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创新途径 以德立校

【作者】 段金伍

【机构】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海滨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我校确立了“海纳百川,立心天地”的办学理念,对学生德育教育理念、教育载体、教育阵地等方面进行探究,突破思维定势,转变理念视点,创新教育途径,走入学生内心,带领学生进入一个更高的人生境界,实现着师生、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同步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创新;德育;途径
  教育是一个激荡心智、沐浴灵府、贞立人格、彰显个性的活动,它的核心价值是铸人铸魂。所以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蓄一泓清泉,以德立校,沉淀成一种温暖和感动,以激荡师生的心灵和智慧,漂洗浮躁与尘垢,使全校师生强体健能,昂扬向上,日进日新!多年来,我校在“海纳百川,立心天地”的办学理念引领下,不断创新途径,努力打造特色德育品牌,持续推动了师生、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同步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转变德育视点,形成符合小学生特点的的德育理念
  德育教育过程中,出现一个怪现像:在小学讲大德育,在大学讲行为习惯,德育教育顺序颠覆,导致小学生道理明白一大堆,行为不合基本规范。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时常有之,每次查到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他们都会立刻认错,并能说出错在哪里,但过后会一如既往地犯错。反思“纸屑不是我扔的,所以我没有捡起来”事件,转变理念视点,我校把德育教育细化分解,变成小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常规行为,形成思想大处着眼、行为小处着手的德育教育新理念。
  1、德育理念视点的新定位——让“守纪律”变成“尽责任”
  在我们大部分人传统的观念中,纸屑不是“我”丢的,“我”没有责任捡。因为不是“我”丢的,“我”不捡,没有错。学生说的理直气壮,老师认同学生的观点。为了这小小的纸屑,老师设法诱导,也不一定能查得出是谁丢的。即使是查出了丢纸屑的人,也还是把纸屑捡起来。这种追究责任——分清责任——负起责任的过程已不适应现代学校德育教育。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因为最简单的道理是:“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由此,我校老师在班级工作中,把这种责任意识渗透到学生心中,倡导负起责任,纸屑我捡,卫生我打扫。从而杜绝了相互推诿,责任明确,环境整洁。
  同理推论,感恩父母,回家做任何事情,都将成为一个“好孩子”的责任。
  2、德育理念视点的新支柱——让经典指引学生德行、润泽学生生命
  小学生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区域是形成健康快乐的心态,我校借助经典的力量,把深奥的道理转变为有趣的故事、可行的行为,还学生心灵一片明亮的天空,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和处事方式。
  二、选准德育教育载体,让德育教育化解为日常小事
  在新的德育理念指导下,我校对班级常规工作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轻德育理念灌输,重德育行为实践,把高高的德育大道理,化为触手可为的日常行为。
  1、校园区域定人定责化----把责任心衍化为习惯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保持卫生区域的整洁干净和文明安全是一件非常耗费师生时间和精力的事情,而且还常常管理不到位造成班级扣分、同学间相互推责等各种矛盾。新学年伊始,我校各班做好以下四步工作。一是把班级承担的区域卫生(班内、走廊、特种室、校园)全部细化,按班级人数确定岗位职数,提出每个卫生区域岗位的打扫方法和要求,打印成“班级卫生区域责任岗位一览表”。二是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览表,详细讲述,让学生明白各个岗位职责、方法和要求。三是组织全班同学竞岗,按照差生有先、班干部最后的原则,学生一个个申请自己的岗位,确保岗位的分配公平公正和以后工作的顺利进行。四是建立检查小组,由卫生委员、安全督查员、各区域小组长形成检查小组,每天定时检查一次和随检。岗位的确定半年一次,不再改变。
  由于改变了小组制和轮岗制,学生把自己的责任衍化为习惯。每天到校后,不用大呼小叫的催促、不用相互的监督,每人迅速而高效的打扫完自己的卫生区域,并能真正做到轻声慢步,各班级长时间忙碌卫生和课间追逐打闹的现象悄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朗朗的读书声。
  2、多种德育活动日常化----让学生心灵之花悄然绽放
  学校文明责任岗与各班级学生日常行为评价有机结合,相互制约与互动,以星级对学生每一天、每一周、每月、每学期跟踪评定,让学生的日常言行“有法可依”,从而形成了个人自我奋进与学校总体指导相结合的明言导行新思路,就像一面镜子,时刻引领学生文明、向上。
  三、拓展德育教育阵地,让家庭教育成为助推力
  教师和家长,正在逐步承担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重角色。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成为夯实班级德育教育成效的关键。
  1、强化家长培训,打造家长过硬的家教本领
  我校确定了“高强度、大容量、勤反馈、重操作”的家长培训思路。主要的途径是:(1)、定期学习、及时反馈。(2)、外聘家长、一起探讨。(3)、真诚交流、纠错提升。
        2、依托教育载体,激发家长超常的教育活力
  为营造良好的家教环境,我校举办了两个活动。一是开展争当书香家庭活动,让家长和孩子踏上了共同成长的道路。二是举办“一手好字,现在开始”书法竞赛活动,深受学生、家长好评,家庭成为德育教育的后方阵地。另外,家长参与的趣味运动会、田径运动会、1分钟跳绳等活动,让家庭教育之花遍地开放。
  放弃了说教和呵斥,老师们把自己定位为学生的一员,接受学生的监督,和学生一同成长。现今的海滨小学,正沿着以德育人的新路子,实现着师生、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同步可持续发展,这种螺旋式上升的发展态势,让我们累并快乐着。造福一方百姓,荣幸一代孩子,我们将为进一步提高学校社会满意度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天高.孩子的许多问题,根源都出在责任心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6).
  [2]杨启华.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道德建设.中国德育,2009(1).
  [3]殷景录.礼仪教育,从细节入手.中国德育,2011,(2).
    [4](法)罗曼.罗兰著,郭奇主编.名人传.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