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创建策略浅谈

【作者】 达瓦央珍

【机构】 西藏日喀则地区谢通门县仁钦则乡完小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发挥主体学习作用。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调节者的教师要积极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防止消极气氛出现,以积极的情感诱发学生积极参与。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氛围 创建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不但取决于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还取决于一定的教学环境。这种教学环境主要表现为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指在课堂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而形成的某种占优势的综合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是对待教学活动的态度和行为的综合反映,是一种稳定而积极的情感体验,具有认知和情感的特征。但由于受着多种因素影响,具有一定可变性,影响着教学效度高低。所以,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调节者的教师要积极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防止消极气氛出现,以积极的情感诱发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创建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策略与方法。
  一、利用自身教态,筑就课堂氛围
  教态就是教师上课时的动作、表情、语言、语气、衣着等外在表现,体现了教师业务知识、思想感情、道德品质、教育机智、教学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在素养,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表率性。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就特别注重自己教态,刻意通过自己仪容、风度、表情、举止、手势、目光等外在表现去感染学生,传达教学信息,沟通师生感情,推进教学进程。
  教师教态有先入为主的作用。当教师走进教师的那一刻,教师教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这种先入为主的方式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师要用亲和、自然的教态去面对学生,及时调整好你的心态和精神面貌。具体来说,要做到:①把微笑带进教室。微笑是人际交流中一种最好的方式,微笑让学生对教师没有惧怕感,课堂气氛温和。如果教师板着脸孔,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让学生感到压抑,学习有紧张感,课堂气氛变得生硬、冷漠,不利于教学的开展。②积极评价鼓励学生。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不在于知识传授,而在运用激励艺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长处,获得欣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要因为学生写不起、背不到、说不出而严厉的批评、呵责,应以多鼓励、表扬的方式刺激学生,用他们学习闪光点,使之建立学习自信心,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二、创设游戏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由于对语文作用认识不足,还缺乏语文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外加载体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我们知道小学生天性爱好游戏,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创设游戏情境,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游戏中学语文、做语文,调动学习情感,增强学习兴趣,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
  但是,教师在课堂中创设游戏情境不能随意而为,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教学中我们常采用的游戏有以下几种:①找朋友。教师用卡片制作成相对的正反义词、汉字组合、拼音的生母与韵母等,让学生拿着其中一张去找另一张。一学生说:“找呀找,我的好朋友在哪里,谁是我的好朋友。”与其他学生的卡片对上了就说:“我是你的好朋友。”找错了就说:“错错错,赶快去找好朋友。”②逛超市。教师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标有汉字的商标、广告和自制的卡片放在桌子上,学生分组去的柜台逛,比比谁的收获多。游戏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桌上的识字材料,这个游戏检查了学生的课外识字情况,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③猜猜猜。让学生看动作猜词语,看口型猜字母,讲故事猜谜语等。
  三、加强动手操作,调节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说明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智力开发有着重要作用,加强动手操作,就能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尽量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加强学生动手学语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来提升语文素养。例如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就不能简单地让学生读、写、记,而要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去读、写,这样不但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开发学生智力。再如,为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我们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开展朗读比赛或朗诵表演等。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亲身体验,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促进了手脑结合,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调节了课堂气氛。
  四、创设问题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不是课堂表层上的“活跃”,更体现在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灌输”,学生形成了 “读来张口、题来伸手”接受式的学习习惯,不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致使课堂氛围消沉,教学投入产出“性价比”低。所以,我们必须打破这种“教师独角唱,学生静如死水”的氛围沉寂。为此,教师除了运用自身教态活跃课堂氛围外,还要创设问题悬念,引发学生思维积极参与进来,让课堂实质性的具有良好的学习气氛。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总之,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有效的互动活动,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取得最优化效果。而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课堂气氛不适宜,呈现消极、沉闷局面,学生思维就会受到压抑,窒息智慧火花,降低学习热情。反之,学生学习情绪高昂,智力活动呈现最佳状态,表现出学习积极性。所以,我们要特别注重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其方法远不止以上几种,在众里寻觅中,还需要我们不断去总结和反思,目的就是要把学生牢牢吸引,让他们快乐地邀游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
  参与文献:
  【1】于漪主编《语文教育艺术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2】叶存铃,小学语文教学艺术[J].语文出版社,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