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作者】 赵 娜
【机构】 新疆若羌县吾塔木乡双语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自信心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种重要的品质,也是一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本文充分阐述了自信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并论述了如何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提出了让每一个孩子感受老师的关心并融入到集体中;打破传统,提高要求,让孩子在挑战中获得自信;区别对待,不同要求,让每个孩子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创设自由空间,让孩子有主动探索的机会;用鼓励方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正确运用奖惩等一系列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方法。
关键词:幼儿教育;自信心;体育活动
自信心是人坚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意志品质。幼儿体育活动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体育活动的任务是锻炼幼儿的身体,促进其正常发育,提高他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体质;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使其动作灵敏、协调、姿势正确;培养幼儿的机智、勇敢、遵守纪律等优良品德和活泼开朗的性格。未来的21世纪,只有具有自信心和其它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可能适应发展的社会。当然培养自信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认为通过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比较有效的途径。
一、体育活动中影响孩子自信心健康发展的因素
1、幼儿身体的活动能力
有关研究表明,孩子年龄越小,身体活动的能力就越是其一切行动的基础,对其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也极为重要。那些身体活动能力较强,能够完成多种体育活动或体育动作的幼儿,获得的成功体验较多,往往会形成肯定的“自我”概念,从而树立较强的自信心,而且行动积极、主动,独立性也较强。相反,那些身体活动能力较差,动作迟缓的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常常遭受失败,获得成功的体验也较少,久而久之,他们会产生否定的“自我”概念,表现为缺乏自尊和自信,行为消极、被动和退缩,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2、家长的重视程度和态度
生活在家庭气氛民主、宽松、和谐的家庭中的孩子,他们的父母重视孩子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经常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经常与孩子一起玩亲子游戏。在这些活动和游戏中,当孩子获得成功时,他们往往会给予表扬和赞赏;当孩子失败时,他们又往往会及时帮助孩子找出原因,鼓励孩子再次投入活动。从这种家庭走出来的往往是自信心较强的孩子。而自信心较差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因为望子成龙心切,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培养,而忽视体育锻炼。繁多的智力或技能培养,使孩子户外活动或与父母在一起的活动大量减少,孩子的动作能力得不到适时的发展,心灵的空间被种种压力侵占,在体育活动中越不想失败却越容易失败,而当偶尔失败时,家长心急如焚地责怪孩子“真笨”、“连这点小事都不行”等等,如此,孩子的自信心得不到健康的发展。
3、对孩子表现的评价和反馈
对孩子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积极的评价和反馈是发展孩子自信心的重要手段。幼儿的自我评价主要依赖于成人的评价,尤其是孩子心目中最有威信的老师和父母,他们的一言一行、批评或表扬,往往是孩子评价自己的尺度。在体育活动中,教师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能使孩子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自尊心得到满足,自信心得以树立。而消极的评价,使孩子看不到自己在体育活动中的长处,体验不到体育活动的乐趣,自尊心得不到满足,自信心受到打击,遇到困难没有信心,畏缩不前。
二、如何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1、让孩子在挑战中认识自我
以前,大班幼儿从高处往下跳的距离是60厘米,而对今天的孩子来说,这是很容易达到的要求。但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事并不能让每个孩子感受到强烈的成功感,也不利于自信心的树立。因此根据现代孩子的发展水平和能力,教师可以打破传统,提高要求,让孩子面临挑战,在不断战胜挑战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每一个新高度对孩子来说就是一次挑战;每战胜一次挑战,孩子就获得一次成功的体验。从成功中,孩子看到了自己的能力,渐渐产生信心,逐步形成肯定的自我概念。
2、让孩子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孩子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对不同孩子要区别对待。还是举前面的例子,如果以120厘米的高度来要求能力较弱的孩子,就有可能使他们遭遇失败,失去信心。如果教师同时安排100厘米、80厘米、60厘米等不同的高度,孩子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并在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产生向新高度冲击的信心。
3、让孩子有主动探索的机会
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应创造机会充分发挥幼儿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当活动器具展示在孩子面前时,教师应让孩子自己想出玩的办法,如“大家动脑筋想一想可以怎么玩,想的办法越多越好”、“除了这样玩,还可以怎样玩”等等。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一次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自己的认识也会不断加深,自信心也随之增强。
4、多鼓励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孩子尝试做一件事没有成功,这并不表示这个孩子无能,只不过是他还没有掌握技巧而已。如果我们指责孩子,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受到伤害并放弃努力。而在鼓励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他们会懂得接受挫折和失败,他们会相信自己的能力并继续努力。
