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以有效学习为目标 科学处理三个关系
【作者】 王建华
【机构】 陕西省汉中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新课程教学理念教学任务由“教会”发展到“学会”,教学关系由“学跟着教走”发展到“教为学服务”。要求教师以有效学习为目标处理好教学准备与教案设计的关系、处理好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的关系、科学处理作业规划与作业落实的关系。
关键词 :教案设计 教学生成 作业规划
新课程教学理念给“教”的责任赋予了更宽泛、更深厚、更丰富的内涵,教学任务由“教会”发展到“学会”,教学关系由“学跟着教走”发展到“教为学服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处理好教学准备与方案设计、教学预设与有效生成、课堂教学与作业之间的三个关系,努力达成“教”与“学”成功对接的目标。
处理好教学准备与教案设计的关系
教学准备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学方案设计,更不能用编制教案来替代,它是一个融学情调研、教学反思、教材研究、教学方案构思与创设、作业规划设计为一体的教师校本研修和专业发展的综合过程。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应立足于“师生共同发展”理念,从以下三个方面着眼,处理好教学准备与教学方案设计的关系。
一要融校本研修和教学准备为一体。研究教材、预设教学流程是教学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为关键的是教师在实践基础上的反思与提炼,是在不断学习与探索中的创新。我们必须从根本上克服轻车熟路的思想,消除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态,潜心研究和思考,在学习和思考中提炼经验,开发潜能,积淀智慧,创新思路,探求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案。
二要树立终身学习、岗位研修发展观。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服务为根本,以提高教学实践能力为目标,用理论引领实践,用教学问题驱动岗位研修,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准备过程,成为准确把握学情、定位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思路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过程。
三要把反思作为教学准备的重要内容。要反思教材理解是否到位,资源整合和运用是否合理,承载教学内容的素材能否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问题与情境的设定是否具有引领和驱动功能,结合已具备的实践感知,从正向思维、反向思维等不同思维方向去思考。通过反思带领学生共同进入学习情境,探究问题,获得认知的有效途径;通过反思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与困难,探索引领其突破障碍和困难的方法;通过反思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差异,制定分层指导的引领方案。
处理好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的关系
教学预设方案是教师教学思路打磨过程中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不断升华的产物。在这个经验提炼和智慧开发的过程中,教训和问题成了创新教学的切入点。虽然教学方案只是一种预设方案,但它是教师的智慧与能力的现实体现,也是教师心中最佳方案。因此,应创造性地使用好教学预设方案,使其在组织和引领学生有效学习,促进教学生成等方面的作用达到最优化。
教学方案的生命在于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生成,而生成必须依靠师生的有效互动与合作,依靠在“三个变”上求突破。
一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教教材”是教师的教学行为等同于教材的表现,而“用教材教”是基于教材的创造性教学,其行为是超越教材的表现。应依据“基本内容自求化、要点内容问题化、重点内容习题化、难点内容层次化”等原则,科学整合教材及其它有效资源,用问题激发学生探究与学习的兴趣,用有梯度的层次性情境引领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的发展。
二变 “教师提问”为“话题推进”。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评判式的互动,在教学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被问”的被动性难以激起学生思维的碰撞,容易产生学习的厌倦情绪和畏难心理。而“话题推进”则具有情趣性、激发性、再生性。话题讨论过程是开放的,师生的心境是轻松的。学生是自主体验、多元建构的意识实体,其自主参与性强,思维的自由度大,容易放开心态,发散思维,展示碰撞,因而课堂生活是积极的、快乐的,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生成也是自然的。
三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实现教师从主演走向导演,从独演走向合演,由现成走向生成,从传授者走向引领者、合作者的角色转变。针对自主学习能够掌握的基本内容,组织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针对重点、要点内容,通过分步、分层次有效预设,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逐步深入问题的内层核心,达成逐步理解问题内涵、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目标。确保学优生理解的深,学困生理解的了,中间层次的学生理解的准。引领学生有效、愉悦学习,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师生、生生互相激发,合作质疑并达成体验的过程中,构建真正的师生“学习共同体”,使师生在共同学习、共同体验、共同提炼、共同反思的过程中生成和发展。
科学处理作业规划与作业落实的关系
课堂教学的落实关键在于设计有效作业,核心是依据学情分层要求和落实。设计有效作业,就是要通过构设有效的问题引领情境,用问题驱动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学生的学习基础定位作业的目标基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求来组织作业内容、选择作业载体、用优质的问题及情境引领学生在实践体验过程中探究,释疑和生成。
提高作业效率的理念是“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努力做到“四要”。一要引领教师形成科学的作业规划观,纠正教材习题搬迁式,以及各种教辅资料和习题集堆砌式的题海训练方式。二要引领教师通过学情调研、学情体验、学情感悟、教学反思过程中信息梳理和分析,结合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准确定位作业的设计目标。三要拓展信息资源的收集渠道,积累课程资源,构建优质的校本学科题库。通过科学筛选、整合,编制目标精准、内容精要、描述精练的单元及课时作业。四要体现作业设计的层次性和渐进性原则。针对重点、要点内容,通过分步预设问题,创设有梯度的问题情境,引领学生逐步深入问题的核心,达成逐步理解问题的内涵、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目标。
作者简介:王建华,陕西省汉中中学,中学高级教师,年级主任、省级教学能手,汉中名师.
