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职高数学预习方法
【作者】 欧富强
【机构】 贵州省习水县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学习职高数学的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预习,学生自主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学习、自主探究,从而掌握获取知识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热爱学习、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课前预习不仅可以显著提高职高数学的学习效果,而且为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明确预习的动力源泉。
预习意义基本有三点:1、学会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有助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有利于知识系统化;3、有助于提高听课效果。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注意集中,容易将不懂问题搞懂。
二、职高数学预习的具体方法。
作为新课程的引领者,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指导,让学生学会预习。职高数学的预习主要是为了了解新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思路,得以全面入手;找出新旧知识间的关系,发现需要扫清的障碍;明确重点、难点、疑点,以便在听课时有的放矢。所以预习的方法显得尤其重要。
1、阅读教材。
数学学科的课前自学可以发生在刚刚发下新课本之时进行,也可以发生在每节课之前进行。只不过学习的内容不相同而已。刚发下课本来的时候,大家都有很强的好奇心,想知道下学期或者下一阶段将会学习哪些内容,在这个时候,就应该借助这股好奇心将课前的自学工作做好。阅读教材是最关键的,因为你可以通过教材上的介绍、定理定义、例题等大概的了解课程的设计与安排。对数学学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这样就可以明白难点和重点在哪里。因为数学学科的知识连续性很强,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定然有必然的联系,所以在课前进行预习,可以知道老师将在课堂上讲授哪些内容。在自学的过程当中,如果自己遇到了难以理解的地方,就应该尝试调用自己已经所学学过的知识进行理解分析,如果得不到合理的解释,就要标记出来。待这部分内容全部预习完毕之后再返回来看一下,或许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如果实在难以理解,就需要特别重视,等待老师在课堂上详细讲解了。
2、作标记和做笔记。
可以把重点字词、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疑难处分别做上标记,也可以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复习和反思。而且数学课新旧知识间往往存在紧密的联系,预习时如发现学习过的旧知识有不清楚的地方,就要及时复习,把与新知识相关的基础打好,为学习新知扫清障碍一定要在预习时弄明白,并对旧的知识加以巩固和记忆,同时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及时纠错。
课堂练习、作业、检测,反馈后要及时查阅,分析错题的原因,审题出问题了吗?概念模糊了吗?时间紧没来得及?不会做吗?切忌不要动不动就以粗心放过自己(形成习惯可就麻烦了),如果思路正确而计算出错,及时订正,必要时强化相关计算的训练。概念模糊和审题出错都说明你的学习容易出现似懂非懂却还不自知的状态,这可是学习数学的大忌,要坚决克服。至于不会做,当然要及时向同学和老师请教了,不能将问题处于悬而未解的状态,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
4、 学会总结。
大人们常说,数学是一环扣一环,这意思是说知识间是紧密相关的,阶段性总结,不仅能够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还能找到知识间的联系,学习的目的性,必要性,知识性做到了然于心,融会贯通,解题时就能做到入手快,方法直接简单,即使平时课堂上没练到的题型,也能得心应手,即举一反三。
5、进行小组互助预习。
职高学生因已习惯了初中那种“跟老师走”的学习形式,自我学习能力差;因此在课前学生围绕老师出示的学习提示进行预习后,对知识点的把握不够全面,在正式上课时让学生利用2—3分钟时间对预习内容进行重复学习,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对基础知识点做到耳熟能说自我检查、发现问题;之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围绕老师课前的学习指导进行交流、讨论,在小组内形成统一认识,并对组内自学能力较差同学进行帮助,让简单的个性问题在小组内自然消化,以提高全体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理解掌握,解决学生在自我预习时产生的差异;小组讨论时要求人人发言,提出各自预习时不理解的问题,使预习问题条理化,达到学生预习预定目标,同时加强学生自我学习、归纳、整理、总结的能力,也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讲授材料,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又体现了预习的价值。
6、培养学生能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看来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疑是创新的开始,蕴涵着创新的萌芽。数学是一门思维科学,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勤思、善思的思维品质,是数学的重要任务。“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困惑,激发其求知欲望,调动学习积极性;“疑”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励他们主动去探疑、释疑,从而获取新知识。
如何在预习提纲中设疑呢?一是在已有知识同新知识有联系和差别的问题上寻疑,二是在容易混淆的概念上找疑,三是在容易忽视的问题上创疑,四是在容易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问题上置疑,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深化新旧知识的联系和理解,辨明概念间的异同,培养他们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三、预习的关键是处理几个关系。
1、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关系:预习时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职高阶段有八九门课,门门都预习不可能,可选择1-2门薄弱学科进行试点,有一定经验后再全面展开。
