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
【作者】 陈秋霞
【机构】 山东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关键词】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不同发展阶段的职业教育体系,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中高职的衔接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解决中高职的衔接问题成为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而中高职的衔接主要是课程体系的衔接,文章针对当前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框架。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 数控技术 课程体系衔接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中职学生升入高职院校的人数逐年递增。而中职和高职的课程相互独立,衔接较少,使得中高职衔接过程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解决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培养目标的衔接、课程内容的衔接以及实践技能的衔接,是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中高职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1.数控技术专业中职培养目标不明确
有的中职学校,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单纯的就业,注重数控技术专业各种技能的培养,在教学过场中,教师主要以技能知识教授为主,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终身教育理念得不到体现;而有的中职学校把升学作为主要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上,用考试的范围来确定设置哪些课程科目,对理论课程的学习深度和广度加大,对实践技能不重视,对专业课和实践技能的标准降低,致使学生毕业后对岗位的适应能力降低。
2.中高职课程教学内容重复
笔者经过大量的调查,发现大量的中高职课程内容存在重复现象,高职开设的课程在中职也学过,在课程内容上,高职课程内容几乎都包含了中职的内容,课程重复知识点较多,像《机械制图》课程,内容重复接近70%,造成了教育教学资源的浪费,这种现象使进入高职学习的中职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而老师却反映招收的学生学的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比统招的普通高中生还要难教。
3.中高职专业技能倒挂
实践教学方面,中职经过了多年的经验积累,经验比较成熟,培养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较强,而高等职业教育在传统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下,专业实践课程的开设,在质量和数量上离职业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在培养学生的实习训练与专业技能方面,有的高职院校把技能训练目标定位较低,甚至出现高职倒挂中职现象,中职生在升入高职后,感觉有许多的训练项目在中职都练过,有重复训练的现象存在。
二、数控技术人才职业能力需求分析
职业院校在进行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的规格进行设定时,要对行业企业对于人才的知识技能需求做充分的调查,才能有针对性地设定培养目标,进行课程设置。
根据中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经过对机械行业和数控企业进行大量的专业调研,参照企业数控生产的工作流程,确定了数控技术专业岗位(群):数控机床操作(操作员)、零件制造工艺规程编制(工艺员)、典型零件设计(设计员)、数控机床调试、维修(维修员)等主要岗位;根据我院的师资条件和发展现状,确定了操作员、工艺员、设计员三大核心岗位,其对应的核心工作岗位能力见表1。
表1 数控技术专业核心工作岗位能力描述
三、中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1.中职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本专业培养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车工和数控车操作工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创新意识,能够从事机械产品的车削加工、装配,数控车床操作工、数控车编程等工作岗位,面向生产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技能人才。
基本要求:本专业主要面向机械、模具、化工、轻纺等行业。从事普通机床 操 作、一般工艺规程的制定、数控机床操作、数控软件使用、简单数控编程、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保养、质量检测和设备管理等工作。
2.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机械、模具、电子、轻工、玩具或医疗器械等产品的制造行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数控技术加工工艺与编程、产品设计等基础理论知识,具备数控机床操作、数控编程与加工等专业技能,具有爱岗敬业、团队协作、文明生产等职业素质和创新创业精神,能够在装备制造业生产一线的数控操作员、工艺员、设计员等岗位(群),从事数控编程与加工、数控机床操作、产品设计、数控设备检测维护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基本要求:毕业生主要面向制造企业。从事数控机床操作、数控加工工艺的制订与实施、数控编程、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和维护保养、数控加工车间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
四、中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衔接框架及课程内容设置
1.课程体系衔接框架构建
在分析了数控技术专业职业能力需求、人才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岗位的职业能力标准,以能力为本位,构建数控技术专业的“3平台+3模块”的课程体系。如图1.
其中,公共基础平台课程是按照国家教育部门规定的中高职各专业都必须开设的课程,包括德育、体育与健康及文化基础课在内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通用平台课程是以职业岗位(群)共同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构建的课程;专业核心平台课程是根据职业资格标准对应的证书,提炼能反映职业特性的技术所构建的课程。
2.课程内容设置
中高职课程内容设置分别见图2、图3。
图2 数控技术专业中职课程体系内容
由图2、图3可以看出,中高职“3平台+3模块”分别对应不同的课程,这些课程中,有的课程内容在中职已经学过,高职就不需要再开设,像《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课程,有些高职课程,在课程内容上是中职课程内容的递进与延伸,像《机械设计基础》、《机床电气控制》、《数控车(铣)床编程与加工》等课程,而有的课程,是中职课程中没有开设,高职课程中才开设的,像《CAN仿真与加工优化》、《机床夹具设计》、《毕业设计》等课程。这样,在课程内容上避免了重复与脱节,又体现了在内容层次上的延伸与递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地减少教育资源的消耗与浪费。
由此可见,中高职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两个重要的层次,解决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问题是中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合理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才能减少教学内容的重复和脱节现象,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确保教学效益和教学目标的落实,同时也为其他兄弟院校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赵桦.中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研究[D] .浙江师范大学,2007
[2]敬代和 尹存涛 周玉丰.关于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12,(26)
[3]王宝刚 鞠加彬 孔凡坤.中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 [J].职教通讯,2013(33)
[4]李晓东.浅谈中高职会计专业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子商务,2013(8)
[5]刘丹.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D].同济大学,2009
[6]张志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4
作者简介:陈秋霞,女,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学历:本科,学位:工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