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引导七年级学生掌握政治材料分析题的审题方法
【作者】 王庆玲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三十六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七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思维的广度、深度、力度不够,一般不重视审题。因而在回答材料分析题的问题时往往出现思路偏差,或回答不完整等现象。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审题能力培养,待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审题方法后,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审题,这样学生做材料分析题能力也就逐步得到了提高,不久后面对开放性、综合性的中考试题也不会有太大的困难了。
关键词:七年级学生 政治材料分析题 审题能力 审题方法
材料分析题是中考试题中要求最高,最能体现开放性、综合性的题型。这类试题的基本特点是:材料多样,设问灵活、知识综合、答案开放。要做好材料分析题,关键要审题。七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思维的广度、深度、力度不够,一般不重视审题。他们往往拿起题目读题,不正视问题,即使浏览了也不推敲。因而在回答材料分析题的问题时往往出现思路偏差,或回答不完整等现象。如何引导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呢?在实践中我摸索出这样几种方法:
一、教会学生读题方法,使得审题清晰
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困惑:在作业或检测中,许多学生没有看清题目要求,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导致错误。若教师再把题目读一读,或者让学生再重新做一次,他们就会做对了。这些同学“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点就会”。我们分析错误原因,往往就会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马虎的帽子。但是我们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并不是粗心、马虎惹的祸。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
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作准备。我在教学中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如要求学生可以轻声读、默读等,边读边划出问题的重点词句,同时,要求学生对这些重点词句要加重语气读或放慢速度读。每道题至少读两遍,弄清题目要求,详细理解题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读题能力。
二、学会审查“题眼”,确立考点
材料分析题主要考察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找“题眼”,即问题的关键词,这是问题的中心所在,是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关键。
具体解题步骤是:
第一步:通过读题,找准考点。抓住材料或问题里边关键的词、句,反复、仔细揣摩材料,明确题目中心意思,目的是为找到知识点。
第二步:联系题目的设问,回归教材找到相关知识点组织答案。在回答问题时,书本知识与材料内容都要有所运用,一般来说,先答出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再对给出的材料加以分析。有的时候,题目的答案就在给出的材料中,只要把语言重新组织一下就可以了。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三课阅读了伐木工人巴尼求生的故事,思考问题: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首先,我让学生整体阅读材料,然后让他们在关键句下划横线,分析后明确材料中心意思是:巴尼在伐树中受伤,为了挽救自己的生命,只好锯掉自己的右腿!根据这个中心意思,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如何珍爱生命。然后,我们回归教材,找到相关知识点组织答案,先答出书本上珍爱生命的做法,再用材料中巴尼的做法加以说明。
三、带领学生由浅入深分析问题
材料分析题中有些问题设问带有深度,让学生一下回答出你想要的答案,似乎有点难,这时不妨在这个问题之前,先设几个简单的小问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例如:我们学习了七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二框《学会调控情绪》,我让学生讨论:我们情绪的表达是不是自己个人的事?大部分学生说:“是。”可见学生还没有理解这个问题。为了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这时我设计这样两个问题:第一,考试成绩出来后,成绩考的好的同学喜形于色,大声喧哗,成绩不好的同学,你能想象他们当时的心情么?在同学们得出肯定结论后,我又提出第二个问题:成绩考的好的同学,他们当时的情绪表达是否合适?这时学生已经可以得出正确结论了。最后再提出问题:情绪的表达是否只是自己的事情?通过这样由浅入深的分析,学生理解了为什么“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
四、明确材料分析题类型,根据问题类型,确定方法
确定问题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后,我们会发现不同类型的材料分析题,解题方法也不相同。究竟要采用哪种方法就要看我们对问题类型的分析与判断,根据试题的特征确定试题类型,再初步确定方法。材料分析题具体分类和解题技巧,我总结有以下一些:
(一)根据材料呈现形式不同,材料分析题可分为:
(1)文字式: 背景材料为一段或几段文字,重在考查考生的阅读、概括、分析、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答文字式材料分析题,一要认真阅读材料,筛选、提取其中的有效信息;二是回归教材,明确材料涉及的教材知识有哪些;三要运用教材中的知识分析材料。
(2)图表式:包括图像、表格等形式
解答图表式材料分析题的关键是看懂图表,能从图表数据中看出规律或发展趋势。图表一般有标题、内容和注释三部分组成,因此,看懂图表也要从这三方面着手。一看标题,明确图表主题;二看内容,通过“上下左右”对比全面分析数据;三看注释,综合分析图表。
(3)漫画式:漫画具有简洁明了、形象生动的特点。漫画题综合考察了考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解答漫画式材料分析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漫画。
