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论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作者】 冯 勇 何金春 晋 强 罗立全
【机构】 新疆农业大学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吸引和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一方面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科研项目的试验开展,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思维及思考问题能力,是其创新技能培养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创新能力
为认真落实国家及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中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在高等学校中实施质量工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要求,结合《新疆农业大学“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精神,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我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培养和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新技能,对实现新疆地区长治久安和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目前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教学是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用以培养学生具有动手、创新方面的能力,通过结构试验教学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工程整体概念,学习工程结构基本知识,并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具有广泛的工程能力和应用技术能力。而目前由于试验场地及试验仪器的限制,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结构试验教学工作只是停留在让民族大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受试验条件及仪器限制,没有实现每个民族学生实际动手的机会,这样一方面造成民族学生对于课本上的知识内容可能存在于大脑之中的“死记硬背”状态,而没有真正的领会贯通;另一方面也造成民族学生只会说,不会做,在以后毕业就业过程中,由于动手能力不强,没有实际能力的窘境。通过这几年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民族毕业生去就业单位工作后的反馈意见,结合目前较新的结构试验内容开展土木工程专业民族学生结构试验操作项目显得越来越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二、土木工程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情况介绍
为了使我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大力提倡绿色建筑设计、施工,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节约能源,在民用建筑工程领域进行建筑节能强制性设计,加强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与国际建筑市场接轨,而这些较新的知识内容大学生通过教材是学习不到的,这就需要通过民族大学生参与教师相关科学研究项目工作,扩大民族学生学习的知识内容,培养民族大学生的创造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技术创新能力,培养民族大学生实践中发展工程技术学科的潜力,更好地在高科技发展中立足,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结合目前本人主持国家基金项目“棉花秸秆草砖房屋抗震性能及热工性能研究(51268056)”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子课题“西北严寒农牧区抗震节能农宅及设施农业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BAJ12B05-5)”研究内容进行土木工程专业新的结构试验研发,由于目前该方面试验还处于空白,需要先进行该方面的探索,为以后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试验开设进行相关的研究探索。在土木工程民族班10级选择8人,进行相关试验研究。
通过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科研项目试验,不仅在学院的结构工程实验室内建立结构试验操作实习场地,而且培养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强,进行新结构试验教学,将结构试验仪器发挥最大工作水平,提高仪器在教学过程中地实际应用,培养和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专业兴趣小组1个,与教师共同申报专利1项,发表研究论文1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参与科研项目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技能培养的作用
1)参与科研项目有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提高知识理解力,学以致用
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受汉语水平的限制,汉语理解力有限,大多数民族学生喜欢将所学知识“死记硬背”。而参与科研改变民族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局面。通过参加科研项目使民族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亲身感受发现和探索知识的乐趣和激情,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促使民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慢慢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参与、积极思维转变,能主动适应市场的需求,能适应充满挑战和变化的工作。
2)参与科研项目有利于培养民族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
科学研究是一种复杂、严谨、创造性的劳动,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科研,在教师规定科研项目研究内容基础上,发挥民族学生相对独立地完成科研项目论证、试验方案设计、试验仪器熟悉、应用操作,以及数据收集、整理,通过自主分析得出试验结论,完成项目结题报告的撰写等。经过这些科研活动的过程,培养和提高民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科学研究工作的训练,不仅有利于民族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增强,而且还有利于民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诸如团队号召能力、知识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3)民族大学生参与科研有利于促进和提高教师科学研究水平
