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鲜明个性

【作者】 段仕利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渠河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培养学生个性,促进学生个性鲜明发展是语文教学作为奠基学科的重要使命。我们要创新策略,多措并举,用个性化的教来带动学生个性化的学,促进学生个性飞扬,成就一个鲜明的“我”。
  关键词:小学语文  鲜明个性  培养
  抹杀个性的教育是不尊重生命的教育,是“以人为本”思想和因材施教原则的敌对行为。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个性培养,明确要求教师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以达到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培养的目的。然而,很多教师功利思想太强,只为“应试”努力,注重知识传授和解题技能培养,忽视了学生个性培养。这不仅有悖新课标精神,也是对语文教育初衷的否定。语文的奠基性决定了必然要担当起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重任,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必然要高度重视,并想方设法予以落实。
  一、缩短师生距离,营造个性化发展氛围
  古人云:“爱其师,方能信其道。”但我认为要实现生爱师的目的,必以师爱生为前提。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才能缩短师生距离,赢得“爱其师,信其道”的教育境界。要培养学生个性,促进其个性良好发展,我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自己成为学生信得过、值依赖的学习伙伴。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打造出个性化生长的土壤和营造出发展的氛围,搭建起个性和谐发展的平台。为此,我们要把“微笑带进教室”,“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微笑中生活,在微笑中学习,在微笑中合作探究,使学生在微笑中得到了自尊,也找到了自信。在新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教师应该走下讲台,走进孩子中间,心贴心的交流,通过幽默、生动又有趣的语言,使课堂形成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交流对话的合作伙伴,参与学生讨论,倾听学生发言,走进学生心灵,敢于让学生给自己提出不同的意见,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教师应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每一位学生都寄予合理的期望,并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鼓励,使学生体验到作为人的尊严和幸福感。
  二、丰富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
  没有个性,就没有自信,更不会有灵光闪现的创新。但个性不是曹操说到就到,需要教师长期培养。实践证明,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是培养学生个性的有效途径。为此,新课标就明确提出了:“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要创新教学模式,以教引学,丰富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下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经历观察、调查、阅读等语文学习活动,从而发展语文素养,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在多次成功中扬起自信,在愉悦中飞扬个性。
  三、运用激励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化行为
  激励是“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催化剂,是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的精神动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要培养学生良好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化行为发展,在处理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方式上有与众不同的见解和手段,是非激励评介而难为之的。激励本是管理学的重要内容,但对学生发展也尤为重要。教师不应做激励评价的吝惜者,要敢于、并善于把贴心的话、鼓动人心的话和小奖品以奖赏的方式点赞给学生,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成功、体验到创新思考带来的收获、带来的愉悦。教学中,很多学生就有标新立异的创见,解决问题的个性方法,但由于没有得到教师、同学的肯定而石沉大海,因而没有后劲。所以,我们教师不应吝惜几句赞美的话或几朵小红花。当学生想法有道理,虽表达得不够清楚,但我们也不可全盘否定,可以说,“你的想法很有道理,老师已经明白了你的意思,如果说得更明朗些,那么大家都能明白你的意思了,试试看。”即使学生的想法完全错误,也应用委婉的口气说:“看得出,你正在积极思考,但这种结论是错误的,没关系,再想想。”如果有学生想法出乎老师的意料,但又有道理,教师可以欣喜地说:“好!有创新,老师也从你的想法中长了见识。”这些激励的评价,谁听谁乐意,谁都会产生更大学习努力。当然激励的语言要注意恰到好处。千万不要言过其实,给人带来虚假感觉,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单调枯燥,机械重复一些套语。
  四、尊重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因材施教原则告诉我们,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正确认识学生差异、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前提。学生之间不仅有生活经验的差异,还有知识基础、智力背景等差异。教师只有尊重这些客观存在的差异,才能实施有个性教,引导学生有个性的学,从而成就有个性的人。传统教学,由于“齐步走”的教学方法和“一刀切”的评价体制,让很多后进学生跟不上教、学步伐而渐失自信,成为千人一面的“坏小孩”。即使他们在课堂中彰显智慧灵光的举动,也被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给这个良好的动态生成抹杀了。这就是不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的成果,是不利于个性发展的。例如在教学《坐井观天》时,一个成绩较差学生说青蛙还是呆在井里好,当其他学生被这一答案惊呆时,他表达了这样的看法:外面的世界虽好,但到处是垃圾、有害物质多,污染太严重,还是井里清静,环保。正当人们追求闲适清幽生活的今天,这何尝不是人们的向往。这难道这孩子有错吗?这决不是纵容学生调皮,恰恰相反,这样做不仅给了孩子极大的尊重和理解,更是保护了学生课堂与生活相结合的思维和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自信心。同时这也是新课程的要求,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张扬。
  总之,培养学生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我们教师不应在“应试”教育的路上忽视,更不能“以教代灌”、“以教抢学”,扼制学生个性发展。只有营造良好氛围,创新学习方式,让有个性的教带动有个性的学,促进学生个性飞扬,成就一个独立的“我”,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初衷。
  参考文献:
  【1】朱兆兰,浅谈个性化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J].华章,2011。
  【2】韦志成,语文教学思维论[J].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崔丽娟,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J].中国教育之窗,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