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PEP Book8 Unit4 My Holiday 第五课时教学反思

【作者】 王宏云

【机构】 湖北秭归县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PEP六年级下册(三年级起始的教材)Unit4 ParB Let’s talk部分,是在学习了两篇Let’s learn、一篇Let’s talk和一篇 Let’s read之后的一篇对话课, 涉及到的是一般过去时态,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where,what,how三个疑问词引导的特殊疑问句来询问别人假期活动相关事宜并作答。在整节课的教学中,学生表现非常好,他们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堂学习气氛活跃浓厚,教学效率高,教学效果好。笔者做反思如下:
        一. 笔者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设计任务活动,引导学生在完成一个个由易到难、层层推进的任务中,学习语言,并创造性地组织、运用语言。比如学习文本之后,笔者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参照教师提供的语言支架,完成两人操练的任务,培养学生初步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之后要求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完成看词提问、用词作答的任务,培养学生提问、组织语言以及思维能力;最后要求学生完成调查好友并做口头和书面表达的任务,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任务的设计由简单到复杂,由口头表达向书面表达过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以旧引新,降低学习难度。
  在热身阶段,笔者不断变化地名,反复用How提问,帮助学生复习并说出去某个地方经常乘坐的交通工具名称,为学习本节课的重点句型How did you go there? 做铺垫,即由已经学习过的一般现在时态过渡到一般过去时态;用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提问,帮助复习一般过去时态及动词过去式短语;在Let’t chant中进一步复习本单元的重点句和部分动词过去式短语。由于在新课学习之前做了大量的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复习准备工作,所以所有学生都能轻轻松松步入下一环节乃至于整节课的学习。
  三.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注重激发学习兴趣。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要求设计的每一个教学活动难度适中,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吸引所有学生参与进来。比如拓展阶段的第一个活动,我原来设计的是结合家乡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开展拓展性的创编对话练习。结果在试教时我发现很多学生不举手发言,学生之间的交流十分困难,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个活动涉及到了太多的新词,学生接受不了,导致活动无法开展下去。在第二次试教时,我将这个活动改成了听音乐传纸盒的问答游戏活动,它虽然是一种很老套的游戏,但我设计了新玩法,学生十分喜欢;再比如教材上的拓展活动(P44下面Let’s find out),即学生A首先说出自己过去所去的地方,学生B问怎样去的,学生A再回答,如果这样开展活动,学生交流的语言内容非常单一,过于简单也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我将这个活动改成了询问好友假期活动相关事宜,这个活动要求学生能综合性的运用所学语言与同学交流,增加了难度,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体会到了成就感,学习起来反而兴致很高。
  四.笔者在注重对学生听、说能力培养的同时,读、写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地训练。本节课是一节对话课,笔者抓住了对话课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了大量的听说训练。比如两人练习谈论自己的假日活动并在班上交流,传纸盒问答游戏活动,调查好友假期活动并做汇报等,在这些活动中有效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同时笔者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即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英语基础,在本节课中加大了对学生读写能力的训练。比如采用多种方式反复读课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语感。学生口头描述好友假期活动相关事宜之后,再让学生动笔写下来等,通过这些活动有效训练了学生的读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