第一步,看“题”。标题是漫画的眼睛,能补充说明画面不便给出但又十分重要的信息。透过这个“画眼”,可以洞察整幅漫画的主题。
第二步,“观画”。一是观察画中的人或物,这是理解漫画寓意的基础;二是观察画面的细节,漫画往往就是通过某些细节彰显寓意,因此观察漫画必须注意观察细节。 (下转第19页)
(上接第74页)
第三步,读“文”。漫画为了表达其寓意,常配有说明性文字,这些文字是对漫画的提示或注解。因此,读懂这些说明行文字有时会成为弄清漫画寓意的“金钥匙”。
第四步,思意。在前三步的基础上,正确理解画面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弄清出现这些人物言行或现象的条件及原因。最后,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概括出漫画的寓意。
(二)根据设问类型不同,材料分析题可分为以下几类:
(1)归纳式:要求考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归纳出一个结论,即回答“是什么”常见的设问形式为“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体现)了……”
(2)演绎式:要求考生运用基本观点或原理,对材料作出合理的说明或解释。常见的设问形式有“为什要……”“如何理解……”“谈谈你对……的认识(看法)等。
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首先明确考查的基本观点或原理是什么;然后运用这些基本观点或原理,论证分析材料中的观点或行为。
(3)评析式:要求考生对材料中的人物言行或现象进行评析,重在考查考生的判断分析能力。
解题技巧是:首先对言行或者现象进行判断,明确其性质;然后运用材料知识说明判断的依据,即“为什么对、为什么错”;最后指出正确的观点或做法,或指出错误观点或言行的危害。
(4)启示式:常见的设问形式为:“……给我们(你)什么启示”。
解题技巧是:首先回答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以及这些问题或现象会带来怎样的结果(是什么);继而分析产生这些问题或现象的原因(为什么);最后就问题或现象提出相应的建议,或指出应作怎样的选择(怎么办)。
(5)行为要求式:常见的设问形式有“青少年应该怎么做”“请你就……提出合理化建议”等。
解题技巧是:作答要结合自身和生活实际,先要搞清哪些人应该做,能做什么,做法要合情合理、具体可行,切忌漫无边际。
五、答题时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在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以上做材料分析题的方法和歩骤时,我还要求学生答题时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答案要落实“四化”,即学科化、要点化、序号化、 层次化,这样做能给阅卷老师良好的印象,避免学生答题没有条理,语无伦次,东拉西扯;
(2)看分答题。材料分析题答案一般按点给分,2分一点。如题目问题设为6分,一般会有3个要点需要回答。作答时,要求学生可稍微多答一点,写3—4个要点,保证回答全面和完整。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因此在起始年级的教学中,作为教师我特别注重学生的审题能力培养,待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审题方法后,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审题,这样学生做材料分析题能力也就逐步得到了提高,不久后面对开放性、综合性的中考试题也不会有太大的困难了。
参考文献:
(1)《2011年版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2)《思想品德》初级中学教科书
(3)《思想政治课教学》、《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杂志
(4)3edu资源网(k.3edu.net)、中学学科网(www.zxxk.com)
(5)七年级上下册单元检测、课时测评等教辅资料
关键词:七年级学生 政治材料分析题 审题能力 审题方法
材料分析题是中考试题中要求最高,最能体现开放性、综合性的题型。这类试题的基本特点是:材料多样,设问灵活、知识综合、答案开放。要做好材料分析题,关键要审题。七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思维的广度、深度、力度不够,一般不重视审题。他们往往拿起题目读题,不正视问题,即使浏览了也不推敲。因而在回答材料分析题的问题时往往出现思路偏差,或回答不完整等现象。如何引导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呢?在实践中我摸索出这样几种方法:
一、教会学生读题方法,使得审题清晰
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困惑:在作业或检测中,许多学生没有看清题目要求,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导致错误。若教师再把题目读一读,或者让学生再重新做一次,他们就会做对了。这些同学“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点就会”。我们分析错误原因,往往就会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马虎的帽子。但是我们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并不是粗心、马虎惹的祸。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
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作准备。我在教学中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如要求学生可以轻声读、默读等,边读边划出问题的重点词句,同时,要求学生对这些重点词句要加重语气读或放慢速度读。每道题至少读两遍,弄清题目要求,详细理解题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读题能力。
二、学会审查“题眼”,确立考点
材料分析题主要考察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找“题眼”,即问题的关键词,这是问题的中心所在,是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关键。
具体解题步骤是:
第一步:通过读题,找准考点。抓住材料或问题里边关键的词、句,反复、仔细揣摩材料,明确题目中心意思,目的是为找到知识点。
