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多媒体资源在《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作者】 刘国玉

【机构】 新疆第九师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目前,我国许多中职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大力实施专业课程项目化的教学改革,把课堂搬到实训室、车间等实践场所,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深化理解、融会贯通,主动学习热情不断提高。但对于不能完全搬到实训室的理论课程如何做好授课工作是我们中职教师不断摸索探讨的课题。本文就多媒体资源在机械基础课程中应用和设计中应该注意的细节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多媒体,机械基础,课程应用
  面对当前中职教育要求实践操作课时增多、理论课时压缩、而教学内容较多、教学目标提高的情况,若继续采用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则会出现费时、费力且效果欠缺的情况。为提高中职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中职教师在进行着不断摸索和探索,时间证明:日益成熟的多媒体资源为大大提高中职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机械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能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理论基础性课程。它主要研究杆件的静力分析、直杆的基本变形、工程材料的基础知识、机械传动的基础知识及润滑与密封、机械零件的加工精度等。而这些理论知识的讲授若单纯只用实物来展示是不够的,对于少见过这些实物、空间想象力薄弱、又缺乏更多实践操作机会的十六七岁的中职学生来说,则存在着空洞、机械、难以理解的情况,因此若能在《机械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上把动画、实物等融入进来进行展示教学,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并不是我们把图画、实物图拿来就可以很好地完成理想的教学工作了。这期间还有很多技巧需要注意,这里着重介绍笔者在讲授本课程时实施多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1. 问题的提出
  1.1 中职生现状
  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素质和基础偏弱,造成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先天不足。特别在学习专业课时,尤其在学习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时会更感到吃力。大多数学生在专业理论学习中感到难学易忘,怕学厌学心理严重,从而无法形成专业系统的知识基础,以致专业理论考试只能应付,得过且过。进入专业实际操作教学阶段后,由于前期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只能限于盲目的、模仿性的机械操作,因而无法做到理论指导实践,故难以形成系统的实际操作技能。
  1.2 教学手段的现状
  多年来传统的教学手段,大多是“黑板、粉笔加挂图”。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一方面,由于挂图的数量有限以及不配套,不少教学中应用到的图形要想讲的生动就必须得在黑板上画出来,而画个图则需要相当多的时间,即使是提前画出来,上课时也需要来回转换粘贴演示,这就使课堂的教学容量减少,同时学生学起来容易疲倦;另一方面,由于机械设备和技术的复杂性,机械上的不少制造过程是无法在黑板上画出的,这样又影响了教学质量。
  2. 现代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对多媒体资源的需求
  一是利用多媒体资源则可借助动画、影像、文字、声音、音乐等,再辅以丰富的色彩、生动的画面、精炼的文字、立体感强的造型,会使抽象的理论实际化、枯燥的知识动感化,使教和学变得轻松。另外,教师在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过程中,往往会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则会将各位教师的教学精华融入其中,能获得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共享高质量教育的资源,扩大高质量教育的受益面。而通过课件交流所得到的信息数量和质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远不可及的。二是条理清晰的多媒体资源除了可以用于课堂教学外,还可以提供给学生,以进行课余时间的自学,以达到消化、吸收课堂教学内容的目的。
  3. 在授课中应用多媒体资源应注意的技巧
  3.1 紧记“渲染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多媒体资源在授课中应用的最高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如何发挥好“教”的主导作用?首先是要使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性。我们的教学课件综合了多种媒体信息,因此可以运用灵活多变、生动逼真的画面渲染教学气氛,使讲课能够吸引学生,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但我们应用的教师要注意到的是:多媒体资源虽能按教学思路逐步深入地呈现,但整体授课的过程对学生来说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型学习活动。对于授课教师来说,仍需要配合多种启发引导方法,方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合适的地方设置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学习等,应用中要注意启发引导教学方法的应用以及趣味性设计。特别要注意创设学习情境,鼓励和启发学生自己去探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并逐步建立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的策略,培养他们的信息处理的能力、批评性思考的能力、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变能力与对手操作的实验能力。
  3.2 注重课件应用时间、授课方式转换、把握教学节奏等工作的设计
