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提高高职微课教学实效性的探讨

【作者】 武蕴馥 王洪安 王栓宝

【机构】 衡水职业技术学院 衡水学院 衡水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高职学生学习方式也趋于多元化,微课作为课堂的有效延伸和重要补充资源,已得到业界普遍的认可。提高高职微课教学实效性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要发挥学校的调控性;二是要积极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三是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关键词:高职 微课 实效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的“微时代”。基于“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及需求,高职学生学习方式也趋于多元化,掌握知识的途径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传统的师生关系、学习方式等正在发生巨大转变。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微课作为课堂的有效延伸和重要补充资源,已得到业界普遍的认可。但是在实际中也存在如微课时长过长、教学目标不突出、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教学情境单一乏味等影响微课实效性的现象。鉴于此,笔者认为提高高职微课教学实效性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要积极发挥学校的调控性
  1.学校要加强技术支持,逐步提高教师制作微课水平。据调查,80%以上的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对微课也比较感兴趣,但是苦于缺乏专业的制作技术,而不敢去尝试制作微课,更不用说去参加微课比赛了。一方面,学校可以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普及多媒体使用和网络技术知识。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建设专业化的录播教室,打造一支由专业教师和信息技术人员相结合的微课开发队伍,从而不断提高微课制作水平。
  2.学校要进一步丰富高职课程评价体系,改革微课教学评价模式。首先,要将微课作为网络课程资源的主要建设内容,将微课评价纳入评价指标,以丰富高职课程的评价体系。学校要将微课的设计开发情况纳入教师业务考核范畴,以制度来鼓励教师设计微课、制作微课、优化微课。其次,要改革课堂教学评价主体。既包含对微课设计、效果的评价,也包含学生课下应用微课情况的评价。现行的课堂教学评价重心是教师为主,过多的关注教师的语言表达、板书、教学思路等,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特点。要想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作用,就要将评价的重心从教师转向学生,“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制定制度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把学生课下应用微课学习的情况纳入学生平时成绩考核范围。要把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行为表现和学习质量,以及学生的能力提高等纳入评价指标体系,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形成科学、综合的评价模式。
  3.学校要高度重视、加大力度,积极为微课的运行创造条件。高职院校虽已实现无线网络的校园无缝覆盖,也建有自己的门户网站,但大多并未建有微课的专题网站,对于微课而言,在微课制作完成以后,欠缺完善的移动教学平台,目前还仅仅局限在教师自己的视频网站账户(如优酷、土豆、QQ空间等),没有实现微课资源的开放共享,以及同类微课和不同微课之间的交流与应用。
  二、要积极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主动对课程进行创造性开发。注重提高教学技巧、讲究教学艺术、构建课堂策略。要联系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选择学习内容,设计教学形式,才能提高课程实效。
  1.教师要明确微课服务对象,注重联系学生实际。随着高职生源急剧减少,目前已出现生源质量差、教学难开展的局面。微课作为课堂的有效延伸和补充,同样要遵循学科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知识难易的适度分散原则,设计制作微课要立足于服务本校学生的发展,立足于校本课程的建设思路,结合本学校学生的具体特点和接受能力,来设计制作微课。如在确定一节微课的教学目标时,就应选取一个知识点、一个技能点或一个教学环节,目标单一,点宜小不宜大,不要求面面俱到,针对性要强,要使其成为为学生“量身打造”的个性化课程。
  2.教师要注重微课教材的开发,精心选择微课内容。教师应重视对所使用教材的“二次开发”。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以及个体差异,掌握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避免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微课是“微教学”而不是“微内容”。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重组,首先应选择学生普遍感兴趣,能够拓展知识和能力的内容,或者选择学生反映集中的难点、重点、疑点知识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网上,供学生随时点播学习。其次是选择岗位所需专业知识的核心内容制作成微课,为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奠定基础。最终形成微课的专题化、系列化。
  3.教师要注重微课的实施,精心设计各教学环节。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教学视频,不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录(下转第40页)(上接第51页)像。教师应在微课设计“基本原则”下,根据高职课程性质、学生的(年龄、兴趣、水平)特点调整微课设计思路。一是要注意不是所有的课程和知识点都适合做成微课。专业课、公共课、选修课等应分别选题设计,突出重点,明确教学目的,因材施教,以使教学效果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优化。二是要把握好微课时长。设计简洁有效的教学语言,明晰教学思路,将微课时长控制在10分钟以内,使教学过程主线清晰、教学流程合理、教学针对性强。三是要注重提高学生兴趣。录制专业、专业基础课时要结合教学主题,尽量选择在生产、操作一线或仿真实训室等地点录制,统一着装,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课程情境性,提高微课教学的实效。四是要做好拍摄的准备。包括视频背景的选择、镜头的选取、教师的台词以及着重的选择等,同时还要充分运用PPT、字幕、音视频等各种教学媒体于微课教学当中,讲究教学方法,调动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及快餐式知识学习的需求,既可查漏补缺又可强化巩固知识及能力。大部分高职生对于网络媒体的授课方式是比较感兴趣的,对于微课的适应力很强,能够在学习微课后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部分高职生由于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和态度,自控力差,课下真正能够应用微课提升知识与能力的却很少,因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微课,激发学生应用微课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除了上述将学生应用微课情况纳入平时成绩考核进行“强制学习”外,教师一是要注意增强微课的吸引力,比如在微课中加入舒缓的背景音乐等。二是可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确保微课的效延伸与补充作用的有效发挥。要求学生课下通过微课的学习完成相关专业练习,教师针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利用课堂进行讲解,以督促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学习。三是要注意鼓励学生对微课及时进行评价与反馈,通过网络实现与学习者的互动,教师借以修改、完善,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根据调查,大部分教师认为通过设计制作微课,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也形成共识,即对于微课教学实效性的评价应该是动态的,不能一成不变。
  当然,微课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在进一步开发教材、了解学生、了解岗位技能需求的基础上,借鉴各种先进教育思想,不断创新,才能全面增强微课教学实效。
  在网络时代,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张琛.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5
  2.李俊.基于移动学习的“微课程”资源建设初探.科技视界.2013.24
  3.吴婵.关于微课对优化高校教学效果的思考.科教导刊.2013.10
  4.寻素华.浅析微课程开发在校内外的应用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13.09
  5.周家伟.浅谈以“学”为本的“微课”教学资源开发.职业时空.2013.10
  (基金项目:该论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阶段成果。课题编号:13051079)
        作者简介:武蕴馥,衡水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王洪安,衡水学院,高级讲师
         王栓宝,衡水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