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作者】 孙晓娜 韩淑娜

【机构】 山东省龙口市北马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近几年中考中英语阅读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平时学习中学生惧怕英语阅读者甚多。那怎样充分利用好课堂主阵地进行阅读教学呢?笔者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有了些思路和策略,在此和大家一同分享。
  关键词:英语阅读 课堂教学 高效优化
  在许多英语教师热烈探讨“课外阅读”的同时,笔者考虑到目前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时间是被学校、家长规划控制了的,认为如果一味地追求“课外阅读”,有占时过多之嫌,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甚至会让部分学生心生厌恶而讨厌学英语。笔者积极探索和实践,抓好课堂这个主阵地,优化阅读教学课堂,小有成效。
  一、树立优效课堂的理念
  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有些英语老师认为坚持多做,练到一定的量,“量变”就会发生“质变”。笔者赞同过此观点,多年来也一直是这么做的。但值得思考的是:现在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就是有点空余时间学生也用来培养发展个人兴趣爱好特长。把课堂向课外延伸是低效的教学课堂。
  很多教师平时利用身边发下的教辅资料,课堂上学生先自己看文章做题目,老师评讲时只是针对题目为什么选这个而不选其他,避开阅读材料文章本身,还局限在让学生“读懂”文章,没有做到让学生“读好”,更谈不上让学生“读深”。所以经常会出现老师们反映的情况:做过的题目再做时还错,甚至原来正确的,再次做时反而会出错。也有部分老师反映因课时紧张,发下来的教辅资料上的阅读来不及做的就不做。这种课堂也完全是低效的教学课堂。
  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余文森教授的观点:“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即“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会不会学。
  因此我们必须树立优效课堂的理念,即坚持“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的课堂才是真正优效的课堂,切实减轻学生课外负担。
  二、训练务必做到“有完整的思路和体系”
  训练时切忌“随便”(随便什么时间练,随便练什么阅读材料,随便用什么方法训练等),太多的“随便”会让学生养成“随便”的阅读习惯,可有可无的感觉很不利于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因此初一到初三,三个年级必须有一套完整的长期和短期的阅读训练计划、体系和思路。做到有的放矢、循序渐进。
  1.每周开设一堂“阅读指导课”,进行阅读策略的指导,把“教读——导读——自读”作为英语阅读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把教师的讲解、学生的交流建立在学生自己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读懂——读好——读深;
  2.每天英语课上当堂限时训练一篇阅读文章,让学生天天坚持,久了就离不开了,就养成习惯了;
  3.每两周一个单元一次“阅读能力检测”,开展竞赛,师生共同反思教与学,更多地去倾听学生的心声,便于及时调整阅读训练的思路和策略;
  4.每学期结束时三个年级共同举行一次英语阅读活动汇报晚会,接受领导、家长、师生们共同的验收,形成完成的评价体系。
  三、坚持泛读精读组合出拳,优化阅读训练技巧策略
  阅读训练局限于评讲题目,文章疏通一遍,在课堂上过多强调预设而非生成,学生缺少反思,疲于“应试”,很难达到阅读能力技巧提高的目标。应该采取精读和泛读组合出拳,从以下方面进行系统性的训练阅读技巧:
  1.学会搜寻信息:提供一些细节性的问题(finding the answers directly),让学生通过略读(skim)、扫读(scan)或是跳读(skip)快速搜索答案;
  2.学会猜测词义(guessing the meanings):指导学生根据篇章语境,测试词义,是学生很乐意做的一件事,开展小竞赛,小组合作,是能让学生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值得尝试;
  3.学会分析文章细节(understanding the details ):阅读不仅仅是个解码过程,它还是一个运用经验的图式来完成语义领悟的过程,因此语篇分析能力的培养是阅读教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如:学会提炼文章的主题(subject)或标题(title),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学会分析判断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情感倾向或态度;根据文章中相关事实的结果做出符合逻辑的推断(Inference and judgment);
  4.学会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对材料中所涉及的事实进行适当的评价;
  5.学会做阅读笔记摘抄:注重学生的生成状态,即学生到底从这节课中获得了什么。指导学生“每读必反思”:通过这篇文章学到什么知识(向课本外延伸,扩充词汇量是提高阅读的基本)、什么技能(怎样解决长句、难句的能力是重点难点)、什么思维方式(在特定的语言文化背景下采取特定的思维方式是阅读成熟的表现)等等;阅读到好的文章进行精读分析、美文欣赏。指导学生注重积累,每单元结束时可以将学生的收获在全校以年级、班级为单位汇集在“英语角”展示,学生的热情高涨、兴趣浓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感兴趣了,没有学不好的;
  6.预设题目时,注意灵活性、巧妙性和多样性,反对训练阅读时形式总是完型填空、回答问题、选择填空之类的题目,可以把这些题目巧妙地设计出来,让学生觉得在无意当中生成,学生无对抗心理阅读,乐于阅读。
  四、整合阅读材料,优化阅读文章
  对《新课程》编写组编写的配套教辅资料以及网络上丰富的资料,我们应该精心挑选,合理整合,利用到课堂上来。
  总之,坚持课堂阅读教学探讨,培养学生乐读,从教读到导读再到自读,把文章读懂读好读深,是我们英语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