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析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作者】 杨绍学

【机构】 贵州省三穗县城关一小

【摘要】
【关键词】
【正文】科学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无论是指导学生认识各种自然事物,探索各种自然规律,还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定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都离不开实验观察和实践活动。在科学教学中,正确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对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下就结合本人科学教学中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提供实验材料,培养定向思维能力
  我在教学《磁铁》一课后,为了巩固对磁铁性质的认识,让学生做这样一个练习:一根铁棒和一根磁棒外形完全相同,怎样用实验的方法将其辨别出来?
  (1)用一堆河砂;
  (2)用一根细线;
  (3)用一个指南针;
  (4)只用这两根铁棒和磁棒。
  学生实验回答后,启发他们说出这几种方法分别用了磁铁的哪些性质。根据回答归纳:
  ①应用了磁铁能吸引铁物质的性质;
  ②应用了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的性质;
  ③应用了磁铁能吸引铁物质的性质和同级互相排斥,异极互相吸引的性质;
  ④应用了磁铁中间磁力最弱、两端磁力最强的性质。
  这样既巩固了磁铁的性质,又培养了学生的定向思维能力。
  二、寻找实验材料,培养散发想象能力
  在教学《动物和环境》一课后,为了巩固课本知识,又能促使学生进一步研究,我结合教材给学生一个设计实验的题目:研究蚯蚓对温度这个环境条件的要求。我首先引导学生分析,做这个实验需要什么环境条件相同?(阳光、水分、空气、土壤)什么环境条件不相同?(温度)学生在明确要求之后,设计出了很多方案,有的利用装有热水的杯子和冰块分放在潮湿土壤的两端来创造冷热不同的环境;有的设计出了用一块铁片和一块木板连接在一起,上面铺上肥沃潮湿土壤,再用点燃的蜡烛适当加热铁片来创造冷热不同的环境……,这样既培养了利用自然知识按要求进行实验的能力,又为他们独立研究大自然中的新问题奠定了基础。
  三、自行设计实验,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为了使学生能巩固所学知识,了解磁铁的两个磁极是不可分割的,我设计了一个题目:有一位小朋友不小心将一根条形磁铁掉到地上断成两段,怎样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这两段分别是不是一个磁极?学生在掌握磁铁性质的基础上想出了很多方法,有的设计了用细线吊磁铁的方法;有的设计用指南针分别接近两段断的一端……,学生得出了这两段不是分别的两个磁极,而是两个都有南极和北极的磁铁。然后教师提示,我们在保管磁铁时不能使磁铁受到强烈的震动和敲击。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爱护公物的教育,也培养学生在做实验时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在以上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启发他们继续思考:能不能将一块磁铁的两极分开呢?能否用实验来证明。
  学生针对这一题目进行了充分的思考讨论,有的学生回答:按照上面的实验可以设想,将其中的一段再分成两段,还会是两个小磁铁,这样依次分下去,所得的每一小段都将是一个小磁铁,即不能分成两个单独的磁极。有的学生回答说:用同样的多个小磁铁,将两个小磁铁按南极与北极连接在一起来吸铁末,连接处吸的铁末最少,它的磁力最弱,好像是一块磁铁的中间,这样依次将三个、四个……很多个连接起来,都是整体中间的磁力最弱。这样就可以证明。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得出:一块磁铁上的两个磁极是不可分割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利用自然知识进行推理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一方面靠平时的课堂教学,注意在每个教学环节上,在每个细微之处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多方面工作的互相配合,如组织学生学习有关的科技知识,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小实验、小发明、小创造等活动,将课内课外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知识水平,提高动手、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使学生的科学素质逐步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