第二步:联系题目的设问,回归教材找到相关知识点组织答案。在回答问题时,书本知识与材料内容都要有所运用,一般来说,先答出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再对给出的材料加以分析。有的时候,题目的答案就在给出的材料中,只要把语言重新组织一下就可以了。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三课阅读了伐木工人巴尼求生的故事,思考问题: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首先,我让学生整体阅读材料,然后让他们在关键句下划横线,分析后明确材料中心意思是:巴尼在伐树中受伤,为了挽救自己的生命,只好锯掉自己的右腿!根据这个中心意思,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如何珍爱生命。然后,我们回归教材,找到相关知识点组织答案,先答出书本上珍爱生命的做法,再用材料中巴尼的做法加以说明。
三、带领学生由浅入深分析问题
材料分析题中有些问题设问带有深度,让学生一下回答出你想要的答案,似乎有点难,这时不妨在这个问题之前,先设几个简单的小问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例如:我们学习了七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二框《学会调控情绪》,我让学生讨论:我们情绪的表达是不是自己个人的事?大部分学生说:“是。”可见学生还没有理解这个问题。为了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这时我设计这样两个问题:第一,考试成绩出来后,成绩考的好的同学喜形于色,大声喧哗,成绩不好的同学,你能想象他们当时的心情么?在同学们得出肯定结论后,我又提出第二个问题:成绩考的好的同学,他们当时的情绪表达是否合适?这时学生已经可以得出正确结论了。最后再提出问题:情绪的表达是否只是自己的事情?通过这样由浅入深的分析,学生理解了为什么“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
四、明确材料分析题类型,根据问题类型,确定方法
确定问题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后,我们会发现不同类型的材料分析题,解题方法也不相同。究竟要采用哪种方法就要看我们对问题类型的分析与判断,根据试题的特征确定试题类型,再初步确定方法。材料分析题具体分类和解题技巧,我总结有以下一些:
(一)根据材料呈现形式不同,材料分析题可分为:
(1)文字式: 背景材料为一段或几段文字,重在考查考生的阅读、概括、分析、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答文字式材料分析题,一要认真阅读材料,筛选、提取其中的有效信息;二是回归教材,明确材料涉及的教材知识有哪些;三要运用教材中的知识分析材料。
(2)图表式:包括图像、表格等形式
解答图表式材料分析题的关键是看懂图表,能从图表数据中看出规律或发展趋势。图表一般有标题、内容和注释三部分组成,因此,看懂图表也要从这三方面着手。一看标题,明确图表主题;二看内容,通过“上下左右”对比全面分析数据;三看注释,综合分析图表。
(3)漫画式:漫画具有简洁明了、形象生动的特点。漫画题综合考察了考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解答漫画式材料分析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漫画。
第一步,看“题”。标题是漫画的眼睛,能补充说明画面不便给出但又十分重要的信息。透过这个“画眼”,可以洞察整幅漫画的主题。
第二步,“观画”。一是观察画中的人或物,这是理解漫画寓意的基础;二是观察画面的细节,漫画往往就是通过某些细节彰显寓意,因此观察漫画必须注意观察细节。 (下转第19页)
(上接第74页)
第三步,读“文”。漫画为了表达其寓意,常配有说明性文字,这些文字是对漫画的提示或注解。因此,读懂这些说明行文字有时会成为弄清漫画寓意的“金钥匙”。
第四步,思意。在前三步的基础上,正确理解画面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弄清出现这些人物言行或现象的条件及原因。最后,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概括出漫画的寓意。
(二)根据设问类型不同,材料分析题可分为以下几类:
(1)归纳式:要求考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归纳出一个结论,即回答“是什么”常见的设问形式为“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体现)了……”
(2)演绎式:要求考生运用基本观点或原理,对材料作出合理的说明或解释。常见的设问形式有“为什要……”“如何理解……”“谈谈你对……的认识(看法)等。
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首先明确考查的基本观点或原理是什么;然后运用这些基本观点或原理,论证分析材料中的观点或行为。
(3)评析式:要求考生对材料中的人物言行或现象进行评析,重在考查考生的判断分析能力。
解题技巧是:首先对言行或者现象进行判断,明确其性质;然后运用材料知识说明判断的依据,即“为什么对、为什么错”;最后指出正确的观点或做法,或指出错误观点或言行的危害。
(4)启示式:常见的设问形式为:“……给我们(你)什么启示”。
解题技巧是:首先回答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以及这些问题或现象会带来怎样的结果(是什么);继而分析产生这些问题或现象的原因(为什么);最后就问题或现象提出相应的建议,或指出应作怎样的选择(怎么办)。
(5)行为要求式:常见的设问形式有“青少年应该怎么做”“请你就……提出合理化建议”等。
解题技巧是:作答要结合自身和生活实际,先要搞清哪些人应该做,能做什么,做法要合情合理、具体可行,切忌漫无边际。
五、答题时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在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以上做材料分析题的方法和歩骤时,我还要求学生答题时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答案要落实“四化”,即学科化、要点化、序号化、 层次化,这样做能给阅卷老师良好的印象,避免学生答题没有条理,语无伦次,东拉西扯;
(2)看分答题。材料分析题答案一般按点给分,2分一点。如题目问题设为6分,一般会有3个要点需要回答。作答时,要求学生可稍微多答一点,写3—4个要点,保证回答全面和完整。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因此在起始年级的教学中,作为教师我特别注重学生的审题能力培养,待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审题方法后,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审题,这样学生做材料分析题能力也就逐步得到了提高,不久后面对开放性、综合性的中考试题也不会有太大的困难了。
参考文献:
(1)《2011年版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2)《思想品德》初级中学教科书
(3)《思想政治课教学》、《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杂志
(4)3edu资源网(k.3edu.net)、中学学科网(www.zxxk.com)
(5)七年级上下册单元检测、课时测评等教辅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