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基于企业需求的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
【作者】 徐会兰
【机构】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职教中心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 当前我国中职业院校过度以“技能”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导致部分毕业生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用人的需要,大量中职学生表现出社会适应力较低、职业道德与修养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等突出问题,企业招人难和毕业生难就业等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本文将从企业需求的角度,分析企业对目前中职毕业生的职业素养的需求,为中职院校现行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生 职业 素养
毕业生综合职业素质是企业招人与用人优先考量的重要方面,职业素质可进一步分解为职业素养、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三个方面。大部分中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首先重视的是职业技能,其次是职业知识。事实上,大多数企业对职工职业素养的重视程度高于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
调查发现,当前以80后和90后为主的中职毕业生普遍成长环境优越,缺乏逆境环境的磨练。进入中职学校后,大部分学校缺乏职业素养的系统培养,学生走入职场,频繁跳槽,工作积极主动性不高,心态消极,团队协作能力差等给企业用人带来较大困惑。
根据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职业素养包含的核心内容应包括职业意识、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三方面。
一、职业素养各要素现状与需求分析
1、职业意识现状与需求
职业意识主要由职业人的职业价值观、职业理想、职业定位、职业管理意识四个要素构成,这些要素的综合影响形成了职业人的整体职业意识形态。通过对企业的问卷调查,企业对目前中职毕业生整体职业意识的认可程度较低,49%的受访者同意或非常同意目前毕业生不具有较强的职业意识。虽然大部分中职院校开展了职业规划或就业指导课程,但由于授课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经历,并且课程内容不全面,专业的针对性也不强,学生学习后效果较差。同时职业意识方面教育的途径很单一,造成职业意识的培养总体还较缺失,中职毕业生职业意识总体不强或较弱。
调查发现,企业对中职毕业生不要频繁跳槽的同意比例达88%。这一结果深刻反映出当前劳动力市场的不平衡现象。企业不停地在招人,而员工,包括刚就业的学生却选择频繁跳槽。企业难招人,学生难就业的社会困境产生的原因不仅源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单方面问题,员工及毕业生的职业管理意识缺乏才是根本原因。其次,企业希望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不管能力多出众,都应从基层做起,在选择工作时,不应将直接经济报酬作为首要择业条件。
2、职业道德现状与需求
职业道德是职业人在从业活动中主要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可以通过个人的从业行为以及从业思想表现出来,如是否具有敬业精神、服务精神、奉献精神以及诚信公正、遵纪守法等素养。企业认为目前中职毕业生整体职业道德水平一般。其中有64%的受访者认为学生对相关行业法律知识了解情况有限。另外,当做错事情毕业生不敢承担责任方面,反应出毕业生在诚信公正方面比较欠缺。
从企业反馈的现状来看,毕业生高水平的职业道德仍是大部分企业所期望的。高达88.7%的受访者同意或非常同意目前中职学生应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92.2%受访者希望毕业生应在工作上尽量保持公正,不弄虚作假;98%的受访者希望毕业生能在任何时候都按照规则办事、遵纪守法。从中可以看出,企业对毕业生职业道德的需求程度甚至高于职业意识的需求。
3、职业态度现状与需求
职业态度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或者即将从事的职业所持的主观评价与心理倾向。职业态度强调工作本身的非强制性约束力量,关注职业人在工作中集中表现出的态度与精神。职业态度的培养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积极进取和创新开拓四方面。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中职毕业生职业态度的认可程度仍处于一般水平。就目前中职毕业生职业态度整体令人不满意的问题中,37%的受访者是同意或非常同意的,36%的受访者表示不能确定,有27%的受访者不同意。职业态度不满意程度略低于职业意识。
企业对职业态度的需求愿望比职业意识的需求愿望更高。企业希望毕业生有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积极主动工作和吃苦耐劳的同意比例分别达到87%、85%和75%。
二、总结与启示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
