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春风化雨 爱心无痕——教育的美妙境界
【作者】 曹殊文
【机构】 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喜欢养花,花养得好,姹紫嫣红,芳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喜欢育人,百年树人,杏坛耕耘,功业千秋,尤盼家国兴旺,当仁不让。待桃李满天下,隐退花丛,笑傲江湖。
其实育人与养花,其理一也。
记得家中曾养过一盆吊兰,长势喜人,爱之甚切。经常浇水,松土,施肥……它却一点不领情,逐渐长得羸弱不堪,奄奄一息。我百思不得其解。某日,重温《种树郭橐驼传》,恍然大悟。其实,关之太切反而会影响花草的自然生长,想来,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有时候关心太切,也许会成为一种伤害。真正成功的教育应做到大道无形,顺应天性,如春风化雨,爱心无痕。
很多家长抱怨孩子难管,很多孩子嫌父母唠叨。这似乎成了一个永远矛盾无解的命题。我们听得最多的是:“你要听话……你必须……你不许……”其实,聪明的父母应该意识到,教育孩子并不等同于严厉的管教和痕迹深重的干涉。我们不是不够用心,恰好是用过了,用得不是地方。孩子的成长,需要家庭环境的潜移默化,需要阳光、空气的自然滋养而非一味地强制约束。
孔子曾经说过,上天不会言语,可是四时运行,万物生长。上天说过多的话有干什么用呢?于学校教育而言同样是这样。早恋是令许多班主任头疼的事。天性敏感脆弱的女孩儿更容易在感情中迷失方向,受到伤害。当然不能置之不理,但却苦于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稍微处理不当,还可能会适得其反。记得上教高三的时候,班上有个特别内向文静的女孩有些反常,整天心事重重,情绪不定,有一天自习课还哭了起来。成绩也一落千丈。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侧面了解,我大概知道了缘由,不外乎一段感情中的患得患失。该怎么帮助她呢?以往的经验告诉我,苦口婆心的说教,劝诫甚至批评都是无力和苍白的。那些大道理无法贴近这群90后孩子的心,自然无法打动和说服他们。想了很久,决定换一种方式引导。
我精心策划准备却故作无意地到女孩儿们的寝室去做了一回客。孩子们很高兴,兴致勃勃地和我聊起天来。也许没有教室那种庄严地气氛,容易让人敞开心扉。也就很自然地聊到了青春期孩子关注的情感话题。我避开了单纯的说教,而是给她们介绍了一部小说——毕淑敏的《鲜花手术》。当然,这讲了一个与爱情相关的故事,却又不仅仅是爱情。故事本身其实很流俗:痴心的女孩在爱情面前义无反顾,以身相许。换来的却是尝不尽的苦果和一生无法弥补的遗憾。这是一个悲剧,爱情的悲剧,生与死,鲜花与手术,鲜血与爱情……小说是动人心魄的,浪漫爱情背后的沉重的代价,又岂止是那个时代的悲歌。难道就没有女人对爱的愚忠?难道就没有女人对幸福理解的偏差吗?
“安宁是一种成长的能量。 悲怆是一种结束的能量。那么,爱情呢? 爱情是需要思忖的。它可以温暖也可以寒冽,全看天气的变化和你手心的温度。”
这是《鲜花手术》的序言,我将它送给我的女孩儿们。我希望她们的幸福与爱不是源于别人,而是源自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内心的强大。
孩子们听得很认真,包括那个为情所困的女孩儿,不时发出惋惜的感叹。也许我们并不能通过一次谈话就收获一劳永逸的成效,也不能企图用一部小说就杜绝了早恋现象。但我相信,这一次谈话以后,孩子们逐渐会懂得思考。她们会思考: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浪漫美好绝不是爱情所有的内涵,爱有更沉重的责任,它需要植根现实的土壤,在适宜的时机,才能收获幸福。我相信,她们会学着安置好内心细腻温暖的情愫。把爱的脆弱,逐渐转化为内心地坚强。教育的根本绝不是扼杀爱,相反,是要教会孩子们如何爱。如何把握好时间与地点,那人与那时、那事的关系。不要在不该开花的季节怒放,否则,结不出爱情的种子,招来的必定是严寒的浸湿。早熟的“六月红”太酸涩,晚秋的“红富士”才可爱。
春风化雨,大爱无形。一次“轻描淡写”的访谈,一次零距离的接触,我慢慢看到那个女孩儿脸上重新浮现出自信的笑容。也许,她要学会真正理智地处理好自己的感情,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但这毕竟是个好的开始。我庆幸自己没有采取简单粗暴的说教与批评,哪怕是本着一颗慈悲向善的心。我也从中懂得,不是非要板起面孔,端起架子才能成为令人尊敬的师长。不是非得严厉的批评教育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真正的教育,应如和风,轻抚心灵;应如细雨,润物无声。
沁人心脾,让人刻骨铭心的感动,或许是一首共同喜欢的歌谣,一个轻松的故事;或许是一句寻常的关怀,一次随意的闲聊……只要用心,你总会找出那把打开心结的钥匙。
春风化雨,爱心无痕,这才是教育最美妙的境界!