  任何工作在执行过程中都不可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完美,因此多媒体课件的事先演示可有效防止漏洞和重复。对课件中设计知识点的讲解要通俗易懂,多用类比的方法,时刻强调容易、简单。语言要使学生感到亲切,启发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不要照片宣科。采用多媒体资源教学由于减少了写板书的时间,而且教学信息量增大,所以教学节奏不能过快,更应注重与学生的眼神交流。
  4. 课程设计中选用多媒体资源应注意的事项
  4.1 注重把科学性、教育性、启发性的原则放在首位,让内容和形式获得完整的统一;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课件设计的可操作性
  多媒体资源素材的选择要广泛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各种多媒体光盘素材,要有充分的信息量,吸百家之长,有选择地根据我们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取教学媒体素材。遵循先设计后制作的原则,同时兼顾学生对所授内容深度接受的能力。课件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掌握知识的主题脉络和主要的学习内容,所以完全没有必要面面俱到。一定要考虑课件所选内容在授课中的有效性,它应成为教师用以构建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有力手段。
  4.2 抓好素材的组织与处理,发挥教学课件最佳化
  多媒体资源素材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可以逼真地模拟实际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形象生动地体现抽象难懂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机械制造的工艺过程。合理组织和采用素材,则有助于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但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处理好素材选择与多媒体资源应用的关系,注意充分发挥好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和优势。如机械基础课程中液压换向阀教学中,若以看不到内部结构的实物进行空洞的理论教学讲述,是不易被学生理解的。而此时若教师能利用多媒体资源边演示、边讲解,学生就能直观观察到滑阀的几个动作过程,很容易地掌握换向阀不同通路情况和中位机能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有助于加深对教学内容的深度理解。
  4.3 文字内容要大、简、疏、清晰
  课件页面文字不能过多,要精炼,能体现重点、难点;文字不能过密,要适中,既能悦目美感,又要减轻阅读难度;字体要粗大、清晰、美观,考虑到最后一排学生是否能看到;文字设计要规范化,标题及内文的文字大小要协调统一。每幅画面的言词不要过多,语言过多会让学生读不完或不注意所授内容。
  4.4 声音信息要清楚、效果好
  播放的声音信息必须清楚、连贯、效果好,使学生充分感知教学的内容;如果用背景音乐,可渲染气氛、烘托环境,但使用时要特别慎重、妥善处理,不要太大,免得盖过主题授课的声音。
  4.5 图片选择贴切、醒目、体现主题思想,动画生趣
  图片的选择一定要贴切,能充分体现主题思想,宁缺毋滥,否则会分散学生注意力。画面必须醒目、简单,不要太小,要让学生看清细节、动画,则要能体现机械在运动过程中的细节。如在学习铰链四杆机构、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时,若能采用动画展示,则可以更好地把曲柄摇杆机构的急回特性、死点位置、凸轮机构的从动件运动规律,以及间歇运动机构的特点生动形象地演示出来,这既增大了教学容量,又降低了教授难度,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4.6 链接设计要灵活、动画要生动鲜明,但不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
  课件中设计的链接一定要反复试播,看是否能够准确进入新界面,也要能够随时返回主界面。跳转要灵活,设计的链接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栩栩如生的动态图形较静态文字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使学生学的快,记得牢,但动画的设计一定要真实、生动、鲜明,交替使用不同的清屏方式会增加课件的美感,但一定要注意不能过多地使用特技切换,因教学课件不是特技效果展示汇报课,所以所使用的特技效果一定要有意义,否则会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
  4.7 课件的设计要注重人文关怀
  根据人的生理规律显示,长时间盯着屏幕看东西,会造成视觉疲劳,所以一是控制每堂课的多媒体课件的放映时间不宜超过二十分钟,二是适当的时候,插播几张轻松的、欣赏性的图片,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程度。“以人为本”是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教学中不仅要有知识的传授,而且要充满人文关怀。而这关怀不仅体现在我们的语言中,更要体现在我们的行动细节中,充满我们的每一个具体教学活动中。
  结束语: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资源的不断应用证明:恰当的应用好多媒体资源会使我们的教学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而如何在中职教学课程中根据需要做好多媒体资源的设计则是个需要不断探索和摸索的过程,只要我们教师在设计的过程中,抱着一切为了学生、服务好学生的理念,就一定能利用多媒体资源为我们的教学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亚朋,王爱兵.多媒体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探索,2007,12:131,136.
  [2]卢伟.浅谈《机械设计基础》教学[J].教育研究,2012,1:110.
  [3]阳洪东.中职《机械基础》网络课程的开发[J].《福建电脑》2008,8:213,215.
  作者简介:刘国玉,1972年9月出生,女,湖南。工作单位:新疆第九师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讲师职称,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工学学士。现主要研究:针对中职授课理论课时压缩、教学内容较多,而基础又较薄弱的中职生现状,如何提高机械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