调查显示,企业对毕业生职业素养的呼声很高,其重视程度远高于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中等职业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作全面的调整。事实上,国家教育部也多次提出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特别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以及遵纪守法意识、责任意识等。但现实是即使有的院校明确提出职业道德等反应职业素养核心内容的培养,但并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本人认为,中等职业院校应将以职业素养培养为根本、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职业知识培养为基础的三大人才培养目标纳入各学校具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才能培养更适应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和更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技能人才。同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还应调整对中职院校人才培养评估的具体指标,并将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化、具体化,以督促基层院校的实施。
(二)职业素养培养要素诉求有差异
如前所述,以职业素养培养为根本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改革的重要方向,但其三方面的职业素养培养的诉求有差异。根据企业的需求反馈,认为在具体的职业素养培养中应将职业态度培养放在首位。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积极进取精神和创新开拓意识等理念恰巧与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所提倡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相一致。
其次,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职业道德培养。奉献精神、敬业精神、服务精神、诚信公正、遵纪守法等均是反应职业道德标准的主要方面。这些评判标准,事实上更是从社会角度强调作为良好社会公民的评判标准。其道德培养更体现了一种社会诉求。
最后,强调包括职业价值观、职业定位、职业理想、职业管理意识等内容的职业意识的培养。这些方面虽然从企业角度来看不是迫切需要的,但从学生个人角度,却意义深刻。拥有良好职业意识的毕业生,往往能正确选择工作岗位,不频繁跳槽,踏实工作。从长远来看,更容易为企业创造持续的价值。
(三)职业素养各方面培养应以企业和社会需求为主
企业对目前中职毕业生整体职业素养认同率不高,对职业素养各方面的需求均较高。中职院校作为国家教育的服务机构,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应以企业、社会和个人三方面的诉求为核心,在考虑各个具体要素均衡培养的同时,要关注当前学生们缺失较严重的素养或企业与社会迫切希望提高的素养。如职业意识中的职业管理意识,职业道德中职业法律意识和公正公平素养,职业态度中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等。
参考文献:
[1]陆刚兰.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111-112.
[2]黎光明.要重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J].当代教育论 坛.2007,(8):125-127
[3]迟保忠.如何培养职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10,(5):274-275?
[4]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06,(28).
关键词:中职生 职业 素养
毕业生综合职业素质是企业招人与用人优先考量的重要方面,职业素质可进一步分解为职业素养、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三个方面。大部分中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首先重视的是职业技能,其次是职业知识。事实上,大多数企业对职工职业素养的重视程度高于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
调查发现,当前以80后和90后为主的中职毕业生普遍成长环境优越,缺乏逆境环境的磨练。进入中职学校后,大部分学校缺乏职业素养的系统培养,学生走入职场,频繁跳槽,工作积极主动性不高,心态消极,团队协作能力差等给企业用人带来较大困惑。
根据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职业素养包含的核心内容应包括职业意识、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三方面。
一、职业素养各要素现状与需求分析
1、职业意识现状与需求
职业意识主要由职业人的职业价值观、职业理想、职业定位、职业管理意识四个要素构成,这些要素的综合影响形成了职业人的整体职业意识形态。通过对企业的问卷调查,企业对目前中职毕业生整体职业意识的认可程度较低,49%的受访者同意或非常同意目前毕业生不具有较强的职业意识。虽然大部分中职院校开展了职业规划或就业指导课程,但由于授课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经历,并且课程内容不全面,专业的针对性也不强,学生学习后效果较差。同时职业意识方面教育的途径很单一,造成职业意识的培养总体还较缺失,中职毕业生职业意识总体不强或较弱。
调查发现,企业对中职毕业生不要频繁跳槽的同意比例达88%。这一结果深刻反映出当前劳动力市场的不平衡现象。企业不停地在招人,而员工,包括刚就业的学生却选择频繁跳槽。企业难招人,学生难就业的社会困境产生的原因不仅源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单方面问题,员工及毕业生的职业管理意识缺乏才是根本原因。其次,企业希望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不管能力多出众,都应从基层做起,在选择工作时,不应将直接经济报酬作为首要择业条件。
2、职业道德现状与需求