总之,对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自信心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健康、活泼、积极向上。
参考文献:
1.张婉微;让孩子在体育活动中增强自信心[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31期
2.贾湘云;健美操对培养幼儿抗挫折能力的研究[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1年01期
3.黄天中;4~5岁幼儿生涯发展[J];基础教育参考;2011年11期
关键词:幼儿教育;自信心;体育活动
自信心是人坚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意志品质。幼儿体育活动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体育活动的任务是锻炼幼儿的身体,促进其正常发育,提高他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体质;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使其动作灵敏、协调、姿势正确;培养幼儿的机智、勇敢、遵守纪律等优良品德和活泼开朗的性格。未来的21世纪,只有具有自信心和其它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可能适应发展的社会。当然培养自信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认为通过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比较有效的途径。
一、体育活动中影响孩子自信心健康发展的因素
1、幼儿身体的活动能力
有关研究表明,孩子年龄越小,身体活动的能力就越是其一切行动的基础,对其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也极为重要。那些身体活动能力较强,能够完成多种体育活动或体育动作的幼儿,获得的成功体验较多,往往会形成肯定的“自我”概念,从而树立较强的自信心,而且行动积极、主动,独立性也较强。相反,那些身体活动能力较差,动作迟缓的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常常遭受失败,获得成功的体验也较少,久而久之,他们会产生否定的“自我”概念,表现为缺乏自尊和自信,行为消极、被动和退缩,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2、家长的重视程度和态度
生活在家庭气氛民主、宽松、和谐的家庭中的孩子,他们的父母重视孩子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经常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经常与孩子一起玩亲子游戏。在这些活动和游戏中,当孩子获得成功时,他们往往会给予表扬和赞赏;当孩子失败时,他们又往往会及时帮助孩子找出原因,鼓励孩子再次投入活动。从这种家庭走出来的往往是自信心较强的孩子。而自信心较差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因为望子成龙心切,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培养,而忽视体育锻炼。繁多的智力或技能培养,使孩子户外活动或与父母在一起的活动大量减少,孩子的动作能力得不到适时的发展,心灵的空间被种种压力侵占,在体育活动中越不想失败却越容易失败,而当偶尔失败时,家长心急如焚地责怪孩子“真笨”、“连这点小事都不行”等等,如此,孩子的自信心得不到健康的发展。
3、对孩子表现的评价和反馈
对孩子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积极的评价和反馈是发展孩子自信心的重要手段。幼儿的自我评价主要依赖于成人的评价,尤其是孩子心目中最有威信的老师和父母,他们的一言一行、批评或表扬,往往是孩子评价自己的尺度。在体育活动中,教师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能使孩子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自尊心得到满足,自信心得以树立。而消极的评价,使孩子看不到自己在体育活动中的长处,体验不到体育活动的乐趣,自尊心得不到满足,自信心受到打击,遇到困难没有信心,畏缩不前。
二、如何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1、让孩子在挑战中认识自我
以前,大班幼儿从高处往下跳的距离是60厘米,而对今天的孩子来说,这是很容易达到的要求。但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事并不能让每个孩子感受到强烈的成功感,也不利于自信心的树立。因此根据现代孩子的发展水平和能力,教师可以打破传统,提高要求,让孩子面临挑战,在不断战胜挑战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每一个新高度对孩子来说就是一次挑战;每战胜一次挑战,孩子就获得一次成功的体验。从成功中,孩子看到了自己的能力,渐渐产生信心,逐步形成肯定的自我概念。
2、让孩子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孩子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对不同孩子要区别对待。还是举前面的例子,如果以120厘米的高度来要求能力较弱的孩子,就有可能使他们遭遇失败,失去信心。如果教师同时安排100厘米、80厘米、60厘米等不同的高度,孩子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并在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产生向新高度冲击的信心。
3、让孩子有主动探索的机会
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应创造机会充分发挥幼儿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当活动器具展示在孩子面前时,教师应让孩子自己想出玩的办法,如“大家动脑筋想一想可以怎么玩,想的办法越多越好”、“除了这样玩,还可以怎样玩”等等。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一次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自己的认识也会不断加深,自信心也随之增强。
4、多鼓励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孩子尝试做一件事没有成功,这并不表示这个孩子无能,只不过是他还没有掌握技巧而已。如果我们指责孩子,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受到伤害并放弃努力。而在鼓励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他们会懂得接受挫折和失败,他们会相信自己的能力并继续努力。
总之,对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自信心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健康、活泼、积极向上。
参考文献:
1.张婉微;让孩子在体育活动中增强自信心[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31期
2.贾湘云;健美操对培养幼儿抗挫折能力的研究[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1年01期
3.黄天中;4~5岁幼儿生涯发展[J];基础教育参考;2011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