吸收民族大学生参加科研工作,不仅完全打破过去我们认为由于民族大学生汉语水平不高,理解力差,不能完成科研工作的担心,而且发现民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一样和教师有很好交流,很认真完成教师安排的科研工作,完成工作质量较好。同时民族大学生精力旺盛,思维敏捷,加班进行数据记录,对于试验结果也敢于和教师争论,富有批判和质疑精神。通过教师指导,他们也有可能在研究中取得一些创新性的突破,比如我的钢渣混凝土盾构圆管片研究就是民族学生给我很好提出研究内容建议,使自己的科学研究带来新的研究突破方向,为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做出很大帮助。
4)民族大学生参与科研有利于培养好的民、汉感情和团体合作
现在的科学技术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年代,跨学科的高端科技不再是靠单人作战就能解决问题的。因此,民族大学生在参与科研过程中,汉族教师和民族学生之间、民族同学和汉族同学之间一起工作学习,大家没有约束、限制的交流,相互学习民族间风俗习惯,互相理解和尊重生活习惯,彼此理解,建立一个比较和谐的民族关系,这些我觉得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地区是多么重要啊!同时在科研项目的试验开展过程中,大家彼此需要不断地进行交流、讨论和论证。通过科研项目开展,大家相互信任、包容,最后地科研成果教师和民族学生共享等等,培养民族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与他人密切合作的团队精神。在科研实践活动中,民族学生逐步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人。
四、结语
通过民族大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可以使民族大学生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培养民族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根据新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服务为契机加强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沟通和联系,掌握和了解当前行业的发展和人才的需求及趋势,形成教学、科研、服务有机结合的新模式。通过该教研课题的实施,我认为民族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可以培养的,创新应用能力也是能训练出来的,其关键就是要健全科学的体制、机制、制订可行的培养目标,研究切实的实施方案,以及加强有效的组织保障。
注:本文受到2014年新疆农业大学教研教改项目“结合教师科研项目结构试验研发的土木工程专业民族大学生创新项目研究”资助。
参考文献:
1.宋慈安,冯佐海,庞保成.参与科研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J].中国地质教育,2007(3):70~73
2.季诚钧,黄昌财.高校本科生科研的意义、现状与措施[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3(4):95~98
3.张海燕.坚持开展科研训练活动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21~22
4.朱路芳.发挥科研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0(2):32~34
5.邵红艳,单佳平.学生科研高校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0):115~117
6.黄文光.科研训练计划的实施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8):142~143
作者简介:冯勇(1971—),男,四川巴中人,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师,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土木工程施工、结构及新型材料研发工作。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创新能力
为认真落实国家及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中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在高等学校中实施质量工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要求,结合《新疆农业大学“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精神,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我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培养和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新技能,对实现新疆地区长治久安和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目前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教学是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用以培养学生具有动手、创新方面的能力,通过结构试验教学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工程整体概念,学习工程结构基本知识,并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具有广泛的工程能力和应用技术能力。而目前由于试验场地及试验仪器的限制,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结构试验教学工作只是停留在让民族大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受试验条件及仪器限制,没有实现每个民族学生实际动手的机会,这样一方面造成民族学生对于课本上的知识内容可能存在于大脑之中的“死记硬背”状态,而没有真正的领会贯通;另一方面也造成民族学生只会说,不会做,在以后毕业就业过程中,由于动手能力不强,没有实际能力的窘境。通过这几年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民族毕业生去就业单位工作后的反馈意见,结合目前较新的结构试验内容开展土木工程专业民族学生结构试验操作项目显得越来越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二、土木工程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情况介绍
为了使我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大力提倡绿色建筑设计、施工,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节约能源,在民用建筑工程领域进行建筑节能强制性设计,加强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与国际建筑市场接轨,而这些较新的知识内容大学生通过教材是学习不到的,这就需要通过民族大学生参与教师相关科学研究项目工作,扩大民族学生学习的知识内容,培养民族大学生的创造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技术创新能力,培养民族大学生实践中发展工程技术学科的潜力,更好地在高科技发展中立足,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结合目前本人主持国家基金项目“棉花秸秆草砖房屋抗震性能及热工性能研究(51268056)”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子课题“西北严寒农牧区抗震节能农宅及设施农业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BAJ12B05-5)”研究内容进行土木工程专业新的结构试验研发,由于目前该方面试验还处于空白,需要先进行该方面的探索,为以后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试验开设进行相关的研究探索。在土木工程民族班10级选择8人,进行相关试验研究。