职业道德是职业人在从业活动中主要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可以通过个人的从业行为以及从业思想表现出来,如是否具有敬业精神、服务精神、奉献精神以及诚信公正、遵纪守法等素养。企业认为目前中职毕业生整体职业道德水平一般。其中有64%的受访者认为学生对相关行业法律知识了解情况有限。另外,当做错事情毕业生不敢承担责任方面,反应出毕业生在诚信公正方面比较欠缺。
从企业反馈的现状来看,毕业生高水平的职业道德仍是大部分企业所期望的。高达88.7%的受访者同意或非常同意目前中职学生应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92.2%受访者希望毕业生应在工作上尽量保持公正,不弄虚作假;98%的受访者希望毕业生能在任何时候都按照规则办事、遵纪守法。从中可以看出,企业对毕业生职业道德的需求程度甚至高于职业意识的需求。
3、职业态度现状与需求
职业态度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或者即将从事的职业所持的主观评价与心理倾向。职业态度强调工作本身的非强制性约束力量,关注职业人在工作中集中表现出的态度与精神。职业态度的培养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积极进取和创新开拓四方面。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中职毕业生职业态度的认可程度仍处于一般水平。就目前中职毕业生职业态度整体令人不满意的问题中,37%的受访者是同意或非常同意的,36%的受访者表示不能确定,有27%的受访者不同意。职业态度不满意程度略低于职业意识。
企业对职业态度的需求愿望比职业意识的需求愿望更高。企业希望毕业生有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积极主动工作和吃苦耐劳的同意比例分别达到87%、85%和75%。
二、总结与启示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
调查显示,企业对毕业生职业素养的呼声很高,其重视程度远高于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中等职业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作全面的调整。事实上,国家教育部也多次提出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特别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以及遵纪守法意识、责任意识等。但现实是即使有的院校明确提出职业道德等反应职业素养核心内容的培养,但并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本人认为,中等职业院校应将以职业素养培养为根本、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职业知识培养为基础的三大人才培养目标纳入各学校具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才能培养更适应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和更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技能人才。同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还应调整对中职院校人才培养评估的具体指标,并将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化、具体化,以督促基层院校的实施。
(二)职业素养培养要素诉求有差异
如前所述,以职业素养培养为根本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改革的重要方向,但其三方面的职业素养培养的诉求有差异。根据企业的需求反馈,认为在具体的职业素养培养中应将职业态度培养放在首位。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积极进取精神和创新开拓意识等理念恰巧与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所提倡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相一致。
其次,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职业道德培养。奉献精神、敬业精神、服务精神、诚信公正、遵纪守法等均是反应职业道德标准的主要方面。这些评判标准,事实上更是从社会角度强调作为良好社会公民的评判标准。其道德培养更体现了一种社会诉求。
最后,强调包括职业价值观、职业定位、职业理想、职业管理意识等内容的职业意识的培养。这些方面虽然从企业角度来看不是迫切需要的,但从学生个人角度,却意义深刻。拥有良好职业意识的毕业生,往往能正确选择工作岗位,不频繁跳槽,踏实工作。从长远来看,更容易为企业创造持续的价值。
(三)职业素养各方面培养应以企业和社会需求为主
企业对目前中职毕业生整体职业素养认同率不高,对职业素养各方面的需求均较高。中职院校作为国家教育的服务机构,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应以企业、社会和个人三方面的诉求为核心,在考虑各个具体要素均衡培养的同时,要关注当前学生们缺失较严重的素养或企业与社会迫切希望提高的素养。如职业意识中的职业管理意识,职业道德中职业法律意识和公正公平素养,职业态度中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等。
参考文献:
[1]陆刚兰.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111-112.
[2]黎光明.要重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J].当代教育论 坛.2007,(8):125-127
[3]迟保忠.如何培养职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10,(5):274-275?
[4]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