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生活,习作的不竭之源

【作者】 何 艳

【机构】 福建省仙游师范附属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富足不枯竭,溪水活泼流不歇。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没有生活,习作也就丧失了它的源头活水。所以作文教学应该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当中学会观察、体验、想象、感悟,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
  关键词:生活   习作之源
  “世界是那样的广阔丰富,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我的全部诗都是景即兴诗,来自现实生活中……”歌德的言语指出: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没有生活,习作也就丧失了它的源头活水。所以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当中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经历到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做到真实生活,真实写作。
  那么如何让生活成为习作的不竭之源?我准备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 观察生活,学会感知。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富足不枯竭,溪水活泼流不歇。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习作资源,那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那温馨和谐的社会环境,那淳朴善良的民风民情,那鬼斧神工的自然风光等等,无不都为学生的习作提供广阔无垠的空间和精妙绝伦的写作素材。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对身边的事物感知度不强,许多美好的事物,奇特的经历便与他们擦肩而过。所以,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留心生活的细节,并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多种器官去深入感知事物的特性,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例如,去年冬日的一个早晨,当我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上讲台,准备向孩子们授课时,我意外地发现,今天的教室格外安静。愣神的我,倾刻间明白了,自己新做的发型成了孩子们的聚焦点。望着神情、面容有些失态的孩子们,我猛然间有了一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般的顿悟。帮助孩子学会观察生活,此时不待,更待何时。于是我豁出自己的满头秀发,让学生仔细观察。
  现撷取这一节课中的一个小场景与大家共赏析:
  师:同学们,你们都夸老师的发型很美,那你们能否观察的再仔细些,说说老师的发型怎么美?我相信不同慧眼中的美一定是异样的。
  生1:老师,我觉得……觉得你的头发像……像一条条亮晶晶的金丝线。
  生2:不对,不对,像我家波斯猫的卷毛。
     (众生哄堂大笑)
  生3:老师,你能走过来,让我闻一闻吗?
  老师:可以。我笑着走过去。
  一女生站起来轻轻地闻了一闻,喃喃自语道:“真香!这个味道跟妈妈的发香一样。”
  老师:想不想再摸摸看?
  女生一边闻着发香,一边陶醉地抚摸着那一螺螺,一圈圈的秀发,忽而娇羞地道了一声:老师,我觉得你的头发特像那一块块刚下锅便即刻捞起的一条条方便面。”
  (全班笑得满地直打滚,男生抱成团,女生笑眼汪汪,好半天也没直起腰来)。
  师:(面部表情始终微笑着)同学们,今天老师的一个简单发型,会让你们这么感兴趣,看来,我的钱没有白花。你们都是一些大胆的想像家,老师能否借你们手中的妙笔来夸一夸今天你们眼中的何老师,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非常的愿意!
  望着笔尖在孩子们的手中流淌,我心一阵窃喜:同样的课堂,别样的收获。教会学生适时观察,真实感知,真棒!