其实育人与养花,其理一也。
记得家中曾养过一盆吊兰,长势喜人,爱之甚切。经常浇水,松土,施肥……它却一点不领情,逐渐长得羸弱不堪,奄奄一息。我百思不得其解。某日,重温《种树郭橐驼传》,恍然大悟。其实,关之太切反而会影响花草的自然生长,想来,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有时候关心太切,也许会成为一种伤害。真正成功的教育应做到大道无形,顺应天性,如春风化雨,爱心无痕。
很多家长抱怨孩子难管,很多孩子嫌父母唠叨。这似乎成了一个永远矛盾无解的命题。我们听得最多的是:“你要听话……你必须……你不许……”其实,聪明的父母应该意识到,教育孩子并不等同于严厉的管教和痕迹深重的干涉。我们不是不够用心,恰好是用过了,用得不是地方。孩子的成长,需要家庭环境的潜移默化,需要阳光、空气的自然滋养而非一味地强制约束。
孔子曾经说过,上天不会言语,可是四时运行,万物生长。上天说过多的话有干什么用呢?于学校教育而言同样是这样。早恋是令许多班主任头疼的事。天性敏感脆弱的女孩儿更容易在感情中迷失方向,受到伤害。当然不能置之不理,但却苦于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稍微处理不当,还可能会适得其反。记得上教高三的时候,班上有个特别内向文静的女孩有些反常,整天心事重重,情绪不定,有一天自习课还哭了起来。成绩也一落千丈。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侧面了解,我大概知道了缘由,不外乎一段感情中的患得患失。该怎么帮助她呢?以往的经验告诉我,苦口婆心的说教,劝诫甚至批评都是无力和苍白的。那些大道理无法贴近这群90后孩子的心,自然无法打动和说服他们。想了很久,决定换一种方式引导。
我精心策划准备却故作无意地到女孩儿们的寝室去做了一回客。孩子们很高兴,兴致勃勃地和我聊起天来。也许没有教室那种庄严地气氛,容易让人敞开心扉。也就很自然地聊到了青春期孩子关注的情感话题。我避开了单纯的说教,而是给她们介绍了一部小说——毕淑敏的《鲜花手术》。当然,这讲了一个与爱情相关的故事,却又不仅仅是爱情。故事本身其实很流俗:痴心的女孩在爱情面前义无反顾,以身相许。换来的却是尝不尽的苦果和一生无法弥补的遗憾。这是一个悲剧,爱情的悲剧,生与死,鲜花与手术,鲜血与爱情……小说是动人心魄的,浪漫爱情背后的沉重的代价,又岂止是那个时代的悲歌。难道就没有女人对爱的愚忠?难道就没有女人对幸福理解的偏差吗?
“安宁是一种成长的能量。 悲怆是一种结束的能量。那么,爱情呢? 爱情是需要思忖的。它可以温暖也可以寒冽,全看天气的变化和你手心的温度。”
这是《鲜花手术》的序言,我将它送给我的女孩儿们。我希望她们的幸福与爱不是源于别人,而是源自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内心的强大。
孩子们听得很认真,包括那个为情所困的女孩儿,不时发出惋惜的感叹。也许我们并不能通过一次谈话就收获一劳永逸的成效,也不能企图用一部小说就杜绝了早恋现象。但我相信,这一次谈话以后,孩子们逐渐会懂得思考。她们会思考: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浪漫美好绝不是爱情所有的内涵,爱有更沉重的责任,它需要植根现实的土壤,在适宜的时机,才能收获幸福。我相信,她们会学着安置好内心细腻温暖的情愫。把爱的脆弱,逐渐转化为内心地坚强。教育的根本绝不是扼杀爱,相反,是要教会孩子们如何爱。如何把握好时间与地点,那人与那时、那事的关系。不要在不该开花的季节怒放,否则,结不出爱情的种子,招来的必定是严寒的浸湿。早熟的“六月红”太酸涩,晚秋的“红富士”才可爱。
春风化雨,大爱无形。一次“轻描淡写”的访谈,一次零距离的接触,我慢慢看到那个女孩儿脸上重新浮现出自信的笑容。也许,她要学会真正理智地处理好自己的感情,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但这毕竟是个好的开始。我庆幸自己没有采取简单粗暴的说教与批评,哪怕是本着一颗慈悲向善的心。我也从中懂得,不是非要板起面孔,端起架子才能成为令人尊敬的师长。不是非得严厉的批评教育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真正的教育,应如和风,轻抚心灵;应如细雨,润物无声。
沁人心脾,让人刻骨铭心的感动,或许是一首共同喜欢的歌谣,一个轻松的故事;或许是一句寻常的关怀,一次随意的闲聊……只要用心,你总会找出那把打开心结的钥匙。
春风化雨,爱心无痕,这才是教育最美妙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