数字从小到大排列,我们叫它刻度。
师:还有? 生答:竖线 师:长长短短的竖线叫刻度线。
师:在直尺的最左端有数字? 生答:0 师:谁知道直尺上的0表示什么吗?
预设 生答:表示什么都没有 师:一年级学习了0可以表示什么都没有,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生答:表示开始,起点 师:你真棒,直尺上的0表示起点,表示从0开始测量。
师:直尺上还有什么呢?生答:字母 师:对,0后面两个英文字母cm,它是长度单位厘米的简写,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朋友----厘米 (出示标题 认识厘米)
活动二:认识1厘米
(1)直尺上认识1厘米
师:1厘米有多长呢?直尺上从刻度几到刻度几时1厘米呢?
预设 生答:3到4是1厘米 师:说的真好,那直尺上从0到几是1厘米呢?生答:从0到1
生答:从0到1是1厘米
师:对,直尺上从刻度0到刻度1这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课件展示)
师:你能在直尺上指出来吗?亮出来老师看一看。真不错,你还能在直尺上找出其它的一厘米吗?同桌相互指一指。
生答:2到3,3到4,4到5
师:从这里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答:两个数字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师:对,直尺上相邻的两个数字间的长度是1厘米,也就是每一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
(2)比划1厘米
师:请大家拿起课桌上的小管,猜一猜它有多长?生齐答:1厘米
师:同学们,1厘米长还是短? 生答:短
师:所以在测量较短物体长度时,我们都会用厘米做单位。为了牢牢的记住这个长度单位,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不好?
师:集中注意力认真看 握紧拳头,变成小鸟,张开小嘴 1厘米。会做了吗?
师:准备,开始 握紧拳头,变成小鸟,张开小嘴,1厘米。部分同学比划的不够准确,来,啄啄啄,小管啄进小鸟的嘴巴,再比一比。
(3)找一找1厘米
师:大家比划的真准确,321,要坐端。记住了1厘米,大家来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同桌相互说一说。
预设 生:衣服拉链 橡皮擦的厚度 指甲壳的宽度
师:大家都是一些善于观察的好孩子,除了指甲壳的宽度,食指的宽度也大约是1厘米。我们在估计物体长度时,可以请它来帮帮忙哦!
活动三:认识几厘米 (出示课件8)
师:刚才我们在直尺上找到了1厘米,你能从直尺上找到2厘米吗?
生1:0——2 生2:2——4 生3:4——6
师:从0到2是2厘米,我们都知道,可是这里是6,怎么也是2厘米呢?
预设 生:数格子 师:哦,因为一个大格是1厘米,所以数出来有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生:大数减小数 师:真聪明,想到了这么好的方法。
活动四: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
师:认识了直尺,大家会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吗?请左边的同学估一估字典长边大约有多长,右边的同学估一估小棒大约有多长。(出示统计表,老师做记录)
师:估出来了吗?学生汇报。
师:到底是几厘米呢,大家赶快量一量。
师:请一组坐的最好的同学来当小老师,展示一下它们的测量过程。(投影展示)
(这一环节,学生在测量时,可能会出现和书中一样的错误的几种情况,教师组织孩子进行讨论。)
师总结:谁能说一说在测量铅笔的长度时,应该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呢?
我们在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另一端对着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板书)
师:大家来看看,谁估的最准确? 生答。
师:你用什么方法估的? 预设 生答:我是用脑袋想的
师:哦,1厘米已经深深的刻在你的脑海里了,动动脑筋就出来了。 哪位同学有其它的方法?
生答:用食指比的 师:这个方法真好,课后大家可以试一试。
师:(展示课件)认识了直尺,小熊一家急着在用直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大家来当当小裁判,看看他们量的对不对。
师:第一幅图,对吗? 生答:不对 师:错在哪?生答:铅笔一端没有对准0刻度。师:哦,测量的方法错了。
师:第二副图呢?对 测量的方法和读出来的结果都正确。
师: 这副呢? 学生争论对错 师:我们先来看看他们读出来结果对吗?数数有几个大格?5个大格是5厘米,结果是对的。物体的一端对准整刻度,这种测量方法也是正确的。
活动五:画线段
师: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我们该如何利用直尺画线段呢?请一个同学到前面来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我叙述你来画。
师:先画一个端点,这个端点对准直尺的0刻度,数出4厘米的长度,4厘米在哪?生回答。
师:在这画出另一端点,连接两个端点,这条线段的长度就是4厘米。记得在线段的上方标出4厘米。
请大家在作业纸上画出4厘米的线段。
师:大家今天学习真带劲,我们一起来玩个闯关游戏吧!(展示课件)
三、挑战新知 提升能力
(1)基础练习
1、小法官断案:判断测量正确还是错误?
2、练一练第3题:说一说各是几厘米?。
(2)变式练习
3、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意,独立完成题目。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4、做题时,教师要让生注意到积木的高度不同,组合摆放后就出现了不同的高度,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判断汽车能否从桥下通过的。
四、知识回馈 课后延伸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货和体会吗?
生:我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生:还知道了厘米可以用cm来表示
生:直尺上从0到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
师:同学们回答的真不错,课后请大家用直尺量一量自己的课桌到底有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