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班级管理须多措并举

【作者】 蒋雪梅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南街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要建设一个班风正、学风浓的良好班级,班主任必须想方设法加强管理,既有面上的管,也要注重细节的管,既要硬性管理,更需弹性管理。特别是思想引领,让学生成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主体,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的崇高境界。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班级管理  多措并举
  建设良好班集体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主题,也是班主任工作追求的目标。但随着社会发展,教师普遍反映学生难管、班主任难当。是什么横亘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导致互相矛盾呢?我们在大力建设班级过程中也在不停地追问。为什么学生不服管,班主任不想管呢?曾经和谐的师生绿色通道到哪儿去了?面对一连串问题,我们只能摸索似的来解决。我认为,班级就像一个家,和谐不在,温暖不在,没有爱的氛围和愉悦,谁还想回家?学生感觉不到班级的温暖和爱抚,受伤的心灵没有回航的港湾,快乐的体验没有激励式的分享,学生会觉得班级“有必要”吗?所以,我们作为班主任,作为教育的主体,我们首先应在管理方法上多作探索。下面,我以班级建设重在管理有方为题,谈谈实践体会。
  一、晓之以理,加强学生思想管理
  班级中的思想管理,又可称为班风建设,是班级管理的舆论导向。虽是“软性”的,“弹性”的,但对班级建设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力,也是学生良好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有效载体。所以,我们要建设良好班级,就必须凝聚人心,加强思想教育,注重学生思想管理,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能够“心往一处想”---我们都是班级建设的积极分子;“劲往一处使”---我们都应为良好班级建设出力。只有这样,我们班级建设才不会是班主任的单打独斗,而是全班的凝心聚力。我们知道,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虽有成年人的外在形体,但还不具有成年人应有稳重,表现为遇事冲动,缺乏思想和理性。所以,在各种具体管理工作前后,都应配合一定的思想教育,使之晓之以理,懂得这种管理的必要性和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何意义等。让学生明白晓理之后,就会理解和支持,而不会“软拖硬抗”。但我们班主任也要注意,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无论采取任何措施或运用方法,都要考虑其教育效果和负面影响,如班级出台某项规章制度,一定要向学生们讲清出台的原因和必要性,征求学生意见,以形成共识,同时要了解学生们是否还有更好的建议。
  思想教育不能空洞的说教,更不能无休止的唠叨和粗暴的责骂。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抓住班会课、思想政治课这些平台,在总结上周得失、本周打算时多作表扬,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让做得好的学生获得愉悦,让做得不好的学生受到勉励,产生“做好”的决心和动力。即使有批评之意,也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爱”,千万别把思想教育搞成“斗争课”、“体罚会”,让学生“望课生畏”、“闻风(班风建设)丧胆”,害怕思想教育课。
  二、行之以规,加强班级制度建设
  如果说思想教育是软管理,那制度建设就是硬性规定。校有校规、班有班规,还有全国统一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些“成文的规定”是规范学生学习生活的行为标准,是任何学生都不可逾越的行为底线。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对于这些“规范”,我们可以“细化”,但更多的是执行,让学生认识到制度在人人面前是平等的,人人都是“规范”的执行者,违反“规范”就会受到“规范”的“相应处罚”,从而形成行为规范意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班级缺乏应有的规章和制度,或者虽有规章和制度而不能落实,工作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很大,致使班级经常处于忙乱状态。所以,我们必须加强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这有助于改变班主任以言定规、以权代法的随意局面,体现工作的规范性。
  三、动之以情,加强师生情感沟通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管理越来越为大家所关注,有很多专家认为应是班级管理的重中之重。而加强师生情感沟通便是这一管理理念的“形象化身”。如果说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主要作用于学生的认知和行为层面,那么情感管理则更多地作用于学生的情感层面;如果说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是一种硬性管理,那么情感管理就是一种柔性管理;如果说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是一种显性管理,那么情感管理就是一种隐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只有和情感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最大的管理效益,才能发挥最大的育人功效。那怎样实施情感管理呢?情感管理的宗旨就是爱。正如有人说的那样,教育是爱的事业,班级管理更是爱的艺术。
  四、贵在自主,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我教育。班级管理最好是学生自我管理,管理好一个小细胞,就健康一个大班级。所以,良好班级建设,只能是人人参与、人人管理的班级。在实际教育中,我们多作引导,让学生知道建设良好班级的意义和方法,使其具有“我为班级作贡献”的主人翁意识,主动地参与到班级建设中来。当然,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还是处于主导地位,但管理目标必须通过班级学生内在的努力而实现。班主任是外因,学生是内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从管理的主客体角度看,全班学生既是接受管理的客体,又是进行自我管理的主体。只有当全体学生人人都参加管理,把班主任的管理和学生的自我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班级管理的积极效果。为此,我在实际中是这样进行的,做到人人有岗位,让全班学生都有机会参加管理。但由于学生的水平不一,可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让其分担不同的工作,以形成人人为集体作贡献的良好风气。为了做到人人有岗位,应根据需要巧设岗位:一般情况下,不安排兼职,以让大家都有负责班级工作的机会;有时可一岗多人,一些难管的岗位,可以让多位同学负责,但要明确各自的分工。例如,同样都是值日工作,可让一个人清洁黑板、一个人负责记录团徽佩戴情况、一个人等。
  总之,要建设良好班级,必须想方设法加强管理,既有面上的管,也要注重细节的管,既有硬性管理,更需弹性管理。特别是思想引领,让学生成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主体,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的崇高境界。
  参考文献:
  [1]李彩霞,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一点体会[J].青海教育,2010。
  [2]辛斌、房祥虎,浅谈如何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J].成功(教育),2010.9。
  [3]张迎新、林君华,谈小学班主任工作[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