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体育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教学策略
【作者】 王亨泰
【机构】 甘肃省迭部县城关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小学体育教学水平的稳步提升。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
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从目前的体育教学中看,要想达到此目标还具有一定的的难度。因为目前的体育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以教师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程序……我觉得,体育与健康教学要想全面提高,还必须从很多方面着手加强。下面就从几方面来谈谈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
一、明确目标,认真备课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对于每一节体育课应准备什么教学内容,需要哪些体育器材,以及该节课应通过哪些教学环节达到教学目的,都应在课前作充分准备,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比如对于《投掷》这节体育课,教师不仅要作器材上的准备,还要围绕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到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即小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投掷时,因不了解正确的投掷技术,所以往往会以为投掷只是仅靠手臂的力量进行投掷,而且这种观念非常普遍。小学体育教学作为体育教学的初始阶段,规范而有效的教学尤其重要。鉴于此,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向学生全面而细致地介绍投掷技术的各个环节,向学生说明投掷的运动技术所要求的用力顺序,当学生不能全身协调地完成投掷动作时,教师应“对症下药”,及时纠错,使得学生能够进一步明确概念,确保以正确的运动技术完成投掷动作。而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没有事先细致的研究分析与认真的备课是难以达成的。因此,教师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在明确课堂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认真备课,选择最佳的教学策略开展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以促进体育课堂的优质高效。
二、培养兴趣,提高效率
俄国的一位教育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对于体育的浓厚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内心潜在的原动力,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鉴于此,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组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跳高时,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让学生形式不变的不停地跳,那么,势必使学生兴趣索然,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练习跳高时,可以在跳高学习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其他练习,例如让学生跑几步跳过跳箱盖,跑几步跳过橡皮筋,跑几步跳过垫子等,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完整的跳高练习,从而使学生对于学习过程产生新鲜感,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同时也学习和掌握了跳高技能。又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以50米跑为主的体育课时,如果只是千篇一律地让学生计时跑,那么,学生的参与情绪也往往不高,从而影响教学效率。因此,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可以组织学生轮流当“裁判”,让他们自己比一比每个学生跑完50米的秒数,从而让他们在竞跑中提升体育成绩。也可以将跑步的练习与跳越相结合,组织学生进行25米障碍跑,即让学生跳绳5次再跳过垫子,并进行计时,再组织学生进行一轮50米跑,再进行计时,让同学们自己说一说,跑完25米障碍与跑完50米,哪个用的时间长,从而大大激发学生体育练习的兴趣,有效克服了相对单调的体育运动给学生所带来的无趣感与厌倦感,使得学生能够在体育课堂上始终保持高涨的参与热情,从而在良好的学习情绪中促进体育技能与成绩的稳步提高。实践证明,情绪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成绩的好坏,因此,教师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变、有趣有效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 校园是学生主要活动场所,但活动空间不足,锻炼设施匮乏
多数学校的生均面积不达标,学生活动场地有限,且体育设施匮乏。主要原因是学校经费紧张,对体育的经费投入不足,多数学校按照要求落实国家“关于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的目录”的通知有困难。条件设施好一点的学校对场馆设施的管理“很严格”,学生直接使用设施和器材很不方便。社会上那些场馆免费开放的又很少,且多数学生所住的社区体育锻炼设施匮乏,校园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学生在校园里参加的体育活动也还主要局限在课间操、体育课、课间活动、定期组织的一些体育比赛活动。
四、“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安全常识”是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安全常识应是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一点师生的认识、理解是一致的。都认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安全常识是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内容 “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了个人卫生、饮食、参与体育锻炼等等,诸多因素是构成学生体质健康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学生终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安全常识”的学习与掌握,关系到学生是否具备应付安全事故的能力,对生活中突发事件发生有良好的预见,对事件发生后的处理有一定心理基础,在最大程度上,最好的保护自己和他人,学生学习掌握“安全知识”很有必要。
五、总结整理,促进升华
总结和整理,是每一节体育课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总结整理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内容,还可以让教师在下一步骤的教学中有的放矢,明确方向。比如教师在课堂结尾,可以先让学生做一些动作舒缓的韵律操等活动,一方面使学生放松疲劳的肌肉,恢复紧张的器官,另一方面让学生平复情绪、放松心情,然后对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作适当的点评,即对于学习过程中踏实认真,完成动作相对标准规范的学生提出表扬,从而以榜样的力量促进其他同学的体育学习,而对于理解能力较差、体育技能相对薄弱、动作不够规范的同学,教师则可以用鼓励性的语言指出其长处,提出其不足,从而让他们扬长避短,提升水平。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进行总结和整理,指出教学目标,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用中肯的语言给每一个学生提出努力的方向,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整体体育水平。