关键词 :教案设计 教学生成 作业规划
新课程教学理念给“教”的责任赋予了更宽泛、更深厚、更丰富的内涵,教学任务由“教会”发展到“学会”,教学关系由“学跟着教走”发展到“教为学服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处理好教学准备与方案设计、教学预设与有效生成、课堂教学与作业之间的三个关系,努力达成“教”与“学”成功对接的目标。
处理好教学准备与教案设计的关系
教学准备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学方案设计,更不能用编制教案来替代,它是一个融学情调研、教学反思、教材研究、教学方案构思与创设、作业规划设计为一体的教师校本研修和专业发展的综合过程。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应立足于“师生共同发展”理念,从以下三个方面着眼,处理好教学准备与教学方案设计的关系。
一要融校本研修和教学准备为一体。研究教材、预设教学流程是教学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为关键的是教师在实践基础上的反思与提炼,是在不断学习与探索中的创新。我们必须从根本上克服轻车熟路的思想,消除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态,潜心研究和思考,在学习和思考中提炼经验,开发潜能,积淀智慧,创新思路,探求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案。
二要树立终身学习、岗位研修发展观。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服务为根本,以提高教学实践能力为目标,用理论引领实践,用教学问题驱动岗位研修,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准备过程,成为准确把握学情、定位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思路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过程。
三要把反思作为教学准备的重要内容。要反思教材理解是否到位,资源整合和运用是否合理,承载教学内容的素材能否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问题与情境的设定是否具有引领和驱动功能,结合已具备的实践感知,从正向思维、反向思维等不同思维方向去思考。通过反思带领学生共同进入学习情境,探究问题,获得认知的有效途径;通过反思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与困难,探索引领其突破障碍和困难的方法;通过反思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差异,制定分层指导的引领方案。
处理好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的关系
教学预设方案是教师教学思路打磨过程中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不断升华的产物。在这个经验提炼和智慧开发的过程中,教训和问题成了创新教学的切入点。虽然教学方案只是一种预设方案,但它是教师的智慧与能力的现实体现,也是教师心中最佳方案。因此,应创造性地使用好教学预设方案,使其在组织和引领学生有效学习,促进教学生成等方面的作用达到最优化。
教学方案的生命在于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生成,而生成必须依靠师生的有效互动与合作,依靠在“三个变”上求突破。
一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教教材”是教师的教学行为等同于教材的表现,而“用教材教”是基于教材的创造性教学,其行为是超越教材的表现。应依据“基本内容自求化、要点内容问题化、重点内容习题化、难点内容层次化”等原则,科学整合教材及其它有效资源,用问题激发学生探究与学习的兴趣,用有梯度的层次性情境引领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的发展。
二变 “教师提问”为“话题推进”。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评判式的互动,在教学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被问”的被动性难以激起学生思维的碰撞,容易产生学习的厌倦情绪和畏难心理。而“话题推进”则具有情趣性、激发性、再生性。话题讨论过程是开放的,师生的心境是轻松的。学生是自主体验、多元建构的意识实体,其自主参与性强,思维的自由度大,容易放开心态,发散思维,展示碰撞,因而课堂生活是积极的、快乐的,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生成也是自然的。
三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实现教师从主演走向导演,从独演走向合演,由现成走向生成,从传授者走向引领者、合作者的角色转变。针对自主学习能够掌握的基本内容,组织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针对重点、要点内容,通过分步、分层次有效预设,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逐步深入问题的内层核心,达成逐步理解问题内涵、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目标。确保学优生理解的深,学困生理解的了,中间层次的学生理解的准。引领学生有效、愉悦学习,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师生、生生互相激发,合作质疑并达成体验的过程中,构建真正的师生“学习共同体”,使师生在共同学习、共同体验、共同提炼、共同反思的过程中生成和发展。
科学处理作业规划与作业落实的关系
课堂教学的落实关键在于设计有效作业,核心是依据学情分层要求和落实。设计有效作业,就是要通过构设有效的问题引领情境,用问题驱动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学生的学习基础定位作业的目标基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求来组织作业内容、选择作业载体、用优质的问题及情境引领学生在实践体验过程中探究,释疑和生成。
提高作业效率的理念是“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努力做到“四要”。一要引领教师形成科学的作业规划观,纠正教材习题搬迁式,以及各种教辅资料和习题集堆砌式的题海训练方式。二要引领教师通过学情调研、学情体验、学情感悟、教学反思过程中信息梳理和分析,结合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准确定位作业的设计目标。三要拓展信息资源的收集渠道,积累课程资源,构建优质的校本学科题库。通过科学筛选、整合,编制目标精准、内容精要、描述精练的单元及课时作业。四要体现作业设计的层次性和渐进性原则。针对重点、要点内容,通过分步预设问题,创设有梯度的问题情境,引领学生逐步深入问题的核心,达成逐步理解问题的内涵、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目标。
作者简介:王建华,陕西省汉中中学,中学高级教师,年级主任、省级教学能手,汉中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