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优化整合
【作者】 高月英
【机构】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宝都街道贵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历史的航船已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信息时代,人与自然的联系、科学与艺术的联系日益广泛起来。数学教育的方法也逐渐趋向多元化和信息现代化。在教学中,我尝试把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和掌握知识,以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能力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这些教学实践让我感觉到信息技术与数学这门学科的综合和相互渗透,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传统的教和学的模式会面临重大突破。
一、设计多媒体课件,激情导入。
多媒体课件涉及到动画、静画、声音和视频技术,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它能够提供良好的视觉美感和精神上的愉快感。把这种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能使教学情境变得生动活泼,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注意和兴趣。动画是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设计制作出包含动画的课件最容易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视听过程中,提高水平,开发潜能,积极动口、手、脑,在乐中学,在趣中学。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动画设计了四个动物举行自行车比赛的画面,画面上小猴子的车轮是方形的,小猫的车轮椭圆形的,小狗、小兔的车轮是圆形的,让学生猜猜比赛的结果,最后谁能得第一?(小狗)为什么?(因为小狗的车轮是圆的),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为什么它得了到第一呢?(因为小白兔的车轮车轴不在中间)。教师适时提问: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通过有趣的动画引入课题,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为学习新知提供了要思考的问题,诱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迫切要求掌握新知的欲望也油然而生。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诱导探究新知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的学习,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探讨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应用”时,如果采用传统教学,学生很可能难以用课本上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我在设计这一内容时,给学生创设一个超市情境。超市的货架上,有各式各样的地砖(甲种: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9元;乙种: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7元;丙种: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8元……)。学生只有通过点击鼠标才可以了解到这些地砖的所有信息,这让我们的学生都感到兴奋不已。正在这个时候,我趁势点了一下鼠标,屏幕上立即出现了这样一道题:有一间长5米,宽4米的客厅,妈妈准备花800元铺地砖。请你为妈妈做参谋,从超市的货架上挑选一种适合你家的地砖。题目刚刚显示完毕,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开始点击鼠标,了解各种地砖的信息,然后通过自己的计算、比较,得出了合理的结论。通过这样的教学,使每个学生自然的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缩短了教材内容和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巧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工具将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动画等形式为学生创设一个虚拟情景,让学生 “身临其境”,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数学规律,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如“相遇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相当难度的一类应用题,在教材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此类应用题既要学生掌握相遇、同时、相向的特点,又理解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要会应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题。在以往的教学中受教学手段的限制和学生年龄特点的制约,学生掌握起来总是有一定困难。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为学生创设视听情境,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动态生成”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学开始在屏幕上出现了李华和王诚分别站在两地(指示灯在两地边闪两下,强调这是两地),接着显示两人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强调这是同时相向而行),最后通过每分钟或每小时行程的阶段演示,一直走到两人碰到一起(强调这是相遇)。生活的场景、多媒体的动态演示,使学生正确而科学地理解了“两人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的含义,从而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了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体验了知识的生成,顺利完成了由自我形成到自我完善的认知过程,大大降低了传统手段靠单一讲解带来的理解上的难度。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练习,巩固新知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让学生轻松巩固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教师及时提供学生评价和反馈信息的方法与途径。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节课时,在学生掌握本课内容后,我安排了课堂练习。练习中,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总之,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优化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滋有味,既推动了数学教育向更高层次、多元文化发展,又为社会信息化发展培养了人才,创造出了信息化社会的文化环境。当然,我们教师也应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应具备基本的网络操作和网上资源开发、利用等能力,以便更大程度地为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优化整合,顺利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尽自己的一份力。
一、设计多媒体课件,激情导入。
多媒体课件涉及到动画、静画、声音和视频技术,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它能够提供良好的视觉美感和精神上的愉快感。把这种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能使教学情境变得生动活泼,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注意和兴趣。动画是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设计制作出包含动画的课件最容易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视听过程中,提高水平,开发潜能,积极动口、手、脑,在乐中学,在趣中学。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动画设计了四个动物举行自行车比赛的画面,画面上小猴子的车轮是方形的,小猫的车轮椭圆形的,小狗、小兔的车轮是圆形的,让学生猜猜比赛的结果,最后谁能得第一?(小狗)为什么?(因为小狗的车轮是圆的),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为什么它得了到第一呢?(因为小白兔的车轮车轴不在中间)。教师适时提问: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通过有趣的动画引入课题,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为学习新知提供了要思考的问题,诱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迫切要求掌握新知的欲望也油然而生。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诱导探究新知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的学习,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探讨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应用”时,如果采用传统教学,学生很可能难以用课本上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我在设计这一内容时,给学生创设一个超市情境。超市的货架上,有各式各样的地砖(甲种: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9元;乙种: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7元;丙种: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8元……)。学生只有通过点击鼠标才可以了解到这些地砖的所有信息,这让我们的学生都感到兴奋不已。正在这个时候,我趁势点了一下鼠标,屏幕上立即出现了这样一道题:有一间长5米,宽4米的客厅,妈妈准备花800元铺地砖。请你为妈妈做参谋,从超市的货架上挑选一种适合你家的地砖。题目刚刚显示完毕,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开始点击鼠标,了解各种地砖的信息,然后通过自己的计算、比较,得出了合理的结论。通过这样的教学,使每个学生自然的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缩短了教材内容和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巧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工具将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动画等形式为学生创设一个虚拟情景,让学生 “身临其境”,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数学规律,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如“相遇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相当难度的一类应用题,在教材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此类应用题既要学生掌握相遇、同时、相向的特点,又理解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要会应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题。在以往的教学中受教学手段的限制和学生年龄特点的制约,学生掌握起来总是有一定困难。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为学生创设视听情境,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动态生成”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学开始在屏幕上出现了李华和王诚分别站在两地(指示灯在两地边闪两下,强调这是两地),接着显示两人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强调这是同时相向而行),最后通过每分钟或每小时行程的阶段演示,一直走到两人碰到一起(强调这是相遇)。生活的场景、多媒体的动态演示,使学生正确而科学地理解了“两人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的含义,从而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了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体验了知识的生成,顺利完成了由自我形成到自我完善的认知过程,大大降低了传统手段靠单一讲解带来的理解上的难度。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练习,巩固新知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让学生轻松巩固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教师及时提供学生评价和反馈信息的方法与途径。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节课时,在学生掌握本课内容后,我安排了课堂练习。练习中,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总之,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优化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滋有味,既推动了数学教育向更高层次、多元文化发展,又为社会信息化发展培养了人才,创造出了信息化社会的文化环境。当然,我们教师也应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应具备基本的网络操作和网上资源开发、利用等能力,以便更大程度地为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优化整合,顺利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尽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