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论创意法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有效运用

【作者】 王 娟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托布力其乡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创意法教学提倡在教育教学中要善于创设一种新意,打破常规、敢于求异,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法。小学学生是刚摆脱那种处处依靠老师、唯师是从,走向独立的阶段,根据这个特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敢于创设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新意教学法。
  关键词:创意法教育   小学语文   有效运用
  创意法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创设一种与传统教学不同之法,就是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善于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出优秀人才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创出新意,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用创意法教育理论去指导小学语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去激发学生学好语文就显得更重要。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如下几种小学语文创意教学法。
  一、创设学生兴趣学习教学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谈什么自主学习、创新能力都是一句空。笔者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创设学生求异思维教学法,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习提供广阔的舞台。如在小学语文教科版《军神》这一课时,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不同,对军神这个词语的理解就不同。有的对军神理解为一军的神仙,有的是理解为军队的神仙,有的理解为部队的神仙。我就有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见解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发挥学生的求异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习惯。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作用下,引导学生进入准确的理解:军——不但是指一军、军队、部队,在本课中讲的是刘伯承同志,结合课文来理解,那么军是指军人;神——不但是指神仙,课文中是讲刘伯承同志在手术台上的一种坚强意志,结合课文来理解为坚强的意志。综合起来“军神”是指军人坚强意志。
  三、创设朗读感悟教学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在小学语文教科版《桂林山水》的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这样品评:“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有的说:“文中第二自然段中的‘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和第三自然段中的‘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让学生反复诵读,引导学生感悟桂林的山——奇、秀、险;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美丽景色。这样引导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进一步升华认识。
  四、创设课堂中开展课外活动教学法,让教学视野“阔”起来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一些课外书,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丰富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基础。如在教学教科版《花果山》一课时,可让学生阅读《西游记》了解花果山的一些情况,为深入理解课文《花果山》的内容奠定了基础,这样极大地丰富了语文课堂教学。
  总之,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新意,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求异中思维,在阅读中感悟,在课堂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顾遨.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J].小学教学参考.2008年27期
  [2] 顾荣.教给学生程序性的思考途径[J].江苏教育.1986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