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影响绍兴市高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主要因子分析与对策

【作者】 吴 江

【机构】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通过对绍兴地区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情况进行调研分析,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查找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面临的一些现实困境,挖掘影响本地区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因素,探寻更加合理有效的实施路径。旨在为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进一步高效合理地推进高校阳光体育运动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
        关键词: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因子;路径
        Abstract:Based on Shaoxing Sunshine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onduct research and analysis, the use of literature, expert interviews, questionnaires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to find som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to carry out the sun sports facing mining universities in the region to carry out impact the main factor in the sun sports, explore a mor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ath. Aims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at all level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efficient and rational college sports sunshine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intellectual support.
        Keywords:university; Sun Sports; factor; path
        前言
  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意识、增强青少年体质的重要战略举措,此项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体育健身意识,培养体育锻炼兴趣,形成体育锻炼习惯,有效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高校作为人才的聚集地,如何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入开展好阳光体育运动,?切实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仅是国家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的需要。近年来,随着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还存在着一些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不相适应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绍兴地区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查找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面临的一些现实困境,挖掘影响本地区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因素,探寻更加合理有效的实施路径。旨在为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校提供理论依据,以利于阳光体育运动更加蓬勃的开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绍兴地区10所高校的体育行政管理人员、体育教师和在校学生为调查和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需要,通过知网检索相关文献和中国期刊数据库、中国体育杂志中文类核心期刊以及各级行政教育部门颁布的有关法令文件和相关文献了解当前关于阳光体育运动、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等信息。通过整理、分析、概括和总结,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和研究方法的依据。
        1.2.2专家访谈法:根据本研究的内容,对在绍高校48名体育行政管理人员、体育教师进行访谈,并获取相关信息。形式包括:电话访谈、电子邮件和面谈;内容主要是有关阳光体育开展的因素、存在问题及未来实施路径等问题。
        1.2.3 调查分析法:问卷主要针对绍兴地区绍兴文理学院、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等1O所普通高校的 800名学生进行调查,问卷设计的内容主要是有关阳光体育运动在普通高校开展的影响因素及实施情况等。问卷共发放 800份,回收760份,回收率95%,有效回收率为96%。采用重测法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其中信度系数为0.88,P值小于0.01,表明问卷信度可靠。
        1.2.4数理统计法: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并用 SPSS13.0 软件对其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提供量化指标和可靠的数据资料。
        2 结果与分析
        2.1绍兴地区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分析
        2.1.1高校作为组织实施主体的认识不足
  高校领导和教师是阳光体育得以长效运行的重要因素。因为领导重视,教师才会重视,教师重视,学生才能从阳光体育运动中真正受益。从表1对绍兴高校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部分体育教师的访谈可以看出:自从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以来,绍兴大部分的高校都以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为契机积极进行体育教学的探索和改革,建立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并且把体育健康标准的测试结果作为学生毕业或升学的重要依据。但是仍旧有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未能给予阳光体育运动必要的重视。在高校里,普遍存在着重智育而轻体育、重考试分数而轻体育锻炼的倾向。高校的领导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当为一种任务,并未将“阳光体育”落到实处,而是为了能够完成任务把所有的体育活动都冠以“阳光体育”的名字,最终结果是领导不重视直接导致教师的认识不足。
        表1对绍兴地区高校部分体育教师的访谈调研结果
(参与调查教师人数:48人)







  2.1.2组织实施主体的顶层设计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阳光体育运动作为高校体育的全面性工作,包括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三方面,而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及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工作,是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基础工作。而课外体育活动是推广与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途径与手段。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中心环节,抓好体育课程对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体育课程的重要任务。通过调查发现,所有高校在三、四年级都没有开设体育课,只有部分院校在这两个年级开设了体育选修课,这说明高校只是将体育视为一门课程 ,而没有注意其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长远效益;从教学内容上看还是以专项技术教学为主,身体素质练习、体育锻炼方法和体育健康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很少。根据高校体育课程的目标,体育教学内容应兼顾高校体育的近期和远期效益,从学生和社会对健康的实际需要出发,重视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兴趣和自制能力,寻找现有体育课教学与阳光体育的结合点,更新观念 ,深化体育教学改革,通过体育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
  2.1.3大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与参与情况不容乐观
  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以来,绍兴地区高校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已在大学生中间基本形成共识,但是对阳光体育运动的了解程度还不尽如人意,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际情况也不容乐观。
  表2绍兴地区高校学生对阳光体育活动的认识了解情况
  (参与调查学生人数=800人)




  由表 2可以看出,在绍兴高校有22.2%的大学生根本没有听说过“阳光体育运动”,有 58.6%听说过但不了解“阳光体育运动”的具体内容和目的,仅有19.2%的学生了解什么是“阳光体育运动”,能说出“阳光体育运动”内容和目标的更是少之又少。
  表3绍兴高校学生每周参与阳光体育活动次数的统计表
  (参与调查学生人数=800人)






  表4绍兴高校学生每次参与阳光体育活动时间的统计表
  (参与调查学生人数=800人)





  表3和表4为绍兴地区高校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情况调查表,结果显示,12.9%的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足1小时,55%的学生每周锻炼频次在 0-2次(12.5%的学生基本不锻炼);有近半数的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表5影响绍兴地区高校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因素
  (参与调查学生人数=800人)