通过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科研项目试验,不仅在学院的结构工程实验室内建立结构试验操作实习场地,而且培养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强,进行新结构试验教学,将结构试验仪器发挥最大工作水平,提高仪器在教学过程中地实际应用,培养和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专业兴趣小组1个,与教师共同申报专利1项,发表研究论文1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参与科研项目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技能培养的作用
1)参与科研项目有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提高知识理解力,学以致用
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受汉语水平的限制,汉语理解力有限,大多数民族学生喜欢将所学知识“死记硬背”。而参与科研改变民族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局面。通过参加科研项目使民族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亲身感受发现和探索知识的乐趣和激情,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促使民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慢慢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参与、积极思维转变,能主动适应市场的需求,能适应充满挑战和变化的工作。
2)参与科研项目有利于培养民族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
科学研究是一种复杂、严谨、创造性的劳动,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科研,在教师规定科研项目研究内容基础上,发挥民族学生相对独立地完成科研项目论证、试验方案设计、试验仪器熟悉、应用操作,以及数据收集、整理,通过自主分析得出试验结论,完成项目结题报告的撰写等。经过这些科研活动的过程,培养和提高民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科学研究工作的训练,不仅有利于民族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增强,而且还有利于民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诸如团队号召能力、知识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3)民族大学生参与科研有利于促进和提高教师科学研究水平
吸收民族大学生参加科研工作,不仅完全打破过去我们认为由于民族大学生汉语水平不高,理解力差,不能完成科研工作的担心,而且发现民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一样和教师有很好交流,很认真完成教师安排的科研工作,完成工作质量较好。同时民族大学生精力旺盛,思维敏捷,加班进行数据记录,对于试验结果也敢于和教师争论,富有批判和质疑精神。通过教师指导,他们也有可能在研究中取得一些创新性的突破,比如我的钢渣混凝土盾构圆管片研究就是民族学生给我很好提出研究内容建议,使自己的科学研究带来新的研究突破方向,为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做出很大帮助。
4)民族大学生参与科研有利于培养好的民、汉感情和团体合作
现在的科学技术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年代,跨学科的高端科技不再是靠单人作战就能解决问题的。因此,民族大学生在参与科研过程中,汉族教师和民族学生之间、民族同学和汉族同学之间一起工作学习,大家没有约束、限制的交流,相互学习民族间风俗习惯,互相理解和尊重生活习惯,彼此理解,建立一个比较和谐的民族关系,这些我觉得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地区是多么重要啊!同时在科研项目的试验开展过程中,大家彼此需要不断地进行交流、讨论和论证。通过科研项目开展,大家相互信任、包容,最后地科研成果教师和民族学生共享等等,培养民族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与他人密切合作的团队精神。在科研实践活动中,民族学生逐步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人。
四、结语
通过民族大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可以使民族大学生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培养民族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根据新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服务为契机加强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沟通和联系,掌握和了解当前行业的发展和人才的需求及趋势,形成教学、科研、服务有机结合的新模式。通过该教研课题的实施,我认为民族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可以培养的,创新应用能力也是能训练出来的,其关键就是要健全科学的体制、机制、制订可行的培养目标,研究切实的实施方案,以及加强有效的组织保障。
注:本文受到2014年新疆农业大学教研教改项目“结合教师科研项目结构试验研发的土木工程专业民族大学生创新项目研究”资助。
参考文献:
1.宋慈安,冯佐海,庞保成.参与科研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J].中国地质教育,2007(3):70~73
2.季诚钧,黄昌财.高校本科生科研的意义、现状与措施[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3(4):95~98
3.张海燕.坚持开展科研训练活动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21~22
4.朱路芳.发挥科研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0(2):32~34
5.邵红艳,单佳平.学生科研高校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0):115~117
6.黄文光.科研训练计划的实施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8):142~143
作者简介:冯勇(1971—),男,四川巴中人,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师,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土木工程施工、结构及新型材料研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