  二、 体验生活,学会求真
  “无欲不举笔,无情难成文。”没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便不可能有优美的习作。因此,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帮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唯有这样,学生才能表现出他们对生活最真实的感受。说真话,抒真情。例如今年的六一节前夕,为了让孩子们记住这一个特定的日子,我们班级举行了男女生踢毽子比赛,要求人人参与。之后我让大家回去写一篇随笔,以今天的活动为主题,想怎么写就怎么想。有了真实的体验,学生笔端流泻出来的文笔精彩纷呈。其间,有一位男生这样写到:“自古以来,踢毽子都是女生的专长,可我们班的女生啊,简直娇贵得很,踢个毽子,动作也是那么扭捏,一点儿都没有大家闺秀的风范。瞧瞧我们男生余一鸣,他今天的表现棒极了,毽子在他眼前上下飞舞,时而高空盘旋,时而俯冲绕腰,时而……哈哈,真是花样百出,掌声不断。”
  再如,学校召开运动会,有趣的袋鼠跳是孩子们的最爱,,我让孩子们用心感受袋鼠跳带个自己的快乐,并让孩子们在班级的博客上交流自己的心得。一位女生这样留言:“袋鼠们!集合了!”随着班长的一声令下,我们全体“袋鼠”闪电集合。操练开始了,只见晓静穿上那条既不像裤子,又不像裙子的麻袋,一路上,伴随着自己的加油声:“呀!呀!呀!”很有节奏感地蹦跳着,真像一只活灵活现的小袋鼠。到达终点了,她十分麻利地把袋子脱给了我。嘻嘻!终于轮我登场了。我套上麻袋,不管三七二十一奋力向前冲!不,应该是奋力向前跳,也许是过于心急,有好几次我都险些摔倒。还好,总算平安到达了!我赶紧把袋子脱给了连榕。连榕纵身一跃,跳进了麻袋中。只见她双手紧拽麻袋口,一弓一挺,一挺一弓,活像一只大龙虾,我们差点儿笑岔了气……
  想不到一次有趣的活动开渠了学生的习作之道,孩子们的文思犹如开闸放水,一发不可收拾,真可谓“胸中万卷风雷动,无端直奔笔下来”。由此可见,孩子们只有“躬行”实践,才能对生活有切身的独特感受,动笔写作时自然就会有真情实感涌向笔端。
  三、想象生活,学会创造。
  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就是创造力。”想象力是人类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智慧,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某些画面都只是某一瞬间的情景,留有许多想象的空间,假如我们只是看到什么就写什么,那文章就像折断了翅膀的鸟,太实、太沉,缺乏飞翔的灵动力。其结果不是内容枯燥乏味、文辞粗糙,就是手法单调呆板,缺少感染力。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想象才会有所创造。孩子们的想象是一个无限的资源,仿佛是童话中的宝库,丰富而神奇。因此执教者要充分利用这一有效资源,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富有生命的灵性。
  例如,学校的玉兰花开了,花香引来了蝴蝶、蜜蜂,还有可爱的孩子们,你想象一下,它们会对玉兰花说些什么,他们之间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又如夏天的傍晚,我们县城街道上空的电缆线上每天都会停满了黑压压的燕子,那简直就是一道亮丽的奇观,你能想象出来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再如我们看到一个人来去匆匆,我们可以猜测他遇到了什么事,这件事是怎样发生的,会有什么结果;或者他要去哪里做什么事,他会怎样做这件事的,在做这件事时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他会怎样解决。……一句话,生活中充满了想象的事物,只要我们把握住机会,加以认真地引导,培养他们细致地观察,大胆地想象,我们的思维就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四、感悟生活,学会怡情
  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那么感悟是写作的生命。生活是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既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但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生活中,他们对生活缺乏思考,对事物的理解只停留在浅层次,见解往往是不深刻的,习作中对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真善美的评议显得苍白无力,写不出自己对生活的真知灼见。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心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和平平常常的事,用细腻的心去寻找真善美的所在,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培养观察的敏锐性、深刻性和全面性。譬如现在的孩子与父母的沟通少,他们感受不到父母对自己的呵护,更不懂得怎样去关心自己的父母。怎样让孩子们学会怡情?在今年五月份这一个特殊的母亲节里,我布置了这样的一个家庭作业:今天是母亲节,请你们回去为自己的母亲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并偷偷观察母亲动作、表情、语言的变化,如实用文字记录下来,课堂上我们一起交流、分享,看谁的收获最多。第二天交流的时候,许多同学都哭了,他们从父母那沧桑的容颜,粗糙龟裂的手脚,瘦削的双肩、疲惫的身躯中感受到母亲的艰辛……慢慢地,随着一个个学生的发言,我分明在他们脸上看到了内疚和感动。
       总之,“千仓万箱非一耕所得,干天之木非旬日所长。”习作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并用心感受生活,我们就能体会到“胸中有沟壑,下笔涌千言。”的美妙之感。
  参考文献:
  〔1〕金华英:《让生活成为习作的源泉》,《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  2011年第三期
  〔2〕肖云:《生活,习作的源泉》,《教育现代化》2012年02期
  作者简介:何艳,女,1970年9月出生;90年毕业,大专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曾获得“省师德先进个人”、“市优秀班主任”、“市优秀辅导员”、“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县首届十佳青年教师”、“县优秀青年教师”等称号。撰写多篇论文在CN刊物发表,其余的均获全国、省、市、县一、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