2、预习与听课的关系:预习是听课高效的准备,听课能解决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可以巩固需学知识,千万不可认为预习已懂,上课不认真听讲做其他事,浪费课堂宝贵时间,影响学习效果,总之要使预习在听课中发挥最大效益,否则失去预习的作用。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会学知识,因此,预习环节不容忽视,预习提纲的设计也应该讲究艺术。
一、明确预习的动力源泉。
预习意义基本有三点:1、学会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有助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有利于知识系统化;3、有助于提高听课效果。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注意集中,容易将不懂问题搞懂。
二、职高数学预习的具体方法。
作为新课程的引领者,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指导,让学生学会预习。职高数学的预习主要是为了了解新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思路,得以全面入手;找出新旧知识间的关系,发现需要扫清的障碍;明确重点、难点、疑点,以便在听课时有的放矢。所以预习的方法显得尤其重要。
1、阅读教材。
数学学科的课前自学可以发生在刚刚发下新课本之时进行,也可以发生在每节课之前进行。只不过学习的内容不相同而已。刚发下课本来的时候,大家都有很强的好奇心,想知道下学期或者下一阶段将会学习哪些内容,在这个时候,就应该借助这股好奇心将课前的自学工作做好。阅读教材是最关键的,因为你可以通过教材上的介绍、定理定义、例题等大概的了解课程的设计与安排。对数学学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这样就可以明白难点和重点在哪里。因为数学学科的知识连续性很强,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定然有必然的联系,所以在课前进行预习,可以知道老师将在课堂上讲授哪些内容。在自学的过程当中,如果自己遇到了难以理解的地方,就应该尝试调用自己已经所学学过的知识进行理解分析,如果得不到合理的解释,就要标记出来。待这部分内容全部预习完毕之后再返回来看一下,或许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如果实在难以理解,就需要特别重视,等待老师在课堂上详细讲解了。
2、作标记和做笔记。
可以把重点字词、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疑难处分别做上标记,也可以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复习和反思。而且数学课新旧知识间往往存在紧密的联系,预习时如发现学习过的旧知识有不清楚的地方,就要及时复习,把与新知识相关的基础打好,为学习新知扫清障碍一定要在预习时弄明白,并对旧的知识加以巩固和记忆,同时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及时纠错。
课堂练习、作业、检测,反馈后要及时查阅,分析错题的原因,审题出问题了吗?概念模糊了吗?时间紧没来得及?不会做吗?切忌不要动不动就以粗心放过自己(形成习惯可就麻烦了),如果思路正确而计算出错,及时订正,必要时强化相关计算的训练。概念模糊和审题出错都说明你的学习容易出现似懂非懂却还不自知的状态,这可是学习数学的大忌,要坚决克服。至于不会做,当然要及时向同学和老师请教了,不能将问题处于悬而未解的状态,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
4、 学会总结。
大人们常说,数学是一环扣一环,这意思是说知识间是紧密相关的,阶段性总结,不仅能够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还能找到知识间的联系,学习的目的性,必要性,知识性做到了然于心,融会贯通,解题时就能做到入手快,方法直接简单,即使平时课堂上没练到的题型,也能得心应手,即举一反三。
5、进行小组互助预习。
职高学生因已习惯了初中那种“跟老师走”的学习形式,自我学习能力差;因此在课前学生围绕老师出示的学习提示进行预习后,对知识点的把握不够全面,在正式上课时让学生利用2—3分钟时间对预习内容进行重复学习,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对基础知识点做到耳熟能说自我检查、发现问题;之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围绕老师课前的学习指导进行交流、讨论,在小组内形成统一认识,并对组内自学能力较差同学进行帮助,让简单的个性问题在小组内自然消化,以提高全体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理解掌握,解决学生在自我预习时产生的差异;小组讨论时要求人人发言,提出各自预习时不理解的问题,使预习问题条理化,达到学生预习预定目标,同时加强学生自我学习、归纳、整理、总结的能力,也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讲授材料,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又体现了预习的价值。
6、培养学生能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看来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疑是创新的开始,蕴涵着创新的萌芽。数学是一门思维科学,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勤思、善思的思维品质,是数学的重要任务。“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困惑,激发其求知欲望,调动学习积极性;“疑”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励他们主动去探疑、释疑,从而获取新知识。
如何在预习提纲中设疑呢?一是在已有知识同新知识有联系和差别的问题上寻疑,二是在容易混淆的概念上找疑,三是在容易忽视的问题上创疑,四是在容易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问题上置疑,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深化新旧知识的联系和理解,辨明概念间的异同,培养他们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三、预习的关键是处理几个关系。
1、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关系:预习时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职高阶段有八九门课,门门都预习不可能,可选择1-2门薄弱学科进行试点,有一定经验后再全面展开。
2、预习与听课的关系:预习是听课高效的准备,听课能解决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可以巩固需学知识,千万不可认为预习已懂,上课不认真听讲做其他事,浪费课堂宝贵时间,影响学习效果,总之要使预习在听课中发挥最大效益,否则失去预习的作用。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会学知识,因此,预习环节不容忽视,预习提纲的设计也应该讲究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