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聋校职业班语文教材研究
【作者】 胡永海
【机构】 山东昌乐特师附属聋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语文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教材课程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生活实践等方面选择教材课程内容,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知识的能力。掌握语言综合能力和语言运用规律。采取跨学科让聋生在不同课程内容中相互交叉、渗透整合。提高聋生学习效率,丰富聋生实践能力。以人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关注聋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一、识字、写字
课程设置中识字、写字是基础,主要借助字词典在读中理解字词含义,读写不分家。重视课后的练习读读写写和字词积累。
课程目标要求:
1.学习每一课都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对需要加强的学生识字要求掌握2000个汉字。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二、阅读
课程目标内容选择课内外阅读形式,打乱教材顺序有选择的归纳和使用教材,注重课文生动化,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有趣的传说和图片通过故事形式再现课文,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课程目标要求: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养成默读习惯,要求具备一定的阅读速度,阅读一般的文章每分钟不少于280字。
2.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打乱教材顺序,节选课文学习,把写景写物,人物描写等,综合归类。如:中专教材《老舍》,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孔乙己》这些有关人物描写,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接近生活实际的课文归为一类,进行两周时间阅读。把课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学习。
3.教材内容设置。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运用合作交流的方法,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体现出在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如《背影》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背影的,在阅读中体会情感。“父亲带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过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为什么把人物写的这样详细?作者的意图是什么?通过课文谈心里的感受?
4.选取一些能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教材内容。把《芦花荡》《静夜》《蜡烛》《两小儿辩日》《我们家的男子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天净沙 秋思》归类对比去体会课文写作特点。
5.教材设置时选择教材内容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使学生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如《日落的幻觉》《观潮》《女娲补天》《皇帝新装》《故乡》《盲孩子和她的影子》《寓言四则》《社戏》《女神》注重虚实作品写作的区分。使学生在阅读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根据理解绘出自己喜欢的图画,进行多元化课程拓展。
三、写作
筛选教材内容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书面语表达能力为主。设计一个类型的课程跟随一到两篇自由命题的作文。突出巩固课程类型知识点,每一个写作训练要求用两课时完成训练内容。具体要求:
1.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2.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
3.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4.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
四、口语交际
课程设计了每一个篇课文,课后跟随一个口语交际练习。内容从生活中选择的贴近生活实际。便于提高聋生的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能力。有对话,有思想表白,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生活处处用语文。
1.设置了一些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的课文。
2.在练习题中设置了一些使学生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的口语交际内容。
3.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4.讲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讲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平时练习讲故事把所学课文讲给大家听(看)如:七年级上册和七年级下册节选教材《盲孩子和她的影子》《木兰诗》《最后一课》《狼》八年级上册《生物入侵者》等课文内容练习小环节,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五、综合应用
这一环节选题,主要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提高语文素养。首先组织文学活动,在板报、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学习中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或者用网络、媒体、报刊、书籍等其他方面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课程一些学生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语文学习成果。
通过三年的聋校职业班语文教材研究培养起了聋生全方面的语文知识素养,收到了鲜明的成效。
教材课程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生活实践等方面选择教材课程内容,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知识的能力。掌握语言综合能力和语言运用规律。采取跨学科让聋生在不同课程内容中相互交叉、渗透整合。提高聋生学习效率,丰富聋生实践能力。以人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关注聋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一、识字、写字
课程设置中识字、写字是基础,主要借助字词典在读中理解字词含义,读写不分家。重视课后的练习读读写写和字词积累。
课程目标要求:
1.学习每一课都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对需要加强的学生识字要求掌握2000个汉字。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二、阅读
课程目标内容选择课内外阅读形式,打乱教材顺序有选择的归纳和使用教材,注重课文生动化,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有趣的传说和图片通过故事形式再现课文,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课程目标要求: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养成默读习惯,要求具备一定的阅读速度,阅读一般的文章每分钟不少于280字。
2.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打乱教材顺序,节选课文学习,把写景写物,人物描写等,综合归类。如:中专教材《老舍》,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孔乙己》这些有关人物描写,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接近生活实际的课文归为一类,进行两周时间阅读。把课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学习。
3.教材内容设置。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运用合作交流的方法,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体现出在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如《背影》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背影的,在阅读中体会情感。“父亲带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过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为什么把人物写的这样详细?作者的意图是什么?通过课文谈心里的感受?
4.选取一些能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教材内容。把《芦花荡》《静夜》《蜡烛》《两小儿辩日》《我们家的男子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天净沙 秋思》归类对比去体会课文写作特点。
5.教材设置时选择教材内容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使学生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如《日落的幻觉》《观潮》《女娲补天》《皇帝新装》《故乡》《盲孩子和她的影子》《寓言四则》《社戏》《女神》注重虚实作品写作的区分。使学生在阅读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根据理解绘出自己喜欢的图画,进行多元化课程拓展。
三、写作
筛选教材内容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书面语表达能力为主。设计一个类型的课程跟随一到两篇自由命题的作文。突出巩固课程类型知识点,每一个写作训练要求用两课时完成训练内容。具体要求:
1.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2.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
3.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4.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
四、口语交际
课程设计了每一个篇课文,课后跟随一个口语交际练习。内容从生活中选择的贴近生活实际。便于提高聋生的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能力。有对话,有思想表白,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生活处处用语文。
1.设置了一些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的课文。
2.在练习题中设置了一些使学生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的口语交际内容。
3.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4.讲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讲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平时练习讲故事把所学课文讲给大家听(看)如:七年级上册和七年级下册节选教材《盲孩子和她的影子》《木兰诗》《最后一课》《狼》八年级上册《生物入侵者》等课文内容练习小环节,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五、综合应用
这一环节选题,主要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提高语文素养。首先组织文学活动,在板报、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学习中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或者用网络、媒体、报刊、书籍等其他方面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课程一些学生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语文学习成果。
通过三年的聋校职业班语文教材研究培养起了聋生全方面的语文知识素养,收到了鲜明的成效。