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思想品德“三五X”课堂教学策略之三维目标的认识和做法
【作者】 袁向飞
【机构】 山东莒南县洙边镇新华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所谓“三五X”就是指落实“三维目标”,即: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目标;落实过程和方法的教育目标;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五个贯彻始终”,即:情感教育贯彻始终;文化育人贯彻始终;探究体验贯彻始终;展示交流贯彻始终;习惯养成贯彻始终。“X”是指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X”因学科不同而不同,同一学科又因课型不同而不同。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三维目标做认真的剖析,通过研读课标,我对三维目标有了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课前深入研究教材,充分备课,制定具体可行的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要从三个维度去考虑,而不能简单地对教参内容进行转载,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深入研究教材,首先列出本节的知识点,接着在它的前面加上可操作的外显行为动词;然后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材的编写意图逐一考虑你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包括教法和学法)教给学生这些知识,同时好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最后再逐一考虑学生在学会这些知识时,能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那些方面的提升。这样就可以制定出具体可行的三维目标,为实施下一步的教学作好充分的准备。
二.课上通过各种形式落实三维目标
1.创设“生活真实”问题情境,为实现三维目标提供有效载体
青少年的良好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形成的教学内容越接近学生的经验,越与学生已有的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教学就会越有效。教学中我们要创设“生活真实”问题情境,就是使学生所学书本知识与个人生活经历之间建立一种认知联系,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经验,通过经验再升华为新的知识、情感、能力。例如,在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是否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然后让自理能力特别突出的张军同学讲述自己独立生活的故事,让学生说说与他的差距在哪里?又该如何改进?这一环节,以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例,设置了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认识到了自己在自理能力方面的不足,思想上受到触动,激发他们培养自理能力的愿望。
2.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提升学生体验
学生的体验大部分来自教师组织的活动,这里讲的活动是指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文本需要而组织采用的学习方式,包括游戏、表演、视频、对话、辩论、讨论、交流等等,如《新自我、新认识》一课让学生从“心中设定的理想形象”入手,然后联系初中生活,设定一个初中生的自我新形象,最后再畅谈对未来的展望。这个主题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体验青春的活力,感悟人生的价值,从而主动地追求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人生。如在学习《做聪明的消费者》时,我提议学生自己表演在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的做法,大家很踊跃,演者认真,观者仔细,都能体会到正确的做法,而正确做法就是本课的学习目标。再比如在上《风雨中我在成长》这一课时,我预先让学生利用双休日采访身边的人物,了解他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中战胜挫折的事迹,然后以报告会、小品、摄影、展板等多种形式介绍给大家。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从而加深了对如何战胜挫折的认识,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实现了资源共享,增长了自己的能力。
3.设置道德实践平台,实现知情意行的有效统一
实践性是《思想品德》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社会道德规范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才能真正内化为他们的品质。教材设置了丰富的实践渠道,通过设置实践平台,开展研究性学习或社会实践等系列活动,拓展知识视野,体验研究过程,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内化思想道德品质,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努力实现知情意行的有效统一。 例如 ,在学习《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一课时,我让学生在课下通过适当的途径、方式开展与其他民族同学间的“手拉手”活动,让学生在行动中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维护我国的民族政策,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三.课后及时反思三维目标
没有反思的教学是永远得不到提高的,简单的,机械的活动,这样的活动会让我们原本应该生机盎然的教育变得枯燥无味,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反思,就不会探索。在上完了一节课之后,教师应立即进行反思,对自己上过课的情况进行回顾与评价,仔细分析自己上课的得失成败,分析课前制定的三维目标是否达成,在落实目标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在哪些方面有待改进,分析自己的教学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在进行第二节教学时教师可以立即进行修改,更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去突破难点,使课堂的教学更为有效。
总之,面对新课改,作为教师要不断的改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策略,力争让每一节思想品德课都能有效实现三维目标,成为学生长知识、长见识、长才干、立思想、塑人格的好课。
一.课前深入研究教材,充分备课,制定具体可行的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要从三个维度去考虑,而不能简单地对教参内容进行转载,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深入研究教材,首先列出本节的知识点,接着在它的前面加上可操作的外显行为动词;然后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材的编写意图逐一考虑你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包括教法和学法)教给学生这些知识,同时好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最后再逐一考虑学生在学会这些知识时,能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那些方面的提升。这样就可以制定出具体可行的三维目标,为实施下一步的教学作好充分的准备。
二.课上通过各种形式落实三维目标
1.创设“生活真实”问题情境,为实现三维目标提供有效载体
青少年的良好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形成的教学内容越接近学生的经验,越与学生已有的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教学就会越有效。教学中我们要创设“生活真实”问题情境,就是使学生所学书本知识与个人生活经历之间建立一种认知联系,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经验,通过经验再升华为新的知识、情感、能力。例如,在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是否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然后让自理能力特别突出的张军同学讲述自己独立生活的故事,让学生说说与他的差距在哪里?又该如何改进?这一环节,以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例,设置了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认识到了自己在自理能力方面的不足,思想上受到触动,激发他们培养自理能力的愿望。
2.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提升学生体验
学生的体验大部分来自教师组织的活动,这里讲的活动是指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文本需要而组织采用的学习方式,包括游戏、表演、视频、对话、辩论、讨论、交流等等,如《新自我、新认识》一课让学生从“心中设定的理想形象”入手,然后联系初中生活,设定一个初中生的自我新形象,最后再畅谈对未来的展望。这个主题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体验青春的活力,感悟人生的价值,从而主动地追求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人生。如在学习《做聪明的消费者》时,我提议学生自己表演在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的做法,大家很踊跃,演者认真,观者仔细,都能体会到正确的做法,而正确做法就是本课的学习目标。再比如在上《风雨中我在成长》这一课时,我预先让学生利用双休日采访身边的人物,了解他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中战胜挫折的事迹,然后以报告会、小品、摄影、展板等多种形式介绍给大家。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从而加深了对如何战胜挫折的认识,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实现了资源共享,增长了自己的能力。
3.设置道德实践平台,实现知情意行的有效统一
实践性是《思想品德》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社会道德规范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才能真正内化为他们的品质。教材设置了丰富的实践渠道,通过设置实践平台,开展研究性学习或社会实践等系列活动,拓展知识视野,体验研究过程,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内化思想道德品质,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努力实现知情意行的有效统一。 例如 ,在学习《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一课时,我让学生在课下通过适当的途径、方式开展与其他民族同学间的“手拉手”活动,让学生在行动中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维护我国的民族政策,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三.课后及时反思三维目标
没有反思的教学是永远得不到提高的,简单的,机械的活动,这样的活动会让我们原本应该生机盎然的教育变得枯燥无味,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反思,就不会探索。在上完了一节课之后,教师应立即进行反思,对自己上过课的情况进行回顾与评价,仔细分析自己上课的得失成败,分析课前制定的三维目标是否达成,在落实目标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在哪些方面有待改进,分析自己的教学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在进行第二节教学时教师可以立即进行修改,更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去突破难点,使课堂的教学更为有效。
总之,面对新课改,作为教师要不断的改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策略,力争让每一节思想品德课都能有效实现三维目标,成为学生长知识、长见识、长才干、立思想、塑人格的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