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地理教学应注重情感因素

【作者】 付丽丽 桑 林

【机构】 山东省龙口市北马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地理教学过程应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新课改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纳入到教学目标,强调了情感因素对学习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情感教育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纽带,也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充分体现,可见,情感教育非常重要。本文结合地理学科特点,着重从其重要性、学生兴趣、情感几面的培养来说明情感教育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地理教学;情感因素;体验;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提到“情感教学”这个词语,应该说情感教学是地理老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因为创设的情感往往会比较生动、形象、有趣,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触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从而使得整个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并由此而衍生出无数的“创造力”。对于地理老师来说,创设一个跟课程内容相关的情境已经不是一个难点,难的是如何同“春雨随风潜入”般巧妙地把学生引入情境,下面就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与大家谈谈如何把学生悄无声息地带入到情感体验之中,最终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
  一、要重视情感化教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能影响人的一生,人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智力因素,而情感因素在非智力因素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知识可以再学习,而人的情感、价值观一旦形成,不易改变。可见,情感因素无论是对学习还是对学生人生都是不可缺少的。当学生对某一问题背后隐藏的答案求知若渴时候,就是在兴趣和好奇等情感体验下产生的。因此,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考虑,从落实地理新课改的精神实质出发,本着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素养为目的,我们必须重视学生情感因素的培养与利用,从而更好地实现地理教学目标。
  二、如何基于情感因素的初中地理教学
  情感教学是利用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进行的教学活动,归纳总结来说就是联系生活,强化体验;发挥学生教学的主体作用,激发学习热情;构建愉悦的教学氛围,诱发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对于问题提问要分层,分情况来引导学生探究,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增进情感交流,活跃气氛。下面以教学片段为案例,谈谈地理课堂上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
  (一)地理联系生活,强化体验
  生活中处处皆有地理,教师应及时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巧妙地寓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通过组织和引导,把地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运用身边丰富、生动、有趣的事例让学生明白:原来生活离不开地理,地理就在我们身边!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学习地理的兴趣,认识到学习地理的用处。
  例如,在绪论课上“让地理走进生活”时,明白生活离不开地理,生活中时时处处有地理。组织讨论“从衣食住行方面去思考,日常生活中涉及了哪些地理知识?”学生兴趣盎然。
  案例1:清晨起床,穿什么衣服?要结合当天气温。
  案例2:出门上学,是否要防晒、带雨具?
  案例3:各种水果的产地,成熟的季节?
  案例4:南方、北方饮食习惯有大的不同,与地理的关系?
  案例5:几种特色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案例6:假期出门旅游,怎么选择交通工具与线路?
  在初中地理第一节课上,学生了解了地理是来源于生活、并对生活有用的,更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增强了信心。
  (二)学生角色扮演,激发热情
  我们要了解初中生的兴趣点在哪里,这就要我们多和学生交流,多互动。在每节课中要把“兴趣”放在首位,在备课时脑中始终都要思考“学生对这个感兴趣吗?”“这个枯燥的问题从哪里引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等问题。做到课前“入趣”,课中“享趣”,课后“忆趣”, 进而优化课堂教学。
  从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通过执教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大量的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等手段的运用,能激发兴趣。
  (三)设置分层问题,愉快探究
  地理对于刚接触的初中学生来说,其复杂性和抽象性学习起来还是有难度的,许多同学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教师要充分运用情感因素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设疑,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课堂的参与意识,还能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启迪学生的智慧。如果我们能针对教材内容巧设问题,那将会更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老师在之前的预设和在教与学的整个过程里精彩的“生成”,都应该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目的, 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古今发生的事从地理知识中寻找相关的感情要素,从而优化课堂教学。例如学习海陆变迁这一节的大陆漂移学说内容时:
  设问1:魏格纳发现哪两块大陆连在一起的?因而提出了什么假说?
  设问2:魏格纳找到了哪些证据来证明呢?
  设问3:根据假说,大西洋、太平洋的面积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设问4:南极洲发现了大量煤炭资源,形成原因是什么? 
  根据问题的梯度提出,学生的情感动机得到了一定的激发,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师生之间在合作和互动环节中要有实质性内容,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方能尽显,水到渠成的情景境界才能达到。
  (四)情感诱导,活跃气氛,提高学习效果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着重提升人的素质和情感质量,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在教学活动中,老师的情感诱导起着重要作用,它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影响着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价值观。
  地理教学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双向流动过程。教师要随时捕捉能制造轻松氛围的机会,善于运用有效的情感教育方式方法,对学生多加鼓励。通过这些情感的诉求,使其成为学生刻苦学习,积极向上的一大动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自然会感到心情愉快,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加速”和“催化”的作用。
  总之,不管是什么方式的情感教育,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走入课堂,体验教学,在与其近距离的接触中提升知识素养和生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