  表5的调查结果表明:绍兴地区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虽然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和制约,排在前三位的一是对大学生的体育健身活动缺乏有效组织与指导;二是学校场地器材缺乏;三是大学生缺少一起进行体育运动健身的同伴。除此外,学生学业等其它事情、对体育活动缺乏兴趣也是制约和影响大学生进行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因素。
  2.1.4体育资源配置的问题
  高校扩招以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各个高校不但存在着学生学习与教学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同时日益突出的还有学生体育锻炼同锻炼场地、器材匮乏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室内场馆设施缺乏,像学生喜爱的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体育舞蹈、健美操等项目,因为缺乏场地设施,大大降低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是否有足够体育经费的投入成为了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瓶颈,而大部分高校对体育设施的建设和开发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使体育教学和学生锻炼的必要场地、器材成为空谈,所以,对体育经费有效投入进行制度上的保证,是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关键因素之一。
  另外,为确保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效果,学生在参加锻炼时需要有专任教师的指导,而各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人数是按师生比配备的,主要是满足体育课堂教学的需要,对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所需的体育指导教师各校在短时间内要配齐配强都有一定的难度。
  2.1.5阳光体育运动的评价与监督机制不完善
  在阳光体育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尽管国家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和《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等文件来保证阳光体育的顺利实施,但是在调查中发现部分高校只是简单的把某些体育活动冠上阳光体育之名,缺乏评价和监督。由于没有系统的评价指标,所以阳光体育运动开展 的成效也就无法衡量。目前,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由分管体育的校领导监督,缺乏第三方的监督者。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没有部门进行监督也就无需反馈,开展的效果无法客观评价,也就很难达到阳光体育运动最初的目标和预期效果。
  调查表明:目前,绍兴地区高校课外活动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组织形式,但缺乏有效的监管,很多学生只是为了取得课外学分,点名后就走了,根本不参加组织的体育活动。总体参 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比例为76.5%,这与7号文件中倡导的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使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的要求存在较大差异。
  2.2影响绍兴地区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因子分析
  根据上述对绍兴地区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分析,基本可以得到影响绍兴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的4个主要因素,并分别根据其内在特征,找到其主要因子,如表6所示。
  表6影响绍兴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因子分析











  第一因子为学校行为因子,是指学校的行为,直接影响“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目前 有很多学校对学生的体育教育不重视,学校领导认识水平低,对学校的体育工作缺乏重视,没有起到应有的指引导向作用,缺少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和监督系统,这将不能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学校应该制定相应规章制度来保障活动的开展,并建立完善的活动评价体系对学生的体质健康进行监测与反馈 。
  第二因子是学生行为因子,教育部等提出的“阳光体育运动”在亿万学生中掀起了一股体育锻炼热潮,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让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而“阳光体育运动”能否彰显自身的价值,取决于学生作为参与主体对 “阳光体育运动”的价值认识程度。因此,学生是否能够清楚的认识运动本身的价值,形成良好 的体育锻炼意识和观念成为了阳光体育运动在普通高校发展的基本条件。
  第三因子为资源配置因子,直接影响“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目前很多学校的体育经
费投人与国家的要求相差甚远,其实有些学校无法拿出过多的资金来扶持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由于高校扩招,学生规模日益增大,这就与运动器材及场地的不足形成了鲜明的矛盾,出现了运动场地和器材严重不足的现象。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和场馆设施短缺无形中成了阻碍“阳光体育运动”顺利开展的瓶颈。
  第四因子为机制保障因子,它包括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两个部分。阳光体育运动作为高
校体育的全面性工作,包括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三方面,而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及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工作,是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基础工作。而课外体育活动是推广与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途径与手段。因此,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内外兼顾。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阳光体育运动”。
  3结论
  3.1影响绍兴地区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因素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特点。
  3.2影响因素的主要因子分别是学校行为因子:领导体育观念、学校重视程度、学校宣传力度等;学生行为因子: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学生的体育观念与意识、学生的体育兴趣等;资源配置因子:学校体育经费投入、体育师资配备、体育场地器材配置等;机制保障因子学校保证阳光体育运动的规章制度、阳光体育运动的效果评价以及学校体育课程设置、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三者的有机结合。
  4建议
  4.1绍兴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发展需要学校领导体育观念的改变、学校重视程度的提高和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活动开展的顶层设计必须有序、高效和具有可持续性。充分发挥领导的带头作用,建立详细分工、职责明确的多部门协作实施制度。并相互监督,以保证阳光体育运动落到实处。
  4.2绍兴高校应加大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力度,提高学校各级领导、教师和学生认识程度。利用体育理论课程的时间向学生宣传阳光体育的相关知识,学校各级部门应该紧密联系,共同开展阳光体育知识的宣传活动,使学生树立“健康第一”正确观念。宣传的手段可以灵活多样,校广播站、校内报纸、宣传栏、网络等宣传渠道,定期举办阳光体育讲座,使学生的体育意识能够得到提高,从而影响他们的行为,使之真正成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参与者,而不是一个旁观者。
  4.3建立合理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效果过程性评价,制定保证 学生参与活动与体育课程课程实施目标一致的评价体系,把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实施情况与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育考试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考核评价进行有机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 [Z].2006,(12).
  [2] 冯唯锐.阳光体育运动解析及高校实施的策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7).
  [3] 白凤瑞.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与对策探析[J].体育与科学,20O9,3o(3):95—97.
  [4] 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7(8).
  [5] 王月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与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