总之,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明确目标,认真备课,培养兴趣,提高效率,总结整理,促进升华,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
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从目前的体育教学中看,要想达到此目标还具有一定的的难度。因为目前的体育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以教师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程序……我觉得,体育与健康教学要想全面提高,还必须从很多方面着手加强。下面就从几方面来谈谈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
一、明确目标,认真备课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对于每一节体育课应准备什么教学内容,需要哪些体育器材,以及该节课应通过哪些教学环节达到教学目的,都应在课前作充分准备,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比如对于《投掷》这节体育课,教师不仅要作器材上的准备,还要围绕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到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即小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投掷时,因不了解正确的投掷技术,所以往往会以为投掷只是仅靠手臂的力量进行投掷,而且这种观念非常普遍。小学体育教学作为体育教学的初始阶段,规范而有效的教学尤其重要。鉴于此,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向学生全面而细致地介绍投掷技术的各个环节,向学生说明投掷的运动技术所要求的用力顺序,当学生不能全身协调地完成投掷动作时,教师应“对症下药”,及时纠错,使得学生能够进一步明确概念,确保以正确的运动技术完成投掷动作。而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没有事先细致的研究分析与认真的备课是难以达成的。因此,教师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在明确课堂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认真备课,选择最佳的教学策略开展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以促进体育课堂的优质高效。
二、培养兴趣,提高效率
俄国的一位教育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对于体育的浓厚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内心潜在的原动力,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鉴于此,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组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跳高时,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让学生形式不变的不停地跳,那么,势必使学生兴趣索然,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练习跳高时,可以在跳高学习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其他练习,例如让学生跑几步跳过跳箱盖,跑几步跳过橡皮筋,跑几步跳过垫子等,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完整的跳高练习,从而使学生对于学习过程产生新鲜感,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同时也学习和掌握了跳高技能。又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以50米跑为主的体育课时,如果只是千篇一律地让学生计时跑,那么,学生的参与情绪也往往不高,从而影响教学效率。因此,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可以组织学生轮流当“裁判”,让他们自己比一比每个学生跑完50米的秒数,从而让他们在竞跑中提升体育成绩。也可以将跑步的练习与跳越相结合,组织学生进行25米障碍跑,即让学生跳绳5次再跳过垫子,并进行计时,再组织学生进行一轮50米跑,再进行计时,让同学们自己说一说,跑完25米障碍与跑完50米,哪个用的时间长,从而大大激发学生体育练习的兴趣,有效克服了相对单调的体育运动给学生所带来的无趣感与厌倦感,使得学生能够在体育课堂上始终保持高涨的参与热情,从而在良好的学习情绪中促进体育技能与成绩的稳步提高。实践证明,情绪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成绩的好坏,因此,教师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变、有趣有效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 校园是学生主要活动场所,但活动空间不足,锻炼设施匮乏
多数学校的生均面积不达标,学生活动场地有限,且体育设施匮乏。主要原因是学校经费紧张,对体育的经费投入不足,多数学校按照要求落实国家“关于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的目录”的通知有困难。条件设施好一点的学校对场馆设施的管理“很严格”,学生直接使用设施和器材很不方便。社会上那些场馆免费开放的又很少,且多数学生所住的社区体育锻炼设施匮乏,校园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学生在校园里参加的体育活动也还主要局限在课间操、体育课、课间活动、定期组织的一些体育比赛活动。
四、“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安全常识”是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安全常识应是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一点师生的认识、理解是一致的。都认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安全常识是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内容 “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了个人卫生、饮食、参与体育锻炼等等,诸多因素是构成学生体质健康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学生终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安全常识”的学习与掌握,关系到学生是否具备应付安全事故的能力,对生活中突发事件发生有良好的预见,对事件发生后的处理有一定心理基础,在最大程度上,最好的保护自己和他人,学生学习掌握“安全知识”很有必要。
五、总结整理,促进升华
总结和整理,是每一节体育课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总结整理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内容,还可以让教师在下一步骤的教学中有的放矢,明确方向。比如教师在课堂结尾,可以先让学生做一些动作舒缓的韵律操等活动,一方面使学生放松疲劳的肌肉,恢复紧张的器官,另一方面让学生平复情绪、放松心情,然后对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作适当的点评,即对于学习过程中踏实认真,完成动作相对标准规范的学生提出表扬,从而以榜样的力量促进其他同学的体育学习,而对于理解能力较差、体育技能相对薄弱、动作不够规范的同学,教师则可以用鼓励性的语言指出其长处,提出其不足,从而让他们扬长避短,提升水平。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进行总结和整理,指出教学目标,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用中肯的语言给每一个学生提出努力的方向,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整体体育水平。
总之,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明确目标,认真备课,培养兴趣,提高效率,总结整